中國在線
- i-Cable
- 2022年04月04日
成都有滑翔機墜毀 機上兩人死亡
【有線新聞】四川成都有滑翔機墜毀起火,機上兩人死亡。 網上片段見到滑翔機墜落在一處農田上,現場火光熊熊,還有未燒盡的疑似機翼部分。意外發生在周日下午3時許,有目擊者稱事發時正在下雨,而且風勢很大,不排除意外可能與操作不當有關,當局正調查事件。
- i-Cable
- 2022年04月04日
台灣新增133本土個案 是連續第四日過百
【有線新聞】在台灣,新型肺炎新增本地個案連續第四日過百。 星期一新增的133宗本地個案,以新北市最多,有46宗,基隆市31宗、台北市23宗,至於輸入新增個案則有142宗,包括4宗來自大陸,2宗來自香港。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稱,民眾主要都是接種兩劑疫苗,但效力已經開始減弱,造成疫情快速升溫,他預計這輪疫情本月中會到達高峰,可能每日新增本地個案會超過500宗。
- i-Cable
- 2022年04月04日
各地增派物資人員支援上海 外省民眾不滿救援物資只分予本地人
【有線新聞】內地再多13137宗新型肺炎本地感染,其中上海新增9006宗,再創單日新高。各地增派物資和人員支援,但住在當地的外省民眾表示,救援物資只分發給上海本地人,非本地人不能受惠。 上海疫情嚴峻,河北、河南等多個省市以貨車及鐵路,運送蔬菜等保供物資前往上海。不過有網民周日拍攝到,大批從外地運抵上海的新鮮蔬菜,都因無對接單位而無人接收,部分更因為無及時冷藏而開始腐爛:「吃不到的吃不到,爛掉的爛掉。這是閔行的啊這松江的你看。」 有專程由外地駕車送貨的司機義工稱,當局沒有安排專員接收物資,做法不能接受,只能眼白白看著蔬菜爛掉。該外省司機義工說:「你這一車菜10幾萬,全部淌水放在車上。今天早晨4點多鐘就來了,到現在都幾點了?這個菜是不是要全部爛掉?」 有菜無人要,但有人想要就拿不到。有在上海的外省民眾表示,當局分發的救援物資,根本就沒有他們的份:「(蔬菜)給房東的,你們(外地租客)沒有,你們現在沒有的。(外地為甚麼沒有啊?)我們接到的(指令)是每家每戶一份,你們要吃的,你們和房東去拿,現在我們不管這個事。」 有村委會早前派發物資,亦同樣沒有分給來自外省的居民。有村委會負責人稱:「我跟你解釋
- i-Cable
- 2022年04月04日
內地周日增逾萬宗本地感染 上海佔逾9000宗再創新高
【有線新聞】內地周日多13137宗本地感染,單在上海就新增9006宗,再創下單日新高。 其中確診425宗,無症狀感染8581宗,當地今日展開全市強檢。解放軍從陸軍、海軍和聯勤保障部隊等多個單位,緊急抽調逾兩千名軍人到上海,負責醫療救治、核酸檢測等工作。有市民拍攝到上空有多架軍機飛過。廣東亦派出300名核酸檢測隊員,他們昨日從廣州白雲機場出發,前往上海支援抗疫。 其他省市,吉林有836宗確診及2742宗無症狀感染,福建、江蘇、廣東等都有個案。
- i-Cable
- 2022年04月01日
內地個別墓園因疫情關閉 網上有平台提供代客掃墓服務
【有線財經】清明節將至,惟內地多個省市受疫情影響,紛紛推出封控或限聚措施。有商人看準商機,向未能回鄉祭祖的孝子賢孫提供掃墓服務,服務包括代敬酒、鞠躬送花,甚至代哭,索價數百至超過一千元人民幣。 而在現今世代,拜祭先人已經跨越不同形式,內地出現了網上拜祭的網站,長明燈、留言、花圈等一應俱全,但如果要送上額外的祭品,例如齋菜、電器、別墅、私人飛機等,就需要消費者課金,甚至有平台推出孝心值排行榜。
- i-Cable
- 2022年04月01日
湛江「職業打假少年」被法院判定涉嫌敲詐勒索被捕
【有線新聞】廣東湛江有一個19歲男子曾經在一年之內打假800次,成功索償獲利十多萬元,被稱為「職業打假少年」。但他近日卻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當地警方拘捕。 來自湛江徐聞縣19歲的陳之強近日被當地警方以敲詐勒索罪逮捕。陳之強稱自己為職業打假人,曾經在一年內提起訴訟800次,獲利超過十萬元人民幣。他的父親表示,陳之強打假並非為錢,只是對法律的熱愛。陳之強父親:「他當時非常擔心,因為這個本來不是甚麼事,因為他喜歡法律,他不是為了賺錢,我們的家庭不困難。」 翻看陳之強過去的打假訴訟判決書,可以見到他的打假有一些固定的方式。其中常用的是在網上購買食品,然後以該食品沒有入境檢疫證明、沒有提供食品安全合格證為由,向生產商提起訴訟索償。這些生產商多數不在廣東省,都持有食品合格證和入境檢疫證明,向法院提交副本後不被陳之強認可,需要出庭應訊以證清白,但由於距離太遠,多數生產商會因沒有出庭而被視為放棄,陳之強便可從中得近千元的賠償。一直處理陳之強訟訴的徐聞縣人民法院指陳之強提出的類似案件太多,認為該行為已遠遠超出生活所需的範圍,已多次駁回他的訴訟申請。 有專家認為,應該包容消費者的打假行為和權利。中國人民大學
- i-Cable
- 2022年04月01日
昆明一間食品加工坊被指員工用口剝蠶豆
【有線新聞】繼「腳踩酸菜」之後,內地再爆食安問題,雲南昆明一間加工坊被市民舉報稱員工用口剝蠶豆,而加工坊老闆就稱,是生意太好而遭到同行的妒忌。 「你噁心的很,噁心」為何這個男人向一個女人破口大罵?只因他看到了這一幕,雲南昆明的市場監督局日前接到市民的舉報,稱當地村中的一個食品加工坊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當執法人員前往調查時,就發現加工坊的員工竟然是用口去剝蠶豆,就算執法人員在場,依然肆無忌憚地努力工作。 加工坊的老闆趕來後,卻「擘大眼講大話」,否認員工用口剝蠶豆,但是在執法人員拿出影片做證據下,老闆亦不得不承認,但就指其他加工坊都有類似情況,被舉報只是同行的妒忌他。 加工坊以重量計算人工,工人們為了多賺些錢,於是用口來剝以加快速度,蠶豆上還有清楚的牙印,而且這些員工大媽亦沒有健康證明,不可以從事食品加工行業。執法人員一共查獲198公斤口剝蠶豆,全部要當場銷毀。市場監督局執法人員表示:「首先第一個對她所正在生產的剝蠶豆這個事,我們要進行封存就地銷毀,讓老闆要立即改正,立行立改,不能再出現這種噁心的事情。」 執法人員最終只是對加工坊老闆進行批評教育,並要求她寫下保證書,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但
