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23條|政府擬延長羈留時間 大律師公會:需平衡基本法規定
【有線新聞】23條立法諮詢提到會研究延長羈留時間,警方可以阻止被羈留者諮詢律師,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指需要平衡基本法的規定。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這幾點我們初步看法是很重要要平衡國家安全及被羈留人士基本權利,因為大家知道有關權利在基本法第35條有提及,就是獲得保密法律意見及選擇律師權利。我相信、亦希望有關條例裏面會做到很好的平衡,亦希望條例會清晰,例如不容許被羈留人士見某一位律師的時候,理據要清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美研生物科技配合3D打印植物化合物 植物絕種仍可製藥
【有線新聞】美國一項研究,以生物科技配合3D打印合成出原本來自植物的化合物,意味日後就算某種植物絕種,仍然可以透過人工合成的成分製藥。 不少藥物及化妝品也有提取自植物的成分,但隨著氣候變化加劇,一些植物的生存環境備受威脅,甚至可能有一日會消失,到時依賴這些成分的產品是否沒辦法再生產呢? 為確保植物原材料不會消失,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一個研究頂目嘗試在不用植物的前提下人工合成出植物成分,關鍵是細菌及酵母,這兩類微生物可以分泌各種化合物,只要改造細菌及酵母的基因,就能夠控制其產生哪兩種化合物,再合成目標植物成分。 但細菌及酵母不能混合,必須分開「工作」,所以研究團隊想到3D打印,將基因改造過的細菌及酵母分別與水凝膠混合,再以兩個不同噴嘴打印,就可以確保兩者不會碰頭,但化合物的分子是可以滲透水凝膠,所以細菌及酵母縱使被分隔開,兩者在水凝膠中的分泌物仍然可以混和。 團隊成功以這個方法測試合成出迷迭香酸,這種植物成分有抗氧化功效,本來要從迷迭香提取,但現在沒迷迭香也可以得到。研究下一步是研發專用3D打印機,降低新技術的成本,令更多植物成分可以透過合成獲得。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農曆新年|入境處料年三十至初八逾750萬人次出入境 初二、初四料為高峰期
【有線新聞】入境處預計年三十至年初八有超過750萬人次經各個口岸出入境。 預計其中600萬人次經陸路口岸,年初二將會是出境高峰期,將有超過46萬人次出境。年初四會是入境高峰期,預計超過60萬入境人次。 入境處又預計羅湖、落馬洲支線及港珠澳大橋將會非常繁忙。政府早前宣布深圳灣口岸年三十至初四24小時通關,羅湖口岸年三十晚及初二晚延長服務時間至翌日凌晨2時。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23條|反修例案至今約三成完成或正處理司法程序 蕭澤頤:國安處立法後會主動採取行動
【有線新聞】反修例相關案件逾萬名被捕人,至今約三成完成或正在經司法程序處理,警方指會考慮多項因素依法處理其餘人士,又指23條立法後國安處都會就相關情況主動採取行動。 警方交代2023年治安情況,提到由國安法生效至去年底拘捕了290人,當中六成被檢控。反修例相關案件截至去年底共拘捕10,279人,當中逾七成未結案。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去年二月曾經在同一個場合指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務求同月公布這些案件的進展,事隔近一年蕭澤頤再作交代。蕭澤頤:「當中2,955人已經完成或正在經司法程序處理,警方已就個別案件因應證據或情況進行個別處理,警方會繼續考慮多項因素,依法處理其他餘下案件。」 對於23條立法諮詢提出將社團條例適用範圍擴展至公司及法團等,警方沒有回應公民社會的空間會不會收窄,但對於涉及23條列明的罪行,國安處都會主動採取行動。 至於去年的整體罪案數字有9萬多宗、按年上升近三成,最主要因為詐騙案大幅增加了逾四成,其中七成涉及網騙。蕭澤頤:「現在18條政府隧道做植入式廣播,你不想聽我都要你聽,亦感謝一些電訊商充分協助我們在播電影前有一些廣告,任何市民希望他們在起居飲食都會睇到防騙宣傳,希望『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中央連環出招穩定股市 港股升逾600點 重上萬六點水平
