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研設立體育仲裁制度 議員:有利體育界發展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研究設立體育爭議解決制度,律師會以及立法會議員表示支持,認為有利體育界發展。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體育仲裁其實是很闊的,是否可以借助現有力量,例如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等等這些機構,其實已經有,因為從零開始比較難,但借力一起去做,我相信是一個很可行的方法。如果做得成這個仲裁中心,未來都預留一些資金,可以給運動員,或者非商業體育仲裁的個案可以有一些金錢上的支持,我覺得都會有助運動員可以使用這個仲裁服務。」 九龍西(民建聯)議員鄭泳舜:「我們認同這個方向,但更重要是即將的體育總會管治改革,我們也希望盡快出台,讓過往一些紛爭透過體育總會改善,有效地去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年底前引入「三層防範機制」反恐 明年推公職人員「廿三條」指引
【有線新聞】政府本年底前會引入「三層防範機制」負責反恐工作。 新機制由「行政長官反恐督導組」領導,並由保安局長轄下「反恐統籌組」負責協調,各紀律部隊的工作小組具體研究和執行跨部門反恐工作。另外因應《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保安局明年上半年會推出指引,說明公職人員在履行職責時如何恪守相關條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李強出席伊斯蘭堡上合組織會議 中方重申將中巴關係置於外交優先方向
【有線新聞】總理李強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會議。 李強和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等各國代表在會前拍攝大合照,東道主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呼籲擴大「一帶一路」地區合作。李強早前與多名巴國官員會面,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指兩國就進一步鞏固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達成共識,將持續深化各領域合作,巴方堅定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為到當地投資的中國企業提供優惠。雙方亦就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貨幣互換等領域簽署13份合作文件。 在北京,外交部說李強訪問巴基斯坦達成積極成果。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雙方一致認為中巴鐵桿友誼歷久彌堅、歷久彌新,兩國關係在領導人戰略引領下發展勢頭良好,中方重申將中巴關係置於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巴方強調對華關係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基石,對華友好是巴社會各界高度共識,雙方一致同意繼續堅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加強高層往來,在實現各自現代化和民族振興的道路上攜手前行,加快構建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巴命運共同體。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調低烈酒稅 酒吧業界指對生意幫助不大 醫護界人士聯署反對
【有線新聞】酒業總商會及洋酒雜貨業界指減烈酒稅措施不到位,有酒吧也預計對提振生意幫助不大,醫護界人士則聯署指降低烈酒稅會鼓勵人飲酒、加重醫療系統負擔。 在尖沙咀諾士佛臺這間酒吧,負責人說雞尾酒較受顧客歡迎,好像這杯氈湯力,每杯要用大概50毫升屬於烈酒的氈酒。他認為施政報告調低烈酒稅,對整體成本不會有太大影響,因此不會因為減稅又降低飲品售價。 酒吧負責人黃越洋:「是聊勝於無,作用不大。雞尾酒每一杯的含量只是50毫升的白蘭地、威士忌的烈酒,比例上很低。與鄰近國家地區比較,例如澳門、新加坡或台灣,他們的稅率也低很多,平均每一支稅率也是100元以內。」酒吧負責人預期烈酒稅有再下調空間,又說部分客人用餐時會點這些加味水煙,希望政府控煙政策留一手。 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前食衞局局長陳肇始等133名醫護界及專業人士聯署,反對降低烈酒稅說,指多了酒精引致的疾病,只會加重醫療系統負擔。林哲玄:「如果酒便宜的話,我們身體都沒變,不會因為酒減價所以身體會增強,所以訊息仍然是不要喝太多酒。如果真的為了貿易,得到了,我們應該停一停,或者思考將來有否機會再加回稅項。」 本身都是醫生的行政會議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北都引入「片區開發」模式 穩慎推展交椅洲人工島環評
【有線新聞】北部都會區將會引入「片區開發」模式,行政長官李家超指政府已物色三幅土地。 李家超:「由項目發展商綜合開發,使片區提速落成、設計更為協調,我們物色了三個分別佔地10至20公頃的片區作為試點。」 政府形容北部都會區進入收成期,未來首個五年有約6萬個房屋單位入伙,包括約10條公共屋邨,第二個五年再有15萬個房屋單位落成。至於交椅洲人工島環評,最新說法是要「穩慎推展」,政府目標年底前啟動其中一部分,明年完成審批。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海關拘銀行職員等五人 涉藉空殼公司洗黑錢、涉款16億
