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大意義
- i-Cable
- 2022年04月25日
【小事大意義】疫下有情之抗疫三仔爺 : 兩小兄弟做抗疫義工了解社會
【有線新聞】中一生COLLIN和就讀小五的弟弟KYLE,平日和一般小朋友一樣,喜歡上網、打機、看書,做家務不是太主動,不過在疫情下,學校停課,往常由學校安排的義工活動,也暫停良久。爸爸ALAN就想到,帶兩兄弟做抗疫義工。在做足保護措施下,多接觸和了解社會。 兩小伙子究竟會在過程中,遇到甚麼難題?弟弟又付出了甚麼事的「第一次」?老人院舍的困境,在兩位男孩的心靈上,又帶來甚麼影響?
- i-Cable
- 2022年04月24日
【小事大意義】 疫下有情 之 愛互送 :捐贈配對平台 促使捐助受助迅速配對
【有線新聞 】 一家三口住深水埗的吳女士,去年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不小心於家中跌倒,引致大腿骨斷裂,為了照顧兒子,兩夫婦都上不了班,最後一家三口還一起確診新冠肺炎。另一個個案黃伯,本來在國內工作,因為疫情回來香港,怎知道一直找不了工作,唯有依靠執垃圾過活。 鑑於第五波疫情依然嚴峻,不少市民需留家隔離或檢疫,普遍基層家庭對抗疫物資有殷切需求,新世界發展秉持創造共享價值理念,宣布推出香港首個大型捐贈配對網上平台「Share for Good 愛互送」,促使捐助者和受助人能迅速配對,令抗疫物資用得其所,亦令整個物資配送過程更加精準及高效。集團與主要合作伙伴仁濟醫院及逾 30 間非牟利機構攜手協助基層抗疫,並由即時送貨平台 Lalamove 提供物流支援。
- i-Cable
- 2022年04月19日
【小事大意義】食物救兵:麵包釀酒、食過期品 各出奇招救食物浪費
【有線新聞】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浪費近10億噸食物,其中有3分之1的食物從未被食用,除了食物銀行,還有甚麼方法可以減少浪費? 麵包保存期限較短,容易浪費,大學生Anushka就想到回收賣剩的麵包,加以發酵,釀成保質期較長的手工啤酒;而另一個年輕人Terence指出不少「過期食物」仍可食用,教大家辨識「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 Date)和「此日期前食用」(Use By Date)的分別,一起行多步,實行食物減廢!
- i-Cable
- 2022年04月17日
【小事大意義】 疫下有情之社區藥房 :疫情高峯市民配平安藥大増
【有線電視】 疫情下,很多市民會配備「平安藥」,或者有感染新冠病毒但症狀輕微的人士,選擇自行服藥紓緩症狀。 今年69歲的明哥,2019年患上第二期腸癌,去年12月做完手術,封了造口,康復期間,經常要配不同的藥紓緩病情,因為醫院那些地方比較危險,所以醫生開的藥,他也不敢在那裏配,所以到社區藥房配藥。明哥幫手的社區藥房,在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因為有藥劑師的諮詢服務,令湯太一次過,幫助5個中招親友家庭,渡過難關。 由於正確的用藥知識非常重要,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撥款予九龍樂善堂,推出「賽馬會社區藥房支援網絡」,擴展配藥、用藥護理和支援服務,為期9個月。
- i-Cable
- 2022年04月08日
【小事大意義】上班無難度(下):展能青年勇闖咖啡店 「努力奮鬥,做到最好」
【有線新聞】Eva的社企為SEN(特殊教育需要)和展能青年提供職場訓練。Eva說培訓員工一般要用年半至兩年時間,但礙於資源有限,同一時間只能請有限數量全職員工。有中度智障的祖賢在Eva的社企實習3個月後,便面臨「無工開」的情況。有見及此,Eva把祖賢轉介給經營咖啡店的朋友,負責清潔工作。面對陌生環境,究竟祖賢能否迎難而上,闖出自己一片天?
- i-Cable
- 2022年04月08日
【小事大意義】上班無難度(上):社企化身職場訓練所 為SEN青年找有尊嚴工作
【有線電視】SEN(特殊教育需要)青年在職場上比一般人吃虧,全因僱主往往認定SEN青年缺乏工作能力。EVA 不認同此說法,多年前開始在社企聘請SEN青年,為他們提供職場訓練,甚至幫他們尋找下一任僱主。 38歲的家樂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就業時經常碰壁,沒有一份工作能堅持三個月以上,後來經社工轉介,輾轉來到Eva的社企工作。面對這個「工作新鮮人」,Eva又會如何應對?
- i-Cable
- 2022年04月05日
【小事大意義】山旮旯義工團:疫下支援物資純熟迅速送出
【有線新聞】「能夠出來當義工,是一種福氣,代表你身體健康。」 疫情下,來自海關的張SIR和拍檔們,不辭勞苦,瓹窿瓹罅為疫下受困、確診被隔離的家庭,送上應急的抗疫物資和新鮮食物。 作為生活無憂的公務員或退休人士,究竟是什麼初心,令義工隊成員在持續兩年多的疫情下,不斷忙碌奔走?在山旮旯的村屋中派送物資,他們又遇到什麼意料之外的情況?
