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2日
受虐3個月慘死 一歲男嬰疑遭拔光指甲、「倒豎蔥」插水桶 保母更向胞妹炫耀惡行
【有線新聞】台灣發生一宗虐嬰案,一名一歲多男嬰去年9月由一名保母照顧,期間3個月每天遭虐待綑綁,性器官更被燒至焦黑,連額頭骨及屁股亦嚴重變形,最終因營養不良死亡,涉事保母被捕,引起轟動。男嬰家屬指保母早有虐兒前科,質疑社工包庇保母。 案件發生在去年底,男嬰凱凱(化名)因為母親入獄、父親離開,加上外婆家境清貧,缺乏家人照顧,由兒福聯盟轉介給擁有執照的劉姓保母暫時照顧。在保母接手照顧凱凱三個月期間,凱凱每日都遭受不同程度虐待,包括綑綁、強迫飲用餿水、拔除10隻手指甲,更嚴重的是凱凱的性器官被燒至焦黑。 頭骨、屁股打至嚴重變形 「倒豎蔥」插水桶 保母照顧期間,幾乎每天只給凱凱吃1、2杯燒焦或即將壞掉的食物,白天罰站不准動,晚上睡覺就雙手反綁成木乃伊,稍有不順就拳打腳踢,導致凱凱額頭骨凹陷、屁股嚴重變形;其中一次保母為了懲罰凱凱,更將他「倒豎蔥」插入水桶,凱凱掙扎跌倒後,保母更將圖片傳給胞妹。家屬控訴:「LINE對話紀錄裡面兩個在互相炫耀說,『我今天對小男童做了什麼』,那其中有一個比較扯的綁法是,他把他全身纏繞之後,(讓)他人呈現U型的狀態」。 每日飲餿水 家屬質疑社工包庇 其後有一次,凱凱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2日
1,700元月租住老人院稱包伙食 90後形容「少走40年彎路」 網民質疑:無年齡限制?
【有線新聞】年輕人上車難,是不少大城市常見的問題。內地一名90後聲稱因生意失敗,經濟條件不好,決定入住老人院減省開支。他聲稱該老人院只需1,700元(人民幣,下同)月租,就已經包括伙食、水電等,形容「少走40年彎路,一步到位」。有網民質疑真偽,認為一般老人院都有年齡限制,認為男子「曲線」賣廣告。 該名30歲男子自稱曾經是一間公司的老闆,形容自己「開過公司,開過店」,目前經濟環境差,賺不到錢,「還不如養老院的生活質量高」,因此萌生入住老人院的念頭。他其後到一間新開的老人院「直擊」院內生活,形容該處設施比較好。 1,700,元月租包伙食、上網 形容「少走40年彎路」 男子介紹,該老人院月租只需1,700元,包床位、三餐,而且上網都不用付費,「網費是他們拿的,每天還會定時給我打掃衛生,比住賓館都方便,不用考慮電費水費。」他續指,老人院伙食不錯,素菜配搭較合理。他稱,因為早飯時間過早,有時會趕不上吃飯,「讓廚房幫我留一口吃的,他們還挺照顧我的。」他最後形容趁年輕入住老人院,可以「少走40年彎路,一步到位」。 有網民質疑真偽,認為老人院一般設入住年齡限制,「點解咁都收佢,無年齡限制?賣廣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2日
兩女停車場激戰打到瞓地 旁觀男反成主角被指冷漠 事後澄清:想勸交但沒機會
【有線新聞】在街上遇到陌生人吵架甚至打架,不少人避免惹麻煩,一般都只作旁觀「食花生」。東莞兩名女子日前(10日)在一個停車場內爭執打架,片段遭流傳。片中一名男子反成為主角,他被指近距離目擊兩女打架都未有勸阻,遭批評冷漠。男子事後指,當時事發突然,腦海一片空白,而兩女肢體衝突亦十分激烈,故決定通知管理員處理。 片段於日前(10日)在網上流傳,兩名女子在停車場內大打出手、拳來腳往,雙方不斷拉扯角力,其中一名穿黑色連身裙的女子不敵倒地,遭對方單膝跪著身軀。一名穿黑衣、束長髮紮馬尾的男子一直在旁,雙手叉腰,未有勸阻兩女打架。 男子旁觀反成主角 網民意見兩極 片段在網上瘋傳後,該名男子竟成為主角,不少網民批評他在兩女附近,都未有出手勸交,行為冷漠,「打架的和旁觀的,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不是男人」、「這長毛男明顯有點冷漠。」亦有網民認為,黑衣男沒有做錯,「遇到這種,打電話報警,上手勸就算了,誰知道攪進去後面會面臨什麼」、「拍照的不冷漠?」、「去年兩女打架,男子上去勸架,被女子污衊和網紅藍田網暴,大家還記得嗎。」 被指冷漠的袁先生事後指,因為事出突然,雙方肢體衝突激烈,他一時間不知如何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2日
