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3日
莫斯科恐襲|逾200死傷 伊斯蘭國認責 11疑犯落網 有人透露收50萬盧布施襲
【有線新聞】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巿郊一個音樂廳舉行音樂會期間,遭至少4名槍手襲擊和縱火,最少110死、逾百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承認施襲。俄羅斯當局列作恐襲調查,拘留11人懷疑涉案,又指疑犯在烏克蘭有人接應,烏方否認涉案。 槍手闖入音樂廳入口後,亂槍掃射,多人中槍倒下;觀眾聽到槍聲後爭相躲避。多個身穿迷彩服的槍手,闖入可容納6,000人的音樂廳,現場傳出連串槍聲,有人躲在座椅背後。有目擊者指槍手無差別施襲,民眾慌忙逃生時發生人踩人。有槍手集中向一群觀眾亂槍掃射,部分人失去知覺倒臥血泊當中。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稱,莫斯科市郊的克羅庫斯城音樂廳周五晚有搖滾樂隊舉行音樂會,一批槍手突然闖入,向音樂廳內的人開槍,造成嚴重傷亡,亦有兒童在槍擊案中喪生;演出樂隊則指成員無受傷。 有目擊者指槍手投擲手榴彈和燃燒彈,引發大火。整座大樓火光熊熊,部分建築倒塌,當局派出大批警員和救援人員到場,又出動直升機協助救火。 克里姆林宮說總統普京一直聽取安全部門匯報事態發展,他祝願傷者早日康復;市長索比亞寧宣布取消莫斯科本周末所有公共活動。聯邦安全局、內政部等成立調查委員會到場蒐證,檢獲大量武器和彈藥,正分析槍械的來福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3日
23條|不認同外國商會存疑慮 陳茂波:現實是生意人都愛來港投資
【有線新聞】《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正式刊憲生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不認同外國商會對立法的疑慮,重申條例有助穩定營商及投資環境。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星期二獲立法會全票通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感到振奮,他重提2019年反修例事件,說相信金融工商界有深刻體會,認為外界因看了偏頗或抹黑報道而對香港有誤解,強調《條例》有助穩定營商和投資環境,不認同外資對條例有疑慮。陳茂波:「用疑慮來形容是不適切,他們關心我們的立法是真也很正常。去一個地方做生意、投資都需要了解當地營商環境,希望營商環境優良、社會穩定安全。」 對於澳洲政府因《條例》立法更新對香港旅遊警示,陳茂波說香港是世界上最安全城市之一。陳茂波:「政治層面她們(外國政府)如何擺姿態是一回事,現實是做生意的人很喜歡來香港投資,我們見到絡繹不絕,所以我覺得實際商業情況比想像中好很多。」陳茂波又說財政預算案對樓市全面「撤辣」後,市場交投活潑了,重申政府會確保土地和房屋供應充足。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黎智英案|李宇軒曾偕「示威受害者」赴美遊說 與陳方安生論及「終局」藍圖
【有線新聞】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十二港人」李宇軒說曾與反修例示威中的傷者一起到美國游說,他也與陳方安生三次見面,討論示威的「終局」和藍圖。 黎智英和李宇軒由囚車押送到法院。李宇軒說2019年12月他到美國與參議員見面時,同行的人還包括採訪反修例事件期間右眼中槍失明的印尼記者,以及報稱被性侵的少女吳傲雪等。李宇軒說一行人是為了向美國議員講述經歷,反映香港的示威中這些「有血有肉的人」是受害者。 李宇軒又供稱2019年底或2020年初,應英國駐港澳總領事賀恩德邀請,在對方香港家中見面,同場有陳方安生、李柱銘、郭榮鏗和莫乃光。