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銅鑼灣錶行劫案|再多3名非華裔人士被捕 起回13隻錶、市值約200萬
【有線新聞】銅鑼灣錶行劫案,警方再拘捕兩男一女,會以處理贓物罪起訴三人。 疑犯以黑布蒙頭由警車帶走,警方在黃大仙、深水埗、九龍城以處理贓物罪拘捕三人,分別為一名19歲的泰國籍女子,以及兩名分別24歲和27歲的巴基斯坦籍男子。警方從泰國籍女子起回13隻手錶,當中12隻失錶與本案相關,市值共約200萬,餘下1隻手錶相信與去年一宗尖沙咀錶行劫案有關。警方呼籲市民應從信譽良好的商店和平台購買手錶,不要購買來歷不明手錶,避免干犯處理贓物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美國務院:藏南地區屬印度領土 外交部強烈譴責:歷來是中國領土
【有線新聞】美國國務院稱有主權爭議的藏南地區屬印度領土,在北京,外交部強烈譴責美方的說法。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中印的邊界從未劃定,藏南地區歷來是中國領土,這一基本事實不容否定。中印的邊境問題是中印兩國之間的事,與美方無關。眾所周知,美方一貫不擇手段地挑動利用他國的爭端以服務其地緣政治私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建造業議會年中推前線安全紀錄計劃 稱助糾正工人錯誤:絕非令人冇工做
【有線新聞】建造業議會年中推出「前線人員安全表現紀錄計劃」,會列明有哪些行為須接受再培訓,由上司為下屬記分,議會指計劃有助糾正工人錯誤行為。 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計劃絕對不會令前線人員無工做,絕不是這概念,概念是如果有時疏忽,我們希望再培訓、再教育、再提醒。例如舉例你忘記戴安全帽、你忘記扣尾繩,這些應很清晰、明顯,爭拗點應較少,但當然我們在計劃中相信在商量後可能會引入上訴機制,如果有任何一方不同意,也會有機制解決。 另外,本地建築公司馮祥記月初清盤,建造業議會指勞工處已介入協助,相信處方會妥善跟進,又指現時業界仍欠缺兩萬個半熟練或熟練工人,會繼續透過本地培訓及善用科技,紓緩人手短缺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23條|駐港公署批美加日等 無理抹黑屬雙標、政治操弄 團體到美英領館外抗議
【有線新聞】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堅決反對,並嚴厲批評美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國家無理抹黑《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又說草案在立法會獲全票通過,反映各界強大民意共識。 立法會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後國際社會持續表達關注及憂慮,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形容香港加速由開放走向封閉;加拿大及日本就擔憂控罪模糊,或引致寒蟬效應,損害「一國兩制」信心。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發文反駁,說條例草案在立法會獲全票通過,反映香港各界強大民意共識,重申立法兼顧保障權利自由及經濟發展,增加法治確定性及社會穩定性,亦提供更安全、便利、高效營商條件。 發言人又說條例充分借鑑其他國家立法經驗,符合國際法,又不點名批評個別國家的國安法例條文比本港更多,覆蓋更廣、規管更嚴厲,她們無理指責、抹黑香港正當立法過程,是雙重標準及政治操弄。 多個政黨及團體到美、英等駐港總領事館外抗議,促請停止干預中國內政及香港事務。港島西(民建聯)議員陳學鋒:「英國去年落實新國家安全法,早被廣泛批評設有辛辣條文,包括不少條文定義模糊,對執法部門授權寬泛。我們奉勸卡梅倫收起偽善雙標,先反省自己國家的問題。」他們在領事館外放下請願信後和平散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針對學生裸聊勒索及援交騙案去年逾900宗 最年輕受害者僅九歲
【有線新聞】本港去年錄得超過900宗針對學生的裸聊勒索及援交騙案,佔總數約兩成,最年輕的受害者只有九歲 。 警方說去年錄得超過3,4000宗科技罪案,佔整體罪案逾三成半,兒童被網友色情勒索詐騙或性侵的案件越來越多。警方聯同教育及社福界舉辦研討會,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致辭說兒童在網上學習、娛樂和結識朋友時有機會墮入陷阱,需要各界合力預防及打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貨車司機上周被木材壓斃 家屬質疑木廠有隱瞞 工權會促警方向家屬公開CCTV
【有線新聞】一名貨車司機上周在木廠工作期間被倒塌木材壓斃,家屬質疑木廠隱瞞事發時有其他員工碰到木材導致倒塌。 死者胞弟梁先生:「事後冷靜下來看照片,其實貨車原本載滿木材,不會無緣故在拆『飛機帶』途中木材會不見,當時肯定有人卸貨木材,令木材倒塌。因為這是極度心痛,為何兄長已經離世,真相仍要埋沒、不知情。」 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謝欣然:「去問警方、勞工處,得知他們在閉路電視看到另一畫面,就是當時有剷車正在搬運木材。」 協助家屬的工業傷亡權益會促請警方盡快讓家屬查看閉路電視片段。涉事木廠回覆指,負責人不在香港不便回應,又說閉路電視片段已交給警方,警方則指案件列為「工業意外」,正在調查跟進。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屯門兆禧苑停車場私家車疑漏油著火 車主左手臂燒傷
【有線新聞】屯門有私家車懷疑漏油著火,車主燒傷手。 網上片段可見停車場私家車著火,火勢猛烈、冒出大量黑煙。現場是湖翠路兆禧苑停車場,中午12時許車主駕車返回停車場,發覺車頭引擎洩漏燃油,檢查期間突然起火,火勢迅速蔓延,波及附近其他車。消防接報到場將火救熄,私家車嚴重燒毀,車主左手臂燒傷,經敷治毋須送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宋皇臺站換新一批500件宋元文物 陶瓷器為主 介紹香港海上貿易角色