紅磡錶行遭爆竊 損失30隻錶約值15萬元
【有線新聞】紅磡有錶行遭爆竊,損失約15萬元。 現場是差館里9號地下,警方早上8時許接報,錶行鐵閘懷疑遭人撬毀,負責人到場點算後,發現飾櫃毀爛,失去約30隻錶,約值15萬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紀立信以「年事已高」為由 離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
【有線新聞】來自澳洲的紀立信離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 司法機構指,85歲的紀立信以年事已高為由,上月底任滿後不再續任,感謝他對香港法治的支持,以及在任15年對終院的貢獻。 紀立信早前曾參與審理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的六四煽惑集結上訴案,紀立信離任後,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減至9人。司法機構指對運作沒有重大影響,將繼續物色合適人選。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23條|梁美芬引丁薛祥指應盡早立法 稱香港要做「全世界珍珠」
【有線新聞】全國人大代表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梁美芬說,兩會期間領導人一再重申,支持香港盡早完成23條立法。 梁美芬:「不論那次見丁副總理,他再三説23條立法,真的早就應該立法,語重心長。但立法後全國上下支持香港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維持一國兩制下成為國際城市,不只做亞洲東方之珠,而是全世界珍珠,這個決心不只為我們打強心針,非常鼓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5歲男童確診甲型流感併發腦病 情況危殆 曾到日本旅行
【有線新聞】一名五歲男童確診甲型流感併發腦病,情況危殆。 男童上周二到日本旅遊,翌日出現雙眼痕癢及紅腫,之後更加發燒、咳嗽及流鼻水,周六回港後求醫,翌日轉到兒童深切治療部,驗出甲型流感H1病毒併發腦病。 衞生防護中心指,男童未有接種今季流感針,同行兩名家人亦出現病徵,呼籲高風險人士及早接種流感針。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凱特王妃認公開近照曾修圖 稱如業餘攝影師 就引起誤會致歉
【有線新聞】英國凱特王妃承認,日前公開的近照是自己修改過,就引起誤會等致歉。 凱特稱,自己有如許多業餘攝影師,有時會嘗試修改相片。美聯社、路透社等早前指,照片中夏洛特公主的毛衣衣袖線條不一致,相繼宣布撤回報道。 42歲的凱特1月中入院做腹部手術,兩星期後出院,之後幾乎完全沒有公開露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美國成功試射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 時速達5倍音速 大型飛機帶至平流層再點火發射
【有線新聞】美國成功試射一款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時速達5倍音速,發射方式是以大型飛機將飛行器帶到平流層,再於高空點火發射。 這架雙體飛機是架運輸機,翼展達117米,比美式足球場更長,是現時全球最巨大的飛機。不過今次主角不是它,而是由它荷載的無人飛行器,帶上高空才釋放,然後在空中點火,加速至音速5倍,最後依計劃安全墜落海面。 這個發射系統出自美國企業「平流層發射系統」,以大型雙體飛機作為高空發射平台,成本比火箭低,本來是用來發射衛星,但後來轉移業務重心,用作試射高超音速項目,獲得美國空軍及海軍的合約。 