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網絡熱話|城巴避雪糕筒撞樹 連車帶樹駛回停車場
【有線新聞】一輛城巴昨晚在西環,因避開路中雪榚筒而撞向路旁一棵大樹,樹幹折斷壓在車頂上,巴士連同樹幹一齊繼續行駛回停車場,意外中無人受傷。 據了解,涉事的巴士為城巴4X號線,昨晚駛至山道天橋近干諾道西時發生意外。有網民拍下巴士連同樹幹「一齊走」的片段,上載至facebook「HK Bus Channel 巴士台」群組(見截圖),引起熱議。有網民笑言「城巴流動許願樹」、「研發巴士光合作用」。亦有見到片段的網民認為,巴士頂著樹幹行走,擔心樹幹途中有機會掉下,對其他車輛或造成危險。 警方昨晚9時25分,接獲城巴車長報案,指其駕駛的巴士,因避開路上的雪糕筒,卻撞向路旁大樹,巴士車頂損毀,意外中無人受傷。 城巴發言人表示,一輛行駛4X號線往中環(交易廣場)方向的巴士,週二(1月9日)晚上約8時半駛至山道天橋近干諾道西時,涉及一宗無人受傷的交通事故。事發時,道路左方正進行路面工程,巴士取道餘下路面空間行車,與路旁樹枝發生碰撞,導致巴士右邊車頂及車身損毀。在移除樹枝後,巴士目前已返回車廠作進一步檢查及修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2萬生育獎勵金|已接獲逾4千宗申請 卓永興:最快2月下旬派「大利是」
【有線新聞】政府向每名初生嬰兒派發兩萬元津貼,預計最快下月派發。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到醫院婦產科門診探望準媽媽。他在社交網站說自去年十月政府公布政策,至本月八日合共收到4,682宗合資格申請;星期五會到立法會財委會尋求通過撥款,如果順利,二月下旬會派發給成功申請的父母。卓永興期望津貼有助扭轉本港出生率問題,令香港在龍年迎接更多新生嬰兒。 卓永興形容獎勵金是「大利是」,懷孕約5個月的梁太向他表示,會以2萬元的新生嬰兒獎勵金添置嬰兒用品;另一位準媽媽是瑪麗醫院婦產科的吳醫生,她認為新生嬰兒獎勵金是一種獎勵,會將獎勵金用於購買輔助餵哺母乳的用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城巴周日起接受WeChat Pay HK及內地微信支付
【有線新聞】 城巴1月14日(星期日)起新增WeChat Pay HK(港幣錢包)以及微信支付(人民幣錢包)繳付車資選擇。 城巴的電子支付系統新加入WeChat Pay HK(港幣錢包)以及微信支付(人民幣錢包)繳付車資選項,已覆蓋旗下所有專營巴士路線,包括城巴機場快線、口岸及市區巴士線等。 乘客可通過微信小程式搜尋「搭車碼」乘搭城巴,香港乘客可使用 WeChat Pay HK以港幣付款,內地顧客則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以人民幣進行支付。 電子支付收費器會預設為成人票價,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合資格長者可享有乘車優惠,若以WeChat Pay HK或微信支付付款,只需在收費器的輕觸式屏幕按鍵,再將二維碼放到收費器掃瞄。 現時城巴全線車隊提供多種電子支付方式,包括八達通、感應式信用卡、流動支付平台或交通二維碼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浸大研發新中藥治療罕見病 取得「孤兒藥」認定資格
【有線新聞】浸大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從中藥「皺皮木瓜」提取有效組分,研發一種新藥,用以治療罕見的「肌原纖維肌病」。該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孤兒藥」資格認定,成為香港第一款獲得該資格的植物藥。 取得用作治療罕見疾病的藥物「孤兒藥」資格,可望加快新藥的審批程序,並獲得上市後七年獨家市場佔有權等鼓勵和支援。研究團隊計劃在兩年內,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提交新藥臨床研究申請。 肌原纖維肌病由基因突變導致,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它的病徵與肌肉萎縮症類似,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時期發病,出現漸進性肌肉無力、肌肉萎縮、運動障礙、肌肉僵硬、呼吸肌虛弱和心肌病等。 浸大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採用中藥材「皺皮木瓜」的多種有效成份,研發名為「CDD-2107」的新藥。研究結果顯示,CDD-2107能顯著改善肌原纖維肌病患者的臨床症狀,包括增強肌肉力量,以及提高活動能力和獨立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政府截至9月接34,361宗滲水舉報 檢控133個案
【有線新聞】食環署及屋宇署為處理樓宇滲水問題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今年截至9月,共接獲34,361舉報個案,並向133宗個案提出檢控,95宗定罪。為縮減樓宇滲水調查時間,聯辦處去年第三季在部分地區試行新程序,將其中兩個調查程序同步進行。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以書面答覆議員質詢,聯辦處今年頭9個月,已處理近31,981宗舉報個案,有4,251個案成功找出滲水源頭並已完成調查,另有4,164宗個案未能找出源頭而終止調查。當局共向133個案提出檢控,有95宗定罪。 為加快處理滲水個案,聯辦處自去年第三季,在黃大仙、元朗、北區及離島試行新的調查程序,在完成第一階段濕度數值調查後,嘗試同步進行原本按序進行的第二階段色水測試及反向壓力測試等基本調查,以及第三階段地台蓄水測試、牆壁灑水測試等專業調查,以縮減調查時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全港約700個衞生黑點 卓永興:4000公眾地方須加強清潔