【有線新聞】海關拘捕五人包括一名銀行職員,涉嫌透過空殼公司洗黑錢,涉款16億元。 海關搜查多個單位,帶走五名男子,包括一名銀行職員,他涉嫌與集團串通,協助規避銀行審查。海關去年偵破一宗洗黑錢案件後,發現案中一名找換店合規主任操控兩人開設空殼公司和銀行戶口,三年內進行超過4,000宗可疑交易,涉及金額16億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容許投資住宅物業 代理:短期可吸引業主轉租為售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公布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即日起容許投資5,000萬或以上住宅物業,政府消息指出做法並不是為幫助樓市。有負責豪宅買賣的代理相信措施短期可吸引業主轉租為售,惟樓價則未有條件反彈。 新一份施政報告,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範圍擴展至住宅物業,「即日起容許投資住宅物業,該物業成交價須為5,000萬元或以上,投資於房地產獲計算入投資總額上限為1,000萬元。」 政府消息指,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可投資住宅不是為了幫助樓市,5,000萬元或以上的住宅金額設定是因為申請者對豪宅感興趣,未來會否降低金額設定要視乎申請反應。 有地產代理即張貼招紙公布這個新措施,亦隨即致電通知業主,「王小姐你好,今天施政報告有消息出台,關於3,000萬投資移民,你認為這新措施對於你們身為業主有否幫助?(當然很好,好像有個定心丸。)價錢會否調整?(價錢我不會調整,因為都也不知道後市實際如何,當然期望向好。)」 負責山頂及南區一帶豪宅的代理認為,政策放寬至住宅某程度上可吸引外來資金,但相信豪宅樓價短期未有條件反彈。地產代理何兆棠:「(反價)幅度相信都是3%至5%,如果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一日四宗「炭疽恐嚇信」 針對保險公司 警:信內無毒物
【有線新聞】多間保險公司收到粉末信恐嚇。 新蒲崗友邦九龍金融中心有職員中午報案,收到一封寫有「內有炭疽菌」字句信件,警方疏散約五十人,爆炸品處理課及消防危害物質專隊到場,證實信件並無毒物。位於鰂魚涌、九龍灣及觀塘的保險公司下午亦有職員收到粉末恐嚇信報警。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建立國際黃金交易中心 推動高增值海運業務發展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建立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及大宗商品交易圈,推動高增值海運業務發展,以鞏固本港的國際金融及航運中心地位。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增強本港國際金融及航運中心地位,行政長官李家超指本港黃金進出口量屬於全球前列,而且本港有安全及穩定優勢,可以推動相關的交易及服務。「更可發展香港成為黃金交易中心,帶動投資交易、衍生產品、保險、倉儲等,貿易和物流服務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政府會推動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拓展用家及投資者在港存放和交割實金,帶動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務,為金融業開創新增長點。」他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將會成立小組推展工作,包括會與內地探討將黃金產品納入「互聯互通」。 另外亦提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圈,吸引交易商及船東聚集香港,可以推動期貨對沖等金融和專業服務,同時亦會改革現時的「香港海運港口局」成為「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作為高層次諮詢機構。李家超:「我們會大力發展高增值海運和專業業務,政府一直推動更多航運業商業主導人和海運服務企業落戶香港,包括提供船舶租賃免稅優惠,並為海事保險、船舶管理、代理及經紀業務提供半稅優惠等。」 他提出要推動有潛力或代表性的海運保險業務在本港落戶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支持籌建第三間醫學院 推社區藥物名冊、社區藥房計劃冀壓低藥價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醫療體系,包括醫管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 政府消息指,衛生署普通科門診等基層服務會陸續轉交基層醫療署,而專科門診等第二、三層服務就轉交醫管局,衞生署日後專注公眾健康教育。 另外施政報告提到支持大學籌建第三間醫學院,北都牛潭尾已預留土地發展醫學院及教學醫院。消息指短期內會成立工作小組,邀請大學提交建議書,明年中之前審批,而現有兩間醫學院學額下學年起增至650個。 施政報告又宣布明年第四季制定社區藥物名冊,後年第四季推出社區藥房計劃,消息人士稱藥價可能因此壓低。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林正財:調低烈酒稅已平衡市民健康
【有線新聞】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認為,調低烈酒稅的措施已平衡了市民健康。 林正財:「這個方案是一個平衡,一方面我們守護香港市民的健康,另一方面讓香港經濟可以持續發展。這個方案是一個相當聰明的方案,以200元作為一個界線,普羅大眾市民如果平日飲開酒的話基本上不影響他、基本上是沒有如何調低,反而是高價酒才受到影響。」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6日
施政報告|陳國基:聚焦經濟發展、為香港指明方向
【有線新聞】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施政報告聚焦經濟發展和建設關愛社會,為香港指明了方向。 陳國基:「今年施政報告是一份全面強化香港自身優勢、抓緊發展機會,致力改善民生的施政藍圖,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創造機遇奠下了很堅實的基礎。我會一如既往全力支持行政長官施政,協調統籌各個政策局和部門,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督導落實新一份施政報告各項措施貫徹落實『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的工作,與全港市民一起共建更美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