- i-Cable
- 2022年04月03日
【小事大意義】最後的禮物:遺物轉化助喪親者過渡哀傷
【有線新聞】 傳統華人社會忌諱死亡,避談負面情緒,往往令人難以走出親友離世的悲傷。喪親者選擇壓抑自己的哀傷情緒,或是因迷信而把逝者的遺物丟棄,但冷靜過後,想找回逝者物件悼念卻一件都沒有。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會長兼註冊社工吳宇峰舉辦「遺物轉化工作坊」,將逝者留下來的衣物改造成抱枕,幫助喪親者直重新面對、表達哀傷的情緒, Julie自幼喪父,在工廠當管工的媽媽身兼父職,獨自養育她和哥哥。媽媽離世後,Julie一直不捨得丟掉媽媽的遺物,直至她認識「遺物轉化」 概念,將媽媽的珍珠耳環改造成吊墜。Julie坦言,感覺媽媽從未離開,「一直以來我時時刻刻戴上吊墜,媽媽好像時時刻刻都在我身邊那樣。」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小事大意義】城市養蜂密語:蜜蜂數量大減 家居養蜂助保育
【有線新聞】 有人說「如果全球蜜蜂消失,人類無法存活超過4年」,而目前蜂群因全球暖化、城市化和濫用農藥而大幅減少,香港養蜂人Harry便推動家居養蜂計劃,讓居住鄕郊村屋、甚至市區大廈的人們養蜂,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讓牠們生活。 兩位年輕女生接觸蜜蜂後,發現牠們比想像中溫馴,即使雙手提起滿佈蜜蜂的蜂板也毫無懼色,反之而來卻是對保育蜜蜂的矛盾——「當我們要保育蜜蜂時,同時也要殺死一些害蟲,我們是否影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面對養蜂義工Cathy的提問,作為導師的Harry又如何應對?
- i-Cable
- 2022年03月25日
【小事大意義】親情傘:接手管理雨傘老店 延續上一代人情味
【有線新聞】觀塘有一間經營超過40年的雨傘店,店主陳樹雄由街頭小販做到今天的樓上舖,與太太一起賣形形色色的雨傘,免費送傘給有需要的老人家,又為客人維修雨傘,留住他們珍貴的回憶。 陳樹雄的兩個女兒目前在雨傘店全職幫忙,一起為店舖帶來新氣象,包括網上營銷、由賣傘擴展到廣告傘、沙灘用品及枱櫈等,在革新以外,女兒又如何看待上一代的造傘和修傘工藝,延續舊區的人情味?
- i-Cable
- 2022年03月20日
【小事大意義】農青戰隊(下):保存過剩農產品 提高產值開拓市場
【有線新聞】為了穩定收入來源,新一代農青除了有生產基地,栽種高效益的農產品之外,亦都會舉辦假日農莊,而參與者入來種菜時,他們除了學會種菜的知識,亦可了解種菜原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亦都會認同我們種的菜的品質。 為了減少浪費,物盡其用,復耕者聯盟成員Rebecca,會將一些不漂亮或者生產過剩的蘿蔔,透過無化學添加的醃漬方法,製成傳統醃菜,而醃漬是一種傳統文化來的,每一種菜,例如菜脯、梅菜,還有雪菜,醃的方法都是大同小異,都是用鹽去醃漬,但是在過程之中,它們會出現不同的香氣。 身為農青的一分子,他們怎樣看現代農夫的未來,如果真是想入行當農夫呢,首先要先試一試,因為當農夫真是很辛苦,跟去玩一玩,平時去當假日農夫那種完全不同,就當自己是工廠入面的工人,有時可能真是很密集的,做一些很重複的事,所以真是耍先想清楚。
- i-Cable
- 2022年03月20日
【小事大意義】農青戰隊 (上):熱血農青復耕荒地 原創推動本土農業
【有線新聞】農青戰隊(上):熱血農青復耕荒地 原創推動本土農業 【農青戰隊(上)】葉子盛於99年創立有機農場,繼承父親留下的栽種技術和種子,發覺耕田並不單是做生產,原來還有休閒農場,教育農場,都是很多面向的,便成立了一個社區園圃,吸引很多城市人耕田。 到了大約開設農場十年八年,他便發現生態農業的技術,即是永續栽培,他便夥拍一班朋友成立了一個學會,推廣永續栽培。後來葉子盛在社交平台,發起更大規模的分享交流活動,共同學習「產。銷」,爭取更大的銷售途徑,那時候就十分流行一個Avengers,他便加多幾個英文字,便變成Agrivengers「復耕者聯盟」,構思了這個產銷班的形態,第一次賣點就是叫「冬瓜一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