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1日
華盛頓空難|已尋獲軍方直升機黑盒 特朗普斥「黑鷹」飛行高度超限制
【有線新聞】美國華盛頓撞機事故,當局已打撈41具遺體,亦尋獲軍方直升機黑盒。總統特朗普稱,直升機事發時飛行高度遠超限制,聯邦航空管理局禁止大部分直升機在機場附近飛行。 打撈工作來到第二天,有志願團體在波托馬克河鄰近水域發現一袋印有美國航空字樣的糖包、數頁飛行手冊及部分客機殘骸,包括疑似客機機窗和座位,已交予聯邦調查局處理。消防部門指,目前已尋回大部分遺體,部分已確認身份,相信要打撈所有客機殘骸後才能找到其餘罹難者。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則表示,已開始跟航空交通控制人員會面,包括客機與軍方黑鷹直升機相撞時單獨在控制塔工作的人員。又指已尋獲直升機的黑盒,外部沒有損壞。至於日前尋獲的兩個客機黑盒,其中一個有水滲入,要抽走水分才可讀取數據。 總統特朗普再次指,直升機事發時飛行高度超出限制,「黑鷹直升機飛得太高,比限制的200呎高出一倍,它不應在那裏出現,當中還有其他錯誤,我所有的看法都是正確,調查人員會查明真相。」《華盛頓郵報》亦引述消息,直升機本應在另一處飛行,並在地面較低的位置飛行。 受空難影響,列根機場的三條跑道其中兩條關閉,周五有約百班航班取消,聯邦航空管理局無限期禁止直升機在機場一帶低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1日
俄烏戰爭|烏克蘭︰援俄朝軍或已撤出庫爾斯克
【有線新聞】烏克蘭稱支援俄軍的北韓士兵或已撤出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 烏克蘭特種部隊發言人指,過去三周在庫爾斯克未有發現朝軍蹤影,他們或遭受重大損失後決定撤走。 《紐約時報》早前引述美國官員指,北韓士兵可能只是暫時撤軍,接受額外訓練或待俄軍重整部署,避免傷亡慘重後或會重返戰場。 英國廣播公司上月報道,被派到庫爾斯克作戰的1萬1千名北韓士兵,過去三個月約1千人陣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1日
美國費城小型飛機墜毀爆炸 機上載有6人
【有線新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架載有6人的小型飛機墜毀,暫未知傷亡人數。 監控畫面見到小型飛機在墜毀後爆炸,遠處冒出火球,濃煙升上半空。這架小型醫療運輸機晚上6時多起飛,原定前往密蘇里州,起飛30秒後在費城東北部的商場附近墜毀,有建築物和汽車起火。機上載有六人,包括一名兒童病人。州長夏皮羅指將動用所有資源應對事故。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1日
美國對三國徵收關稅 中方:關稅戰沒有贏家 加拿大:將面臨困難時刻
【有線新聞】美國白宮確認周六起向中國貨品徵收10%關稅,而加拿大及墨西哥的稅率為25%,總統特朗普稱三國無法阻止華府落實關稅措施。 美國白宮宣布,總統特朗普決定周六起對加拿大、墨西哥貨品徵收25%關稅;向中國貨品徵收10%關稅,回應這些國家容許芬太尼流入美國,未公布會否有項目獲豁免。 特朗普預計會在月中對石油和天然氣徵收關稅,加拿大的石油關稅將下調至10%;晶片、鋼鐵、鋁、藥品等亦會徵收更多關稅;又指歐盟沒有善待美國,華府計劃向對方實施關稅措施,但未有交代詳情。 特朗普說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都無法阻止美方落實關稅措施,「華府不尋求讓步,看看事情發展如何。」他承認關稅成本會轉嫁消費者,但不擔心市場反應,「關稅不會導致通脹,只會帶來成功,我們將會非常成功,可能暫時會有短期干擾,不過國民會理解。」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說,中美應透過對話及磋商解決分歧,重申貿易戰或關稅戰沒有贏家,不符合各方或世界利益,兩國雖存有分歧,但仍有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稱,若特朗普落實關稅措施,加方將面臨困難時刻,但已準備迅速和合理回應。前財長方慧蘭則指,加拿大應採取反制措施,向美國的Tesla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1日
