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黎智英案|張劍虹指黎智英是最終決策人 任職期間執行其行政指示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續審。 控方傳召首名證人,集團前行政總裁張劍虹作供。他說黎智英是最高領導和最終決策人,指示透過蘋果日報呼籲市民上街抗爭。黎智英由囚車押送到法院。審訊踏入第11日,控方傳召已認罪的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以從犯證人身份作供。由1991年加入壹週刊,任職財經編輯講起。他說黎智英1995年創立蘋果日報,集團亦發展出愈來愈多刊物。他曾經離職,獲黎智英邀請回巢,之後擔任蘋果日報總編輯,再升任社長,以至集團行政總裁。 控方問張劍虹黎智英為甚麼擢升他。張劍虹說黎智英信任他的工作能力,又說對方每日都在公司參與業務。控方問他們是否緊密合作,張劍虹回答是。黎智英作為集團主席,是最高領導人和最終決策人。張劍虹說擔任行政總裁期間負責執行黎智英和董事局的行政指示,又說黎智英每星期主持與管理層的「飯盒會」,發表對時局的看法和政治取態,以及在當前形勢下,蘋果日報的編採政策,再由管理層下達指示。 張劍虹說2014年佔中前後是分水嶺,黎智英開始積極參與蘋果日報的編採政策,透過蘋果呼籲市民上街抗爭,爭取民主。張劍虹說當時蘋果好像成為反政府、對抗中央的報紙。之後管理層一直按黎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議員同你傾︰容海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濫用公屋|房署研查內地資產 有議員倡設機制互通物業資訊 惟海外執法有難度
【有線新聞】房屋署署長羅淑佩指會研究查核公屋住戶在內地及海外的資產申報,做到「有的放矢」。有議員估計署方會基於舉報,再向內地部門查詢,內地會配合調查。 房屋署截至去年12月中收回近2,100個濫用公屋單位。署長羅淑佩接受報章專訪時提到,今個年度可望收回超過2,200個單位,比上一個年度多,亦是近年新高。她說在公屋富戶新政策下,首輪要求8.8萬戶申報居住狀況及是否有本地物業,有超過200戶被要求申報後主動交回公屋單位。署方在收回的申報表中抽樣查冊發現46戶擁有本地物業,會要求他們遷出甚至檢控。羅淑佩指下一步會研究查核公屋住戶的內地及海外資產申報,會「有的放矢」,透過物管公司提供的資訊等線索調查。 有議員估計查核會以舉報為基礎,據他了解內地會配合調查。九龍西(西九新動力)梁文廣:「如果房屋署收到舉報,或自己本身有證據證明個別公屋租戶可能出現濫用公屋的狀況或隱瞞申報資產。如果涉及內地或其他地方,在現時制度會以個別個案處理。個案一,就着個案的情況,可能地址是內地某省某市某地,真的有如此詳細的話,署方會寫信或發公文到當地查詢。有沒有這類狀況?如果是隱瞞物業沒作為資產申報,相關人士在當地真的有物業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7日
李強訪歐|轉赴愛爾蘭訪問 冀兩國一同推動互惠戰略夥伴關係
【有線新聞】國務院總理李強由瑞士轉到愛爾蘭訪問。 李強乘坐包機抵達都柏林,中國駐愛爾蘭大使何向東及愛爾蘭官員到場迎接。李強表示今年是中愛建交45周年,近年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各領域合作取得成果,兩國發展理念相近、利益契合,中方希望與愛方落實兩國領袖的重要共識,一同推動互惠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取得新成果,持續造福兩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美國太空總署宣布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 反映人類面臨氣候危機