他說賀恩德希望了解不同世代民主派人士對香港民主的看法,也曾經談及中英聯合聲明。李宇軒另外也有與陳方安生和陳梓華見面,陳方安生問他們希望如何達到「終局」,他和陳梓華都無答案。 他又憶述向日本的國際游說工作,說曾帶同催淚彈殼與兩名日本共產黨國會議員見面;2020年初又在香港見過時任日本國會議員高井崇志,帶對方看中大二號橋衝突後的情況;之後有在日港人組織的成員草擬法案,講述香港以至全球人權狀況,李宇軒轉發給高井崇志,但沒看過內容。 控方關注「重光團隊」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涉將未經授權物品攜離監獄 鄒家成、律師否認控罪 案件6月底開審
【有線新聞】正還柙及服刑的鄒家成與女律師被控「將未經授權的物品攜離監獄」,兩人否認控罪,案件6月底開審。 鄒家成正因初選案還柙,及就衝擊立會案服刑,他早前遭懲教署禁收書籍,去年5月與女律師會面時,將投訴信交給對方,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他和女律師之後被警方國安處拘捕,鄒家成和律師都否認控罪。案件排期6月27日開審,預計需時3天,控方透露將傳召8名證人。鄒家成須繼續還柙,女律師獲准保釋候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石門、觀塘美容院涉用偽冒儀器提供服務 海關放蛇拘3人
【有線新聞】海關拘捕兩間美容院董事及銷售人員,涉嫌使用偽冒美容儀器提供美容服務。 檢獲的證物包括兩部懷疑偽冒的美容儀器。海關早前接獲舉報,指位於石門和觀塘的美容院,使用懷疑偽冒的美容儀器,海關其後喬裝顧客購買相關美容療程,發現職員提供服務時使用偽冒儀器,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當場拘捕3名介乎36至40歲的女子。海關指偽冒儀器的機身,並無正貨產品的標籤,操作手板和機身背面亦無印上製作商的商標,輸出能量的方式與正貨亦有明顯差別,海關提醒市民若使用偽冒儀器,容易有紅腫及灼傷的風險,呼籲市民光顧信譽良好的美容院。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保險投訴局去年接616宗索償投訴 354宗已審結、4投訴人得直 最高涉78萬
【有線新聞】保險投訴局去年接獲616宗索償投訴個案,超過一半屬於醫療保險。 在已審結的354宗個案,有42宗同意保險公司決定,4宗裁定投訴人得直,單一最高賠償額為78萬元,引起索償糾紛的兩大主要保單,分別是醫療及危疾保險,其中醫療保險有193宗,多數個案涉及保單條款的詮釋。 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主席徐福燊:「病人認為要在某一個舒適地方,用最好的環境作某一個醫療,可以稱得上是專業上的醫療,已經是有需要,但不代表在保單上產生可以索償的環境,現在的保單都寫得很清楚,真的是有需要不能在日間診所進行治療,才是有需要在醫院進行治療,而不是個人選擇就已經是一個需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跑馬地的士撞私家車 的士司機失知覺一度被困 送院不治
【有線新聞】跑馬地有的士跟私家車相撞,的士司機昏迷,送院不治 的士司機獲救後送律敦治醫院,要用心外壓機協助急救,最終不治。中午12時許,的士沿聚文街駛往成和道,途中懷疑收掣不及,撞向路邊私家車,司機失去知覺被困車內,消防到場將他救出,私家車司機亦受傷送院。警方不排除的士司機駕車途中暈到,導致失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垃圾徵費|消息:柴灣連翠邨下月試行 居民:或兩三日才倒垃圾 政府邀三無大廈、快餐店等參與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下月1日推行「先行計劃」,除了政府部門外,還有公共屋邨、三無大廈及連鎖快餐店一起試行,有區議員表示會配合宣傳。 政府即將公布垃圾徵費「先行計劃」的名單,消息指柴灣的連翠邨會在名單之內,有習慣分類回收的居民說,暫時仍未知情,但相信不難適應。