【有線新聞】港鐵宋皇臺站內文物展櫃開站後第一次更新,星期五起會展出500件宋元文物,以陶瓷器為主,介紹當時的生活情況及香港在海上貿易扮演的角色。 這個青白及淺青釉瓷以不同花紋分類,外貌很像白玉,深受宋朝人愛戴,也是當時中國重要的外銷品。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是宋朝文人「四般閒事」,這些香爐記錄了當時民間焚香祭祀和焚香薰的風俗,部分人更自行製香交流,稱為「鬥香」。還有多款茶具,包括這些茶盞和水注,展現當時「點茶」文化。這個「聖山遺粹」展覽由港鐵宋皇臺站開站展出至今一共有97萬人次參觀,古蹟辦近日更新了部分文物,重新制定主題。 古物古蹟辦事處總文物主任蕭麗娟:「反映香港當時海上貿易,中國的海上貿易香港的角色如何,也看到例如茶具,這次在宋皇臺出土的茶具,很少有這麼多茶具,也反映宋朝時的文人,宋朝的人如何品茶、鬥茶,也是生活的時尚。我們更換了七成的展品,展品亦增加了25%,由首次400件展品增加至500件。」 展品還有這些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的牙刷、牙粉盒等日常用品,這兩個展櫃所展出的文物位於宋皇臺站的付費區,市民需要拍卡入閘才可以看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都大成為首間應用科學大學 校長:冀改職專教育刻板印象 擬辦體育、酒店等課程
【有線新聞】都會大學成為全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相關課程將獲額外資助。教育局讚揚都大的高等職專課程獲得業界認可,校方希望社會改變對職專教育的刻板印象。 儀式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主禮,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要發展應用科學大學,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當時都大多次表示有興趣申請。政府上月初公布條件,蔡若蓮說都大在管治及質素保證,以及與業界的合作和認受性等都完全符合評審要求,「香港都會大學在推行結合理論及實踐的高質素職專課程,以及在獲得業界支持及認可等方面,都展示了成為應用科學大學必須具備的條件,亦都有應用科學大學要具備的抱負、決心、能力和經驗。」 校長林群聲希望「應科大」的頭銜可以改變社會對職專教育的刻板印象,又計劃開辦體育、酒店及航運管理等新課程,正與業界討論細節,「職專教育在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如果不能進入一間正式的大學就讀一些大家都希望就讀的『神科』,就退而求其次就讀一些應用性質較高的學科。將來社會就會看到在這些應用科學大學就讀,畢業後沒有缺少了大學教育,多了一些專業教育,慢慢概念就會改變。」 成為應科大後,都大未來三年須持續接受質素保證評核,並在校內設立應科大聯盟秘書處,推動職專發展。除了都大之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黎智英案|李宇軒講述晤美參議員史考特細節 認曾邀國際人士來港監察區選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十二港人」的李宇軒第七日作供,講述2019年9月與美國參議員史考特見面細節。 李宇軒指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安排他與訪港的史考特見面。控方展示通訊紀錄,陳梓華事前曾私下聯絡李宇軒,叫他會面時不要提及「攬炒團隊」。李宇軒指史考特當時有意競選美國總統,相信陳梓華是希望他自己向史考特暗示會幫忙,同時要避免觸犯美國選舉規例,因此不能提及墊支廣告費。 李宇軒又確認他曾用「香港故事」名義邀請國際人士來港,監察2019年區議會選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逾42萬人獲資助篩查大腸癌 3萬多人確診線瘤或罹癌 防護中心籲及早參加
【有線新聞】大腸癌是香港第二號癌症殺手,病發早期病癥不明顯,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合資格人士及早接受政府資助的篩查計劃。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致命的癌症,本地數據顯示大腸癌初期存活率維持八成半或以上,到第三、第四期存活率就由68.7%大跌至9.3%,男性死亡率亦比女性高。 現時的大腸癌篩查計劃予年滿50歲至75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市民參加,參加者可到全港1,960間私營診所做大便隱血測試,自行採樣交回診所化驗。衛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主任何家慧:「大便後只需用這個大便棒,在大便上掃一掃,掃完後放回大便管,大便管亦再有袋包裝妥當。明日或後日有第二次大便時,便可採集多一個作多一個保險。」若隱血測試結果顯示陽性,參加者就要再預約大腸鏡醫生檢查大腸內有沒有瘜肉。 若隱血測試結果顯示陽性,參加者就要預約照大腸鏡檢查有沒有瘜肉。兩層計劃都由政府資助,大便隱血測試提供280元,大腸鏡服務提供7,800至8,500元資助。何家慧:「現在超過七成大腸鏡(篩查)醫生都不會有額外收費,若收取額外收費,上限也不能超過一千元。」 由2016年至去年底有超過42萬人接受篩查,當中約35,000人確診大腸腺瘤或大腸癌,即每一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1日
中大揭乙肝抗病毒藥物致較高骨折風險 倡醫生考慮年長患者身體狀況
【有線新聞】中大研究發現,服用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富馬酸替諾福韋後,有較高的骨折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了醫管局電子健康數據庫中,超過四萬名60歲或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在2008年至2022年間服用抗病毒藥物後的健康狀況。結果發現一線乙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富馬酸替諾福韋的療效較顯著,病人服用超過兩年後出現骨折的風險明顯較高,八年後的累積發生率更高出五成。研究團隊提醒發生骨折的人通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症等問題,建議醫生處方藥物時要考慮年長患者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