智創未來|智慧濕地結合創科與傳統技術 管理濕地生態
【有線新聞】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應用亦愈來愈廣泛。米埔自然保護區在兩年多前推出「智慧濕地」項目,希望利用科技更好地管理這個重要資源。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項目主任(智慧濕地)李章遠:「十號圍今天要把水放出去,目前是1.94,我們要放至1.91就差不多。」員工:「我正在把板移走,多移走數塊板,很快就可以達到我們的目標水位。」 「智慧濕地」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在保護區內增設傳感器,實時監測水位及水質的變化。李章遠:「如今有了我們系統之後,其實我們就可以在平板上方看目前的水位是否達到我們心目中的水位。以前我們的員工就要到每一個塘看一看水位是否適合,如果你們如今看到其實是一格一格,其實每一格就是5厘米,以及目前你會看到有一條索帶,這條索帶就是這一個基圍,最希望得到的水位高度。」 水質的好壞會影響濕地的生物多樣性,但傳統水質檢測的做法耗時,變相限制了檢查的次數。李章遠:「我們每一個月來到每一個塘一次,做以下這一個動作,放這工具到水內。但如今我們有了自動化系統,每一小時就有一次數據上存,多了很多數據方便我們的研究人員可以很精準,也都很準確地做他們需要做的研究。」 米埔自然保護區在兩年多前推出「智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01日
美國周六起向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 加拿大、墨西哥貨品25%
【有線新聞】美國白宮確認周六起向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貨品徵收關稅。 白宮發言人稱,總統特朗普將兌現承諾,對加拿大、墨西哥貨品徵收25%關稅;向中國貨品徵收10%關稅,以回應這些國家容許芬太尼流入美國,未公布會否有部分項目獲豁免。特朗普說三國都無法阻止美方落實關稅措施,華府不會讓步,預料月中對石油和天然氣徵收關稅。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中美兩國應透過對話及磋商解決分歧,重申貿易戰或關稅戰沒有贏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30日
農曆新年|年初二煙花匯演 維港兩岸分階段封路、尖沙咀人潮管理 即睇交通安排
【有線新聞】2025年農曆新年煙花匯演定於1月30日年初二晚上8時在維多利亞港上空舉行,與市民和旅客共慶新春。今次煙花匯演歷時約23分鐘,共發放23,888枚禮花彈。而為了配合煙花匯演及有關慶祝活動,港九多處當日自下午起會有封路安排及人流安全管理措施,另外多個公共交通亦會延長服務時間。 農曆新年|煙花匯演維港上演 農曆新年|港島封路安排 農曆新年|九龍封路安排 農曆新年|港鐵及電車加強服務 農曆新年|部分巴士站停用、遷移 農曆新年|渡輪服務調整及暫停 農曆新年|煙花匯演維港上演 今年煙花匯演的主題為「金蛇迎春慶豐年」,分為九幕,各具特色。第一幕《一元復始》和第二幕《花開富貴》將分別閃現幸運紅「8」字和金元寶圖案;第八幕《添福添喜》以大熊貓為主題,六個可愛的熊貓頭在維港上空出現,代表大熊貓「安安」、「可可」、「盈盈」、「樂樂」,以及新生龍鳳胎「家姐」和「細佬」,象徵著快樂團圓。至於壓軸一幕《瑞蛇豐年》把匯演推到高潮,在背景音樂《金蛇狂舞》鏗鏘有力的鑼鼓聲中,「游星」煙花在空中起舞,與音樂互相呼應。除了璀璨的煙花之外,中環滙豐總行大廈和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外牆亦會增設燈光滙演。 日期時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8日
特朗普:微軟正與TikTok商討收購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微軟有意收購TikTok。 特朗普指TikTok有可能面對一場收購戰,最新有微軟正與TikTok商討收購。他早前表示預計在未來30天可以落實TikTok的去向,外電亦有報道指白宮希望由甲骨文接手TikTok的運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8日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首度議息 利率期貨:逾95%預期息率不變