雙體飛機可以爬升至平流層,即11,000米以上,但今次試射沒公開實際高度,預計未來這個發射系統,將會作為美軍高超音速武器的測試平台,包括飛機及飛彈,現時正在研發下一代實驗飛行器,速度可達10倍音速。 雙體飛機最多可以一次過帶3個飛行器,在不同高度釋放發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黎智英案|楊清奇指反修例期間《蘋果》立場轉趨激進 報道常見上街字眼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審訊踏入第42日,蘋果日報主筆楊清奇繼續作供,他說反修例期間報章立場轉趨激進,他主理的論壇版沒採納港獨文章。 楊清奇由囚車押送到法院,控方問蘋果日報在2019年的立場變化,楊清奇說反修例運動期間,蘋果日報的激進立場是眾所周知,在報道和黎智英專欄經常見到「今日上街」、「明日上街」,楊清奇認為這並非好標題。 而黎智英和報章亦傾向支持「和勇不分」,即「不譴責、不割席、不篤灰」,控方追問國安法實施後,黎智英有沒有其他指示。楊清奇說報道沒再提起「三不」,但立場無變;控方又展示黎智英《成敗樂一笑》專欄,以「大時代快將來臨」為題,指「保不住經濟,中共將保不住政權」。楊清奇說,黎智英是肯定制裁的成效,文章亦有在英文版刊登。 控方之後問到,楊清奇與黎智英2018年曾討論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演講內容提及改變對華政策,黎智英形容「時機正好」,指「是對中國乘機落井下石」。楊清奇於是撰寫社論,翌日在報紙刊登。 至於論壇版作者角度,楊清奇說都是支持民主派,他有時會找時事評論員桑普撰寫新聞回應,但認為桑普比較激進、支持港獨,論壇版不會用港獨主題的文章。 控方用六日完成主問楊清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兩元乘車優惠|陳健波倡改發定額津貼 張欣宇指可按市民平均車費計算補貼
【有線新聞】預算案提出檢討二元乘車優惠,行政會議成員陳健波建議改為每月發放定額津貼;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可根據市民平均車費計算補貼,並加強打擊濫用。 預算案提出檢討二元乘車優惠及公共交通補貼計劃,面對過千億財赤,行政會議成員陳健波建議為計劃「封頂」,政府改為每年發放3,000至5,000元交通津貼,方便計算補貼金額,「我舉一個極端例子,愉景灣往中環(政府)會補貼50多元,一程就50多元,來回都百多元,數目非常大。這些是類似例子,因為有些很多都20多元一程,一補貼政府開支便相當大。」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亦認同計劃有需要檢討,面對「長車短搭」問題,他提出以全港市民平均車費計算補貼,相信有助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例如(全港)乘客乘巴士的平均票價是8元,我們去補回每程差額,而非單獨計算每程車費。以整體全港市民平均乘車的車費計算補貼金額,這樣就不需要去特別計算(車程)是長還是短。」 另外,運輸署去年六月至今進行350次聯合行動,查驗近2,400個懷疑使用二元乘車計劃人士,只有兩宗交由警方處理。張欣宇指,公共交通工具可效法港鐵,引入定額罰款加強阻嚇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11日
政府倡接受輔助生育最多可扣稅10萬 不設年齡限制
【有線新聞】財政預算案提出,接受輔助生育可扣稅,政府建議扣稅上限達10萬,亦不設年齡限制。 根據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建議向有醫療需要接受輔助生育服務的納稅人,包括不育夫婦或接受醫學治療而喪失生育能力等,每個課稅年度最多可獲扣稅10萬元,政府提醒若在今年4月1日或之後,使用了輔助生育服務並有意申請扣稅,可以保留相關單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