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男子創組織推崇「極端身體改造」 直播自宮、截肢等駭人畫面 兩男助自殘同遭判囚
【有線新聞】身體髮膚,受諸父母,抑或自主為上?英國有組織推崇「極端身體改造」,主腦先是創辦次文化網站,吸納不少擁護者,更公開直播自己截除陰莖、左腿畫面,六年間獲利過百萬港元。事件牽涉十男,其中兩人被控協助主腦自殘,判監44至66個月。 庭上指出,現年46歲、來自挪威的主腦古斯塔夫森(Marius Gustavson)於2017年創辦名為「太監製造者」(Eunuch Maker)的網站,推崇一種「Nullo」次文化(即切除生殖器具,使其無效化)。古斯塔夫森本人亦於同年自願割掉其陰莖,隔年再蓄意將腿浸入乾冰,導致左腿需截肢,並錄製整個過程放到網站,又在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期間獲18,500元英鎊的殘疾福利(折合約18.3萬元港元)。 出錢邀網友助閹割、截肢 術後曾自行報警求助 兩次「龐大」的手術難憑一人之力能完成,36歲的伯恩斯(Danien Byrnes)於去年4月承認在同性交友APP上,收取500元英鎊(折合約5,000元港元)成「助手」,切斷古斯塔夫森的陰莖,而令對方造成嚴重身體傷害。控方指伯恩斯對這個駭人行徑「欣然同意」,並得悉過程將被拍攝下來,並向古斯塔夫森表示「我對此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房屋局夥智能建造研發中心 引入智能科技建屋 將藉機械人管理屋邨
【有線新聞】房屋局與智能建造研發中心合作,將智能科技引入建屋工程。 房屋局會在公屋工地中引入智能天秤技術,透過遙控駕駛天秤,提高工地安全性;又會用機械人協助工地運作,提升地盤工作效率。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指傳統建築行業工人老化,有需要引進智能科技,推動建築業界升級轉型。 施政報告提出智慧屋邨概念,何永賢說會引進機械人用於屋邨管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食環北區搗無牌凍房 一人被捕
【有線新聞】食環署搗破無牌凍房,拘捕一人。 無牌凍房位於坪輋,食環署人員凌晨採取行動,檢獲約24,700公斤附有衞生證明書的冰鮮家禽及野味,及約80公斤沒有衛生證明書的冰鮮家禽肉件,全部已銷毀。署方提醒,經營無牌凍房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5萬元及監禁6個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垃圾徵費|謝展寰認同物管初期需買指定袋 惟屬「執手尾」而非「包底」
【有線新聞】環境及生態局局展謝展寰認同垃圾徵費實施初期物管公司有需要買指定袋,為無跟規矩的住戶「執手尾」,但強調做法不是「包底」。 謝展寰:「其實是管理公司為無用指定袋的住戶『執手尾』。我覺得『包底』這個字眼很模糊,因為有人問,以為管理公司用大袋包起來,樓上便不需用(指定袋),不是的,其實樓上人人都要用。真的有人沒有用,管理公司要『執手尾』用指定袋包好,外面的垃圾車、垃圾站才會接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屯門公路拖架跌20噸巨型組件 交通受阻逾4小時後重開
【有線新聞】一架貨櫃拖架駛經屯門公路小欖段,車上巨型組件鬆脫跌落路面,交通受阻逾四小時後重開。 跌落路面的工業用電泵,重約20噸,橫臥公路的慢線和中線,路面多處損毀,工程人員用吊重機把電泵綁緊,放置在另一輛拖架運走。 上午九時許,貨櫃拖架運載電泵,沿屯門公路往荃灣駛至小欖附近,電泵突然鬆脫跌落路面,意外中無人受傷。受事故影響,駛經車輛只能使用快線,車龍一度伸延至虎地近嶺南大學,下午一時半全線重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濫用公屋|房署設加分制 物管成功舉報可加分 羅淑佩:有助再投標房委會合約
【有線新聞】政府加強打擊濫用公屋,房屋署由去年四月至今,已收回約2,100個單位,數字與上年度全年相若。署方亦會設加分制,物管公司如果成功舉報,在表現評核會加分,業界指會積極配合。 公屋富戶新政策下,住戶每兩年要申報持續居於單位及是否在港擁有物業,首輪8.8萬戶的申報早前截止,收回表格超過 98%。租戶遷出加上主動執法,房署拿回2,100個單位,重新分配給有需要人士。房屋署署長羅淑佩:「有些(住戶)因申報主動交回單位,有些被我們發現原來他有物業,或者我們做抽查,因為我們得到授權與其他部門配對資料,做了3萬個抽查,證明了原來他有樓宇,但不向我們申報,我們會採取行動,發出收樓通知。」 下一輪申報會於四月展開,房署為了進一步打擊濫用公屋,對物管公司設加分制,如果在舉報後房署收回單位,物管公司的表現評核會加分,羅淑佩指加分對物管公司再投標房委會管理合約有幫助。有業界指,加分制去年9月已實施。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前會長陳志球:「管理公司不是調查,只是在日常生活(觀察),例如這單位經常沒人來,那單位全晚都關了燈,我們會將這些資料交給房屋署的同事,大家在定期工作會議跟進,過往也成功地透過管理公司的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調查:逾七成人未聞安寧照顧、預設醫療指示 指生死教育推廣不足
