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4日
兩會|李強將發表首份政府工作報告 公布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有線新聞】總理李強即將發表上任後首份政府工作報告,公布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他在過去一年就支持外資和擴大內需上展開了大量工作。 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保護主義抬頭,由李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把穩外資作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鞏固外資在華發展信心。 李強自去年3月上台以來,已經先後在國內國外不同場合強調,中國會繼續開放經濟,放寬市場准入。李強:「我們真誠希望與世界各國一道,在開放的大舞台上相向而行、相互成就。」 德國是李強上任後首個外訪國家,雖然在國際加息大環境下,去年流入中國的新外商直接投資按年大跌82%,但德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仍然達到創紀錄的近120億歐元。李強:「我們願意與德國共同努力,推動中德、中歐關係。在新的起點上,不斷的取得更高水平的發展。」 1月時李強率領140人代表團,參與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向世界展示到中國投資不是風險而是機遇,中國願意認真研究和解決外資企業在華遇到的問題。去年12月中國單方面,對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公民實施15天免簽入境,就是其中一項對外國投資者具體而實際的幫助,北京之後陸續公布跟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互免簽證。 對內方面,李強一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財政預算案|曾俊華憂財政每況愈下 指後果將由後代承擔 政府:嚴守財政紀律
【有線新聞】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指,香港財政每況愈下,憂慮香港要借貸度日。政府回應指會嚴守財政紀律。 曾俊華在社交平台發文,指政府若果連年發債應付日常開支,甚至「債冚債」、最終會「荷包乾塘」,由子孫後代承擔。他又指發債用於有長期回報的基建投資是無問題,但回報能否支持到高息就不容易做到,認為當局要減少及留意開支,包括基建項目,反問任由結構性財赤持續是否符合《基本法》量入為出的要求。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指,發債所得全數用於北都等項目,相信項目會帶來回報,又指預算案已提出財政整合計劃、管控公共開支增速等,預料未計及發債,綜合帳目三年後將恢復收支平衡。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大坑勵德邨單位起火 八旬男屋內遭燒死 疑煙蒂燒雜物肇禍
【有線新聞】大坑勵德邨有住宅單位起火,一名87歲男子燒死。 從網上片段看到起火單位火光熊熊,黑煙升上半空,火舌不斷冒出,有消防員在後樓梯位置向單位射水。昨晚約10時,勵德邨邨榮樓一個高層單位起火,消防動用一條喉及一隊煙帽隊,約半小時後將火救熄,約75名住戶自行疏散到地面,消防在單位內發現一具燒焦男屍體。經調查後,懷疑是有未熄滅煙蒂燒著雜物,引起火警。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兩會|港區政協、人大抵京 將召開第一次團內預備會 選出團長及副團長等
【有線新聞】港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抵達北京,準備參加人大政協會議。他們說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提高訪港旅客免稅額和擴大「一簽多行」。 人大政協兩會未來兩日陸續開幕,本港的人大及政協已經抵達北京。全國人大代表馬逢國:「晚飯後我們會開第一次團內預備會,向大家介紹今次會議安排並進行選舉,每次來到北京後都會開團會,選出這次會議的團長、副團長和分工。」 他們出發前說,正醞釀聯名建議,提高訪港旅客免稅額。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就提高遊客免稅額,由五千元至三萬元,已得部分人大代表支持,我亦希望在過程中,取得更多人大支持。除此建議外,我們亦會再商量有否其他建議。」全國政協委員邵家輝:「希望將大灣區深圳戶籍朋友,盡快將『一周一行』的政策變成『一簽多行』,同時令其他8個城市都可以『一周一行』。香港承載力可以的話,希望將整個大灣區變『一簽多行」。」亦有人大提出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做好本港國安教育。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大家用不同支付工具在內地消費,但結算平台都不統一,希望做到一個由國家和香港一起統籌的支付平台,無論用港元、澳門元或人民幣,大家都可用統一結算平台。」 本港政協入住的這間酒店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家國天下|小學華服體驗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垃圾徵費|調查指逾兩成劏房大廈沒垃圾桶 劏房戶:冀每個街口設垃圾桶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8月實施,有調查發現,逾兩成劏房及板間房等所在的大廈沒有垃圾收集設施。 目前全港約22萬人居於劏房、板間房等,社區組織協會訪問當中約300人,逾兩成人反映大廈沒垃圾桶,平時都是自行棄置到街上垃圾桶,五成四人反映現時樓梯等公共地方已經有垃圾堆積問題,擔心徵費後惡化。 社協認為這類居住環境,垃圾收集及回收配套都極度不足,政府必須確保這些大廈5分鐘步程內要有垃圾收集設施,「綠在區區」亦要延長開放時間。 劏房戶張女士:「街口如果要收回橙色垃圾桶,我們根本沒有地方扔垃圾,(家裏)也沒有地方收納,希望政府在每個街口也設立垃圾桶。」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政府『綠在區區』會否可以提升數量,甚至周六日、假期、夜晚也可以有申請和回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兩會|全國政協會議前舉行記者會 續聚焦重要經濟議題 劉結一:履職盡責、獻計出力