【有線新聞】中央連環出招穩定股市,在A股帶動下港股升逾600點,重上萬六點水平,藍籌股近乎全數上升,內地上證指數一度重見2,800點,深證成指更創近十五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 「國家隊」中央匯金加大增持,加上中證監連環出招,A股及港股大反彈。在科技股帶領下港股早段隨A股升逾300點,午後傳出內地金融監管機構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匯報資本市場情況,恒指升幅進一步擴闊至逾600點,最終全日收報16,136點、升626點,升幅4%、創11個月以來最大單日升幅。科指更升逾6%,是過去14個月表現最好的一日。大市成交增至1,280億,但北水沽貨、淨流出68億,走資規模是一個半月以來最大。 A股終止六連跌,上證指數升逾3%,一度重上2,800點,深證成指更創2009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升幅,與創業板指數等齊齊升逾6%,中證1,000指數曾升逾8%,創歷來最大升幅。大唐資本投資策略部總監盧志明:「中央已經推出很多救市措施或刺激經濟方案,我覺得在農曆新年前希望給大家一個好消息,距離農曆新年只有三日左右,希望這兩三日推一推(大市)上去,或者留一點『水位』留給(農曆新年後)『開門紅』,大家拍下手掌,慶祝農曆新年都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消防員邱耀文處理車禍時猝逝 今舉行喪禮將安葬浩園
【有線新聞】早前在處理交通意外時,突然暈倒而離世的消防員邱耀文在世界殯儀館舉行喪禮。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及一眾消防處人員到世界殯儀館出席喪禮,遺體由靈車送走。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中聯辦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代表等在殯儀館外送行,消防處人員列隊向邱耀文致最後敬禮。靈車會駛到他生前駐守的竹篙灣消防局,然後到和合石墳場內的浩園舉行葬禮。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23條|港府向領事、商會解說 林定國:聽不到有人反對 鄧炳強指對一般生意人沒影響
【有線新聞】基本法23條立法公眾諮詢已開展一星期,行政長官李家超親自向外國駐港領事及商會解說,同場的律政司司長說聽不到有任何人反對23條立法。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外國商會代表及各領事館代表出席23條解說會,會議由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他說香港社會都支持23條立法。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說,解說會約有100名外國領事及商會代表參與。林定國:「沒有聽到任何人說不支持立法,我想所有香港市民包括外國朋友都充分理解香港有憲制責任,要完整地履行我們的憲制責任,這方面是非常一致。但正如局長剛才說就着一兩個議題,今天我們都非常明白公眾都非常關心,我不會用憂慮去形容,大家對於我們的建議提出一些問題希望多一些解說。」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就說與會者比較關注23條中的兩個罪行,鄧炳強:「第一個關於國家秘密,第二關於境外干預,所以我們都花多一些時間向他們解釋這兩個罪行的定義和規管範圍,與會者聆聽解說後都表示非常清楚,亦清楚理解23條立法對於一般做生意的人是不會有影響的,對於社會大眾更沒有影響,只會影響危害國家安全的人。」 他說政府已就23條立法舉辦超過10場解說會,對象包括本地商人、區議員、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美斯缺陣|消委會接逾500投訴涉款300萬 稱因傷缺陣屬認知潛在風險 難證明違反《商例》