【有線新聞】美國太空總署宣布,根據地球表面溫度變化,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看法一致。 當我們問哪一年的地球是最熱?你可能會想像每年計一個「全球平均溫度」,然後直接比較就可以。但美國太空總署認為這種「平均」意義不大,地球各地的氣候千差萬別,機械式取一個「平均溫度」反映不到實際情況。所以太空總署的做法是,將全球各地觀測站今年的溫度與同一位置過去的溫度比較,即是熱帶和熱帶比,極地和極地比,求出各地與過去的「溫度差」,然後才將這個差取平均,這就知道地球整體是否真的更熱。結果是2023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9世紀末的標準高攝氏1.4度,溫度差距是歷年最大,所以太空總署宣布,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年,反映人類確實面臨氣候危機。 除了美國太空總署,聯合國的世界氣象組織根據自己的數據分析也得出同一個結論。至於原因,除了溫室氣體,亦包括自然周期,連續三年拉尼娜現象後,反彈成厄爾尼諾現象,歷史上也會令地球特別溫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垃圾徵費|清潔公司憂難辨膠袋真偽、負不必要監察責任 區議員冀政府提供清晰說法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實施在即,不少人提早「斷捨離」,有清潔工人指近日工作大增,亦擔心難以辨別膠袋,徵費實施後要負上不必要的監察責任。 清潔公司負責人阿麗:「瓷盆、座廁,甚麼都有。政府說4月1日起開始徵收膠袋費,傢俬要貼標籤,所以很多人更換家中的東西。」清潔公司負責人阿強:「有人放在垃圾房,有人放在雜物站,有些沒公德心的可能放在樓層,變相清潔工的工作量大了很多。」阿強及阿麗的清潔公司發現最近一個月屋苑的垃圾量較平日多了近五成,他們擔心這情況會持續至三月底,而當垃圾徵費實施時,他們擔心要負責把關,做法不合理。阿麗:「我們只見到顏色是綠色就當成指定膠袋收走,屆時如果不是指定膠袋,變相我們有責任。如果我來打工,有事情要我負上責任的,我沒理由幫你做這件事。」他們覺得政府指引不夠清晰,因此公司仍未決定會否買指定垃圾袋「包底」。 對於「包底」的做法,政府曾經講過不准,後期又澄清是不鼓勵,最新說法又指物管公司只是「執手尾」。東區區議員植潔鈴:「我們一直希望政府部門可以派員到社區,跟市民或法團、清潔公司、管理公司職員講解清晰一點,究竟措施推行的情況是如何,或者聽他們的提問。」她相信當政府能提供清晰的說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調查指逾6成青年願到大灣區發展 逾8成月薪達五萬元人士願意往內地工作
【有線新聞】有調查發現,超過六成青年願意到大灣區發展,認同度創新高。 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去年9月至10月,訪問約1,000名15至39歲青年,發現三分二受訪者願意到大灣區發展,比2021年約四成顯著上升,調查亦發現收入愈高的人,去內地城市發展的意願愈大,當中月薪達五萬元的受訪者,超過八成願意去內地工作;相反月薪一萬元或以下,只有兩成願意去。另外有升學或進修計劃的受訪者,近八成有意去內地升學,總會建議政府,將內地大學的升學資助計劃擴展至研究生課程,讓更多人受惠。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內地明公布全年經濟增長等數據 IMF:若中國不結構改革或令增速降至4%以下
【有線新聞】內地明日公布季度及全年經濟增長等數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若中國不進行結構改革,經濟增速可能會降至4%以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改革,避免經濟增長大幅下降。她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接受CNBC訪問時指,中國正面對短期及長期挑戰。短期內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仍需要修復,地方政府債務水平也很高,長遠來看需要面對人口老化及人民失去信心等挑戰,又指若中國不改革,經濟增長可能降至4%以下。她認為中國需要改革,並要繼續開放經濟、平衡增長模式,亦要多加注重國內消費,令國民有更多信心,使他們增加支出、減少儲蓄。 國家統計局明日將公布去年第四季經濟增長等數據,市場預計內地上季經濟增速,將會加快至約5.3%,全年增長達5.2%,略高於官方訂下的5%目標。IMF在去年11月,因應北京採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上調內地2023年,經濟增長預測至5.4%,但考慮到內房問題仍然持續,預料今年將放緩至4.6%。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二級懲教助理涉襲擊14歲在囚少年 懲教署:助理已停職、交警方跟進