【有線新聞】港大調查發現70%受訪者從未聽過安寧照顧,不了解晚期照顧方法和紓緩治療。 港大社會科學院去年7月至10月訪問1,506位成年香港市民,當中大約四分三人沒有與家人商討晚期照顧意願,原因包括認為沒有需要、擔心家人反應和難以打開話題;受訪者傾向於寄養中心接受照顧,其次是在家。 調查也發現超過75%受訪者不抗拒談論生死話題,但大部分人都未聽過「預設照顧計劃」及「預設醫療指示」。 港大社科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周燕雯:「他們不抗拒不代表資訊可傳到給他們,我相信現時生死教育的推廣不足夠。有些市民覺得手續繁複,亦擔心有些文件未有法律效力,這些都是他們抗拒走前一步的原因。」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荃灣綠VAN疑收掣不及撞工程車 七旬司機昏迷送院
【有線新聞】荃灣有專線小巴失事,75歲司機受傷昏迷。 小巴車頭損毀嚴重,部分組件飛脫。早上8時許,專線小巴由荃灣開往深井,駛至青山公路麗都花園外懷疑收掣不及,撞向前方一輛工程車。司機受傷昏迷、被軚盤夾著,由消防救出送往屯門醫院,工程車司機亦受傷送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涉前年油塘奪命工業意外 精進建築等被控十四罪 5月再訊
【有線新聞】油塘地盤前年塌工字鐵造成一死事故,承建商精進建築等被控十四項罪,案件提堂。 事發在2022年12月,油塘東源街地盤工字鐵倒塌壓死一名燒焊工人。勞工處及屋宇署一同起訴精進建築工程、分判商啟益和另外兩人共十四項罪名,包括「東主的法律責任」以及「沒有防止工人遭墮下的物料或物體擊中」,案件押後至5月7日,待雙方索取法律意見和商討合併案件。 精進建築涉及前年安達臣道塌天秤等多宗事故,去年被發展局「釘牌」,禁止承接及投標工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黎智英案|法官裁定王貴國證供、控罪相關可呈堂 周三起傳召張劍虹作供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法官裁定城大法律學院講座教授王貴國的證供與控罪相關可以呈堂,星期三會開始傳召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作供。 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法院,他的家人到庭旁聽。黎智英一方爭議,控方專家證人城大法律學院講座教授王貴國證供不適合呈堂。陳詞指王貴國的報告只提及美國制裁的立法程序、法案和行政命令帶來的影響,王貴國沒看過被告的通訊記錄,證供無法協助法庭理解黎智英的意圖,也未能證明黎智英的行為與制裁有因果關係。法官杜麗冰說,三位法官不熟悉外地法律,需依賴報告了解外國的行動和程序,又說專家供詞不是「聖經」,法庭有權決定是否接納或接納哪一部分。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說,控方毋須證明被告行為最終導致外國制裁,王貴國的證供可讓法庭了解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立法背景和後果。 三位法官休庭一小時後,裁定王貴國的證供可呈堂,認為內容與控罪元素相關,有助法庭理解美國針對中國及香港特區實施或建議採取的行動,是否構成國安法第29條所指的「制裁」,也可佐證串謀的存在和規模,又強調若日後發現證供無助裁決,法官可選擇不予考慮。 控方星期三起傳召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作供,屆時張劍虹會在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垃圾徵費|李家超:利用不同場合、宣傳工具加強解說 務求令市民理解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4月實施,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會加強解說,務求令市民及持份者理解。 李家超:「我相信在推行時都會不時有一些大家未必想到的新問題出現,所以我要求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將我們整個執行細節清晰令市民知道,而且不斷用講座、記者招待會、宣傳工具,用不同可以用的場合。亦請各方面涉及持份者,包括業界、物業管理公司、飲食界等都共同,首先自己要清晰,並且講解給所有人聽每個人的角色、法律責任、運作是如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垃圾徵費|環保署倡「一袋兩用」 重申物管「包底」、非牟利派指定垃圾袋不違法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指定綠色垃圾袋最快本月26日推售,環保署建議市民在零售點直接買指定袋,代替現時一元一個的普通膠袋。 垃圾徵費的指定綠色垃圾袋月底開始,陸續在全港十幾個超市、便利店等主要連鎖零售商買到,有需要用膠袋購物的市民可以直接買指定袋,帶回家後重用裝垃圾,至於現有一元一個的普通膠袋繼續有得賣。 環保署助理署長(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胡勁欣:「我們與業界溝通過,可能他們認為計劃實施初期,有些市民可能很抗拒。為何要我用垃圾袋裝雞蛋、牛奶、面包等,他們擔心有市民抗拒,最好是有選擇,市民有多個選擇也是好事。」 如果不想用錢買,市民只需將可回收的物品帶去「綠在區區」的回收點,透過賺取回收積分,日後亦可以免費換領指定袋。至於團體如果想免費派指定袋給市民,環保署說活動只要是非牟利就無違法。 胡勁欣:「所有牟利的過程都可以隨意派發,就失去了減廢效果。所以在牟利過程中,比如在超級市場,買滿500元就送個1.7元的指定袋,讓你把貨物裝走,這個牟利過程中我們是禁止的,除非取得署長同意。(違反自付原則?)是的,違反自付原則,所以法例有包括牟利服務,但非牟利就沒有列明。」 胡勁欣重申物管公司為住戶「包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