【有線新聞】美國聯儲局將於香港時間周四凌晨公布議息結果,最新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期息率維持不變。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聯儲局首個議息會議本周舉行。雖然特朗普已打「開口牌」認為聯儲局有需要立即減息,但最新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期本周維持息率不變的機會率超過95%。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環球市場策略師李若凡:「特朗普想要較低的利率,但對於聯儲局而言,他們更關心經濟情況、通脹數據、就業市場情況,相信會釋放相當中性的訊號,不代表他會因為特朗普說甚麼就做甚麼。」 她認為即使特朗普施壓,聯儲局今年放慢減息步伐的大方向應該不會改變,所以該行維持聯儲局今年三月和六月分別減息四分一厘,全年合計減息半厘的預測。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8日
農曆新年|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春賀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8日
伊朗軍方首示範用重型無人機「加沙」
【有線新聞】伊朗首次示範使用重型無人機「加沙」,又指命名「加沙」是為了向對抗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致意。軍事專家則相信,「加沙」的設計是參考美軍無人機「死神」。 伊朗革命衛隊近日進行代號「偉大先知」的軍演,其中航空航天部隊周日首次使用重型無人機「加沙」,無人機升空後投放掛載在機翼下方的炸彈,成功摧毀8個預設標靶。 伊朗2021年已公布「加沙」項目,無人機翼展22米,最多可掛載13枚炸彈,估計採用中國的「北斗系統」或者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作衛星導航。其外型設計與美軍重型無人機「死神」相似,定位同樣是「察打一體」,即是將偵察、監視及實時打擊等能力集於一身。但不論在飛行時間、有效載荷和航程,都較「死神」遜色。 伊朗一直被指嘗試透過「逆向工程」,汲取美國軍事技術,包括收集被擊落美軍無人機,然後拆解分析。但在西方嚴格管制出口下,缺乏相關零件複製先進技術,例如「死神」的攝錄系統採用特殊的非球面鏡頭,鏡頭製造難度大,毫無瑕疵才能避免圖像扭曲。系統同時配備合成孔徑雷達,能夠在夜間或透過雲層拍攝高質影像,這些儀器更要有避震效能,在飛行期間保持穩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8日
全天候照顧六旬智障兒 93歲母同住宿舍:希望佢識得講嘢
【有線新聞】「以老護老」的現象近年愈來愈普遍,除了「在家照顧」,有90幾歲婆婆選擇與智障兒子一齊住院舍。 93歲的譚婆婆幾年前跌傷腳,之後一直住在院舍,雖然要人照顧,但她都是一名「照顧者」,到任何地方都要看着66歲、有嚴重智障的兒子,兩母子現在住在同一院舍。 過年前院舍安排他們與婆婆的女兒一起去看大熊貓。譚婆婆:「去年來的時候天橋都未建成。(去年來,記得看甚麼嗎?)又是大熊貓,看兩隻大熊貓出世。」婆婆現在的記憶有時都會錯亂,女兒說要幫二人找同一間院舍都不容易。譚婆婆女兒:「找的時候都有徬徨,因為性質不同,很少安老院……我都詢問過一些,都說無可能安排他們一起。」 女兒說婆婆年輕時靠「包伙食」養大7個兒女,現在就算行動不便都想守着兒子,「她對我們最大影響就是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時她做事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完成。」譚婆婆:「(有甚麼願望?)沒有啦,希望他在院舍身體健康,希望阿文懂得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