【有線新聞】一名二級懲教助理涉嫌襲擊在囚少年,懲教署按家屬要求報警,案件轉交警方跟進,該名懲教助理被停職。 據了解,一名14歲在囚少年的父母星期日前往壁屋懲教所探望時,發現兒子被打、要求報警。懲教署回覆查詢,確認星期日接到家屬投訴,並按家屬要求報警,署方已將該名二級懲教助理停職,案件轉交警方調查。懲教署說十分重視人員操守,對紀律有嚴格要求,任何人員若干犯違法違紀行為,必定依法處理、絕不姑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摩根大通警告資本增值稅或招恐慌性拋售 施永青憂收益減少損換樓意欲
【有線新聞】投行摩根大通指,假如本港引入資本增值稅,在徵稅前會令樓市恐慌拋售,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擔心,如果賣樓收益減少,可能會影響換樓。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會在下月底公布,面對公共財政壓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指出,資本增值稅是研究範圍之內,不過摩根大通警告做法或會令樓價波動。摩通指參考外國的做法,資本增值稅可高達50%,若香港實施這個稅種,相信在徵稅前令樓市出現恐慌拋售,對樓價造成短期壓力,但長線就不一定會有影響。摩通認為本港難以實行有關稅制,因為是完全違背本港的低稅理念,區內競爭對手新加坡亦沒有資本增值稅。即使本港實施,亦相信只會限於某些情況下,例如只對2至3年內轉售的物業徵稅,減輕對短期恐慌拋售的潛在影響。 不過業界人士擔心,如果徵稅範圍沒有時限,可能會影響市民換樓。施永青:「我在觀塘買了住宅,300萬元購入,500萬元沽售,然後到其他地區,牛頭角又買入另一個單位,牛頭角的住宅同樣由300萬元升至500萬元。市民賣了自己物業,他想再買另一間本地物業,(樓價)一樣變貴了,沒有得益。政府徵收了資本增值稅,豈不是愈住愈小?」施永青亦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但要維護資金的出入自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八警被控誣陷無家者藏毒 主診醫生作供稱阮文山有肋骨骨折 表面沒瘀傷
【有線新聞】八名警員涉嫌誣陷無家者藏毒,被控傷人、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等罪續審,控方傳召法醫及事主的主診醫生作供。 負責診治事主阮文山的明愛醫院顧問醫生李秉聰指,阮文山的右下方胸壁有觸痛,右邊第十條肋骨骨折,觸痛及骨折位置吻合,但看不到瘀傷。控方又傳召衞生署法醫科高級醫生林偉國作供指按壓後疼痛,一般是由集中力量造成的創傷,如果曾遭拳打腳踢,一般會有明顯的外在傷痕,但亦有可能是大面積創傷,或沒有傷及皮下血管而看不到傷痕。阮文山早前作供時稱,遭警員帶入花槽襲擊頭和頸,審訊星期三繼續,將會傳召負責調查的警員作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1月16日
垃圾徵費|觀塘區議員憂物管趁機加管理費 關注政府如何教育「散戶清潔員」
【有線新聞】觀塘區議會討論垃圾徵費,有議員關注唐樓由「散戶清潔員」收垃圾,當局如何教育他們,亦有議員擔心物管公司趁機加管理費。 馬軼超:「收集垃圾的人,如果見到那些垃圾,到底收不收集好,如果收集了會變相他犯法,他只是為數千元一個月的辛苦錢,導致自己誤墮法網。」 劉嘉華:「給物管公司(指定袋)派發予市民,會否和原意有衝突?反正有藉口加管理費,居民用得少的話便不服氣。」 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程健宏:「有否方法有效接觸到唐樓收垃圾的清潔員工,希望關注他們的需要。物管派袋是希望幫助住戶適應,因為我們初期想措施順暢,不想一開始就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