【有線新聞】國際邁阿密表演賽風波,消委會接獲近500宗投訴,涉款逾300萬元,消委會指球員因傷缺陣是很多人認知的潛在風險,很難證明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很多時候大家觀摩不同大型體育賽事,球員因傷未能出賽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風險或過往的情況,所以從主辦單位角度來看,即使早前沒有說明,可能消費者有合理的理解,或者過往的認知認為可能有這個風險,買這張門票大家都明白的。所以是不簡單的一件事,裏面說到觸犯法例,特別是《商品說明條例》,都是一個刑事條例,(入罪)門檻是非常高,我們的看法是不容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消委會去年接逾3.4萬宗投訴、升11% 食肆、娛樂佔最多
【有線新聞】消委會去年接獲逾3萬4千宗投訴,連續第二年上升,按年增加一成一。 消委會總結2023年的投訴情況,投訴數字雖然上升,涉及的金額則下跌兩成五至大約8億元。當中食肆及娛樂服務連續兩年最多人投訴,全年相關投訴近4,000宗,按年增加兩成五;電訊服務的投訴數字則由前年的第四位躍升至第二位,錄得約3,000宗,較前年增加四成八,當中涉及流動電話服務的投訴最多;旅遊相關投訴維持第三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去年八大院校380教職員離職 比率創回歸後新高 城大離職人數最多
【有線新聞】去年八大院校共380名教職員離職,離職率達7.6%,創回歸後新高。 教資會公布資助大學上學年離職教職員數目,八間院校去年有380人離職,按年多19人。教育大學離職率最高,達13%,有36人離職。單計離職人數城大則最多,有91人。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黎智英案|陳沛敏指黎囑催谷市民上街反修例 印「反惡法、黑獄」字眼海報
【有線新聞】黎智英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提到黎智英指示要催谷遊行,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說黎智英叫她訪問「有份量」的人,又說政府暫緩只是策略,要撤回逃犯修訂條例才達到目的。 黎智英和陳沛敏分別由囚車押送到西九龍法院。陳沛敏繼續接受控方主問,提到蘋果日報每年7月1日會邀請政治漫畫家尊子設計漫畫,再全版刊登,但2019年因應逃犯修訂條例,破例在4月28日民陣第二次遊行印刷「反惡法」、「倒林鄭」字眼的海報。 控方展示WhatsApp記錄,黎智英向陳沛敏說「現在情況實在太靜,好驚」,要催谷市民上街。陳沛敏形容黎智英支持抗爭,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她和其他管理層都覺得黎智英很重視這次遊行。控方之後問到黎智英引述前社長董橋建議訪問有份量的人,陳沛敏說黎智英覺得再由泛民講會「無新意」、「不是新聞」,著她找法律和宗教界人士分享憂慮,又吩咐訪問學生激發他們6月9日上街。 控方再展示蘋果6月15日頭版報道以「惡法擬暫緩但不撤」 為題,陳沛敏說,黎智英認為暫緩只是政府的策略,要撤回才達到目的,在決定標題時考慮了他的意見。到2019年7月1日,蘋果隨報附送《逆權六月》特刊,匯集遊行示威場面相關的相片。法官李運騰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2月06日
美斯缺陣|李家超促Tatler交代細節、回應訴求 警接6宗報案轉交海關
【有線新聞】國際邁阿密表演賽風波,行政長官李家超感到極度失望,要求主辦方Tatler Asia公開更多細節和回應購票人士訴求,又說會繼續爭取盛事來港。警方接獲6宗報案,已轉交海關跟進。 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國際邁阿密表演賽主辦方Tatler Asia表現影響香港聲譽,即場多次要求補救都未獲回應,即使Tatler撤銷了1,600萬元活動資助申請,政府會繼續追究。李家超:「我跟觀眾一樣,對於美斯未有如公眾期望上場參賽表示極度失望。政府會繼續敦促要求主辦單位在這方面作出詳細交代,並且積極回應買了票的人的訴求,我們政府亦收到多方面投訴。海關也好,消費者委員會也好,都會按著投訴內容積極跟進。」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目前M品牌活動贊助接受申請時政府沒有檢視每項細節或協議,只須知道做不做到,要甚麼幫助。楊潤雄:「你見到他們對我們是有承諾可辦到這件事,但你說詳細是否要審批當中的協議亦牽涉到商業資料,例如有時會有錢、銀碼,很多都是一些較敏感的商業資料。」 政府指,舉辦大型活動可保持本港吸引力和競爭力,當局繼續爭取大型活動來港舉行,亦會檢視盛事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