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科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8日
大國科技|東莞建「先進阿秒激光設施」 助科研團隊了解物質
【有線新聞】在「十四五」規劃中,加快建設成科技強國成為國家發展藍圖的關鍵。其中一個重大科技基礎建設「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年初在廣東東莞正式動工。 何謂「阿秒」?它是人類目前能掌握的最短時間尺度,跟一秒比較的話,它是一百億億分之一秒,光在一秒之內可以穿越30萬公里,相當於圍繞地球赤道7圈半,但在1阿秒,光的傳播距離只有一個水分子的大小。 以往因為電子質量太小,運動速度又極快,科學家一直無法直接測量,而阿秒激光正正便好像一部超高速攝影機,可捕捉電子的動態影像,記錄量子特性、磁性變化等。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總工程師趙昆:「大家可以想像一個原子裏面有一個原子核,旁邊有個電子在跑,可以說給電子拍一個慢鏡頭的照片,有了這樣的照片,我們就知道電子是如何運動的,它如何運動再如何推動其他的過程發生,我們就對所有這些過程的本質就可以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這種深刻的理解。」 「先進阿秒激光設施」是全球第二個相關裝置,當局計劃用五年時間建成,10條束線有6條在東莞建造,另外4條則會在西安建設。 科學家說阿秒激光設施有助更好了解物質,有望支持科研團隊攻克高溫超導、航天新材料等一系列重大科學難題,為高端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11日
大國科技|新型應急安全艙 可抵禦9級地震和火災千度高溫
【有線新聞】假如在家中突然發生意外,我們即時可以往哪裏逃生?這個最新面世的家用應急安全艙,或者是其中一個選擇。 黑白色的安全艙高1.9米、重200公斤,佔地面積1.08平方米,僅比普通雪櫃大少許,毋須佔用很大的空間。艙內有顯示屏和通風口,製氧設備是潛艇常用的一種,能有效過濾煙霧。音響設備、溫濕度和煙霧監測裝置、食物和食水等應有盡有,可讓3至4人一同待在裏面。 艙的外殼用上圓弧設計,採用高強度合金材料,能抵禦9級地震的衝擊力。安全艙的隔熱材料,屬航天級別,即使艙外火災溫度達1,100度,艙內的溫度仍能保持正常。當發生緊急情況,安全艙的智能感應系統會引導人員作迅速定位,及時啟動緊急避難程序。 中鐵十一局集團系統開發工程師吳怡曼:「我們艙內是有一個信號發射裝置的,不管是火災、地震還是日常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對外發射信號,就是發送求救信號,然後或者是在艙內看視頻,聽音樂都是可以的。」 應急安全艙主要針對地震、火災、室內入侵等情況研發,遇事時可確保艙內人員人身安全,盡量爭取救援時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4日
大國科技|微重力環境對人體影響大 航天員有特別健康管理
【有線新聞】在微重力環境下,人體肌肉、骨骼和體液等會出現明顯變化,免疫系統功能會下降,可能出現肌肉萎縮、骨質疏鬆、心血管問題、免疫系統失調等後果。 航天員做運動,中國航天員每天維持1至2小時身體鍛鍊,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內都有健身設施,太空跑步機、太空單車功量計、彈力帶、腕力球,專家說恆常的在軌訓練能有效防止航天員心臟、骨骼肌質量下降、呼吸功能降低。在飛船升空前至返回後這段時間,醫監醫保團隊會一直跟進每個航天員的情況,進行健康管理、加強營養供給、實施醫學檢查等。2016年,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首建天地遠程醫療支持系統,進行天地協同會診。 為配合中國太空站長期有人駐留模式,核心艙醫務室已配備基本設備,能夠實時監測航天員的體溫、血壓、心電圖等生理指標,亦有急救藥品、創傷處理裝備等應急醫療設備。太空站近年有不少應用醫學研究,部分成果如太空骨質流失對策、穴位防護刺激等,都已轉化為實際應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助理研究員軒永:「這個是背心,這個模塊就是我們常用的,跟背心配合負責信息的採集處理。這個主要負責存儲,比如在返回過程中飛船進入黑障、信息中斷的時候,通過它來把信息數據存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