- i-Cable
- 2022年04月01日
台灣新增104宗新型肺炎本地確診 再創單日新高
【有線新聞】台灣星期五新增104宗新型肺炎本地個案,再創單日新高,也是自從去年6月中以來再度出現三位數新增本地確診,其中新北市最多有40宗。這輪疫情的本地確診已超過300宗,多間學校師生確診而要停課。面對疫情升溫,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經過兩年經驗和信心,要逐步解封,採取防疫、經濟並行的新模式,但會隨時留意變化作出調整,並非一成不變。
- i-Cable
- 2022年04月01日
內地星期四新增7,229宗本地個案 上海方艙醫院傳有1人死亡
【有線新聞】內地星期四新增7229宗新型肺炎本地感染個案,當中4502宗來自上海,當地由世博展覽館改建而成方艙醫院傳出有隔離人士死亡,當局未有回應。 浦西地區開始為期4日的封閉管理,封控人口達1600萬,馬路上幾乎沒有車輛駛過,大部分商店都關門,連最著名的地標上海外灘都空無一人,唯一見到人多的地方就只有各個大排長龍的檢測站。 而在浦東,部分地區就需要延長管控,對於浦東封閉時造成的混亂,當局表示會增強社區工作指引,並做好緊急就醫人士的保障。由即日起,任何需要離開上海的人士需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以及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報告。 而上海世博展覽館改造的方艙醫院就傳出有患者本周二死亡,在網上的影片中看到,有患者被眾多醫護人員抬出方艙醫院,有其他患者在網上表示,醫護人員曾為其進行心肺復蘇,但當局暫時未有回應,國家衛健委近日亦無通報過有新型肺炎死亡個案。而在吉林,就有民眾影到當地一個檢測點,用同一根棉花棒為多個人採集樣本,當局回應表示當時只是進行檢測演練,但被網民批評不肯認錯,認為就算是演練亦不衛生。 國家衛健委表示,吉林和上海疫情仍未受控,上海疫情仍處在快速上升階段,相信個案數字仍會
- i-Cable
- 2022年03月31日
內地清明假期國內航線價格跌2成 至近3年新低位
【有線財經】去年內地清明假期全國出遊旅客超過1億人次,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旅遊收入亦達到271億人民幣。不過今年由於多個省市的疫情再爆發,市民出行受阻,導致國內航線價格亦隨之大跌,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機票價格跌2成,至近三年低位。另外,燃油價格上漲、核酸檢測和酒店隔離費用疊加,亦可能會使民眾出行成本不降反升。專家預計,如果疫情管控得當,5月過後機票價格有機會回升。 除了寵物貓狗,近年內地亦興起養一些爬行、兩棲類小動物,合共佔比超過13%,有機構預計到2023年,內地的寵物市場規模將達到4456億人民幣。
- i-Cable
- 2022年03月31日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落入大氣層 任務順利完成
【有線新聞】與中國太空站分離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於星期四下午6時40分落入大氣層。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指,飛船的大部分物件已燒毀,少量殘骸就跌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它是於去年5月發射入軌,為中國太空站運送6.8噸補給物資,並先後和天和核心艙進行過4次交會對接。 至於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預計在4月中旬返回地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著陸場已做好準備。
- i-Cable
- 2022年03月31日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原副主任傅政華被「雙開」
【有線新聞】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原副主席傅政華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曾任公安部前副部長的傅政華去年10月被當局調查而落馬。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星期四表示,傅政華生活奢靡,長期安排公職、現役人員為他服務,大搞權錢交易,涉嫌受賄、徇私枉法犯罪,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並移送檢察機關起訴。 而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原主任沈德詠,亦在今3月21日亦被中紀委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