【有線新聞】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星期一在北京開幕。大會發言人說,全國政協將繼續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又說國家經濟向好,態勢持續增強、前景光明。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場外有公安把守。今年兩會有3,000多名中外傳媒報名採訪,傳媒入內採訪前都要接受安檢。 會上提到全國政協會議繼續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商議宏觀經濟等重要經濟議題。被問到有指中國經濟復蘇面臨阻力,大會發言人劉結一說過去一年,中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經濟整體回升向好。 春節國內旅遊出遊人次4.7億,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6,300多億元,都有大幅增長,創歷史新高。劉結一:「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民群眾提升生活品質的消費需求,蘊含著巨大潛能,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展望未來我們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經濟長期向好態勢,將持續鞏固和增強,前景光明。」 他又提到內地青年就業情況,指過去一年投放各類資金支持就業、創業,總額超過3,000億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將繼續打好政策組合拳,圍繞穩擴就業開展工作。劉結一:「例如組織開展,完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葵涌德昌大廈單位起火 消防救出單位七隻貓 男戶主不適送院
【有線新聞】葵涌有大廈單位火警,1人吸入濃煙不適送院,消防又救出7隻貓。 3隻貓救出時昏迷,要用氧氣罩協助呼吸,另外2隻貓懷疑由高處墮下,其中1隻骨折,所有貓由愛協職員帶走治理。 下午1時半左右,葵涌道1001號德昌大廈八樓一個單位起火,消防派出煙帽隊開喉灌救,約半小時後將火救熄,數十名居民疏散,39歲男戶主吸入濃煙不適送院。初步調查相信是抽油煙機電線短路引起火警,沒有可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兩會|全國政協會議明午3時開幕 10日上午閉幕 會期6日
【有線新聞】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會議周一下午3時開幕。 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全國政協會議將於明天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本月10日上午閉幕,會期6天。 大會各種籌備工作已準備就緒,會議議程包括聽取和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並列席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聽取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高才通|7萬宗申請近8成獲批 逾一半高才已獲聘
【有線新聞】高才通計劃推出一年多,勞福局說至今接獲70,000宗申請,近80%獲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基本上40%多的高才已經到港,90%其實打算一年內到香港。他們最需要的是甚麼?最需要第一是找工作、創業。當中54%高才已經在香港找到工作,代表甚麼?代表還有約50%的高才他們準備來香港,也希望找到工作,這批高才就是我們要幫助的高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撤辣」後首個新盤開售 石硤尾新盤開售4小時沽清 發展商:抵港人才正加快入市
【有線新聞】樓市全面「撤辣」後首個全新盤開售,登記時間因應買家太多而延長,4小時內沽清單位。有代理說這幾日的成交量已經等同2月份,發展商就說新抵港的外地人才正加快入市。 新盤開售,逼爆展銷廳的場面重現,那麼辛苦,為的是這個石硤尾新盤。首批價單「撤辣」前公布,「撤辣」後未有反價,有入市買家認為除了「撤辣」,取消按揭貸款壓力測試都有幫助。買家趙小姐:「有(幫助),按揭成數高了。我想(市場)會慢慢回升,會有更多人入市,你看到這個樓盤這麼多人,就知道市場暢旺。」 不過有買家認為自住需求才是最大考慮。買家張先生:「幫忙不大。(為甚麼?有沒有打算按揭?)有的,但我們計算過,都是相差數千元。(會不會擔心之後市跌?)都沒有辦法憂慮,唯有堅持。」 這個新盤首批推售138伙,佔單位總數約兩成,最終超額認購逾30倍,開售4小時就沽清。發展商指最快周末前加推第二輪單位,又指留意到有不少非本地人入市,相信部分來自人才計劃。 恒基物業代理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畢竟這一類客人是移民來的,他們買樓高峰期是抵達後一至三年內買樓,有些可能是提早了購買,他們可能覺得香港樓市最壞時間已經過去,所以加快買樓決定。」 有代理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03日
財政預算案|曾俊華稱對財政每況愈下感擔心 憂香港借貸度日、「債冚債」致庫房空虛
【有線新聞】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說,對香港財政每況愈下感到擔心。 曾俊華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對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最憂慮是香港將要借貸度日,指有人認為債務佔生產總值一成多不是大問題,但香港作為地方特區,與其他國家比較不太適合。又說發債用於有回報的基建投資沒有問題,但若連年發債支付日常開支,甚至「債冚債」,擔心導致庫房空虛,從而影響信用評級,甚至要加稅加費、公共服務「大縮水」。他提醒必須減低政府經常開支和基建等非經常開支,若任由結構性財赤持續,質疑是否與《基本法》量入為出的要求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