【有線新聞】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接受港台節目《盤點政策》訪問時表示,「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在全港找到約700個衞生黑點,另有4000個公眾地方需要加強清潔。 他表示,曾擔心恢復全面通關後,水貨客會衍生環境衞生和街道秩序問題,有人會挑撥內地與香港矛盾。不過經過數月密集式監察,直至中秋黃金周假期結束,見到情況安好,才停止這方面的工作。 至於當局去年10月起提高店舖阻街罰款至6000元,卓永興說,他經常落區視察,發現很多店舖守規矩,而基於法例限制,食環署與警方聯合行動逾千次,加上通過提高定額罰款,相信成果會較容易鞏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情緒通」熱線至今接4,616個來電 轉介13宗高危個案
【有線新聞】政府推出的精神健康支援熱線「情緒通」18111,自去年12月27日運作以來,截至本月7日共接獲4,616個來電,平均每日有約380個來電,當中有13宗屬高危個案,需要轉介接受中長期輔導服務;另有121個並非高危類別,但需要接受情緒支援。 情緒通熱線營運機構負責人、利民會總幹事馮祥添表示,不少來電涉及受健康問題困擾,當中包括有重症患者和痛症病人;另有涉及精神健康和工作情況等。 馮祥添說,接獲的來電數字屬預期之內,但如果將來更多市民認識熱線的服務,可能有更多人需要轉介,到時就要有更多配套。他表示,現時人手可應付需求。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密密抄牌增庫房收入? 蕭澤頤強調無KPI
【有線新聞】 政府的財政預算案曾預計在本財政年度,「牛肉乾」的收入增加9.5%,外界預期政府會派更多告票。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接受網媒《香港01》訪問,強調抄牌絕無KPI(關鍵績效指標),亦沒有因為想增加庫房收入而發告票。 他表示,交通執法是警隊主要行動項目之一,希望可改變一些阻礙交通的行為,並不會去追求告票數量。 對於政府擬今年第三季,改以短訊或電郵發出罰款通知書,有市民擔心漏看罰款訊息。蕭澤頤表示,就算是實體告票,仍有人會忘記交費,而且現時不少人「機不離手」,相信可透過電子方式繳付告票罰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農曆年研延長兩口岸開放時間 包括鐵路
【有線新聞】除夕有20多萬旅客來港跨年,有內地旅客凌晨滯留本港等候離境。有報道指,政府與內地商討,研究農曆新年期間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初步構思延長至少一個鐵路及陸路口岸的開放時間。 政務司長陳國基周一起訪問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三日,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與保安局長鄧炳強參與周一的廣州行程。據明報報道,其間與內地相關領導會面,商討農曆新年期間增加口岸通關時間,初步研究在鐵路及陸路口岸各延長至少一個口岸的開放時間,甚至24小時通關,具體細節有待與內地商討。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旺角唐樓起火 一人不適送院
【有線新聞】旺角有唐樓單位起火,一人不適送院。 54歲女子吸入濃煙不適,由擔架床送上救護車。昨晚11時許,警方接獲多人報案,指甘芳街4樓一個單位起火並傳出爆炸聲,消防到場派出一隊煙帽隊,開動一條喉灌救,約30分鐘將火救熄。期間一名女子送院治理,約20名居民自行疏散,起火原因有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0日
急症室研加價|非緊急收費或與家庭醫生相若 盧寵茂:危急病人有減價空間
【有線新聞】政府檢討急症室收費,醫衞局局長盧寵茂透露,正研究增加非緊急病人的收費。 盧寵茂接受報章訪問,指計劃改變急症室劃一180元收費的做法。他指有市民不適當使用急症室,考慮將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的收費,提升至與家庭醫生相若。 而危殆及危急病人,就有減價空間,因為服務這些病人正是急症室「責任所在」,希望透過差別收費幫市民做選擇。 他又指普通科及專科門診等服務,以及公立醫院藥費都會一併檢討,強調公營醫療開支須以「用者自付」方式承擔。醫衞局指到急症室求診的個案,多達五成半至六成半屬於非緊急或情況輕微。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09日
政經CHAT|憶石蔭邨生活點滴 羅淑佩:廿載經驗成署長「培訓課程」
【有線新聞】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在房委會50周年紀念特刊《安居》回憶廿多年公屋住戶經驗,坦言是她就任房屋署署長的最佳「培訓課程」,希望有助更多市民在屋邨安居。 羅淑佩表示,三歲左右搬到石蔭邨,童年所有回憶都從石蔭邨而來。她一直住到石蔭邨拆卸重建,父母則搬到山上的安蔭邨住了十多年。 她說童年時十分期待父親放工後,帶她到樓下「大球場」踏三輪車。大球場其實包含了小型足球場、籃球場、鞦韆、氹氹轉、滑梯等,這些設備成為主要遊樂設施。踏完單車,多會到「八座」的「坤記士多」買汽水、雪糕。 中學時期,她很多同學都是石蔭或石籬街坊,有幾位到今天仍是「閨蜜」。她當年住「七座」,其中一位同學現在已是一所中學的校長,該位同學住對面的「一座」,可輕易看見彼此家中是否仍然亮燈,感覺很親切。 羅淑佩說,現在的屋邨設計、設施、保安設備、人手安排都比當年好,不過相對她小時候的人情味,則可能淡了一點。她希望可以透過房署的工作,為居民建立深厚的鄰里情懷,令大家對屋邨更有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