居民陳太:「 垃圾或者就兩三天倒一次,也不是真的很多垃圾,如果廚餘、膠樽已分類,不是真的很多垃圾,我覺得不是問題。(記者:會否擔心成為白老鼠?)不會,不過都有少部分會,有些人會覺得變麻煩、囉嗦,有些人都這樣說。」 當日政府表示,「先行先試」垃圾徵費是希望起示範作用,會把握多4個月時間向公眾宣傳。區議員林永晟:「因為環保署宣傳策略,一開始都主要集中在網上,現在這兩、三個月到社區,甚至入屋宣傳,長者通常接觸網上消息或者新聞比較慢,或者不熟悉,最實用都是宣傳小冊子或單張。」區議員自己也設街站配合宣傳,又派發指定袋給居民讓大家熟悉。除了公共屋邨外,消息指政府亦會找三無大廈、連鎖快餐店參加試行計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盛事經濟|ComplexCon今晚亞博舉行 有人低過原價一半轉售門票
【有線新聞】獲文化藝術盛事基金1,500萬元資助的潮流盛事ComplexCon,今晚起一連三日於亞洲博覽館舉行,多日門票仍然有售。 今次是ComplexCon首次在美國以外地區舉行,是藝術3月的帶頭項目,邀請香港、南韓及美國歌手演出,有逾200名潮流藝術家及創作者參加。當局曾預計能吸引3萬人次,早上官方售票網站顯示不同價格的單日門票仍然有售,在轉售網站有人以九折至半價轉售門票。主辦單位回覆本台查詢,未有回應門票銷情。活動星期六早上舉行開幕禮,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將擔任主禮嘉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美司法部起訴蘋果涉壟斷 被指扼殺創新、人為抬價
【有線新聞】美國司法部起訴蘋果公司,指蘋果違反市場競爭法規,壟斷手機市場,蘋果否認指控並會積極抗辯。 司法部、15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檢察部門一同起訴蘋果公司,壟斷智能手機市場、排擠競爭對手、扼殺創新,並人為地抬高價格。起訴書指蘋果多年來,建立一個主導市場的手機平台及生態圈。面對競爭,蘋果並非以減價搶客應對,反而施加限制措施,向軟件開發方收取更高費用,又阻止創新、窒礙替代選擇,令消費者繼續購買蘋果手機。 具體壟斷行為包括iPhone手機之間可以傳送高質素的相片和影片,但由iPhone傳送多媒體信息至Android手機時,速度會較慢,影像的質素亦較差,同時限制第三方的付費功能,削弱智能手錶的兼容性,擾亂非AppStore的程式服務及雲端串流等。 司法部長加蘭認為,消費者不應該因為蘋果違反法規而支付更高的價格,批評蘋果的做法並非改善自身,而是損人利己。司法部長加蘭:「我們指控蘋果鞏固壟斷,並非靠改良自家產品,而是讓其他產品變差。」 蘋果公司回應稱,指控在事實和法律上都是錯誤,認為訴訟如果成功,將會阻礙公司技術創新,並成為壞先例,容許政府以強力手段,限制民間科技創新,強調會積極抗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7旬翁做手術疑被刺穿動脈 移除導管後後離世 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
【有線新聞】一名71歲老翁四年前在明愛醫院接受插喉手術,醫生插入導管時懷疑刺穿動脈,事主翌日移除導管後不治,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 事主的太太和兒子聽取死因研訊結果後離開法院,說未必會有進一步法律行動。死者兒子馮先生:「我相信不會有人想我爸爸有事,故意令他受痛苦或死亡,所以我只想知道真相,也不是想追討甚麼,也不是想幫過我爸爸的人有不好的結果,只是希望若有錯就改,若沒有錯就看能否做得更好。」 事發在2020年5月,71歲事主馮浩基因胃部不適,入住明愛醫院接受插喉手術,醫生原本在靜脈插入導管,卻插穿動脈,一日後移除錯置的導管,事主當晚不治。 這宗死因研訊沒有陪審團,兩名專家證人分別推測事主因移除導管時,輸入血漿過多,導致肺積水致死以及因肝衰竭死亡。死因裁判官周至偉裁決,事主入院時已有嚴重肝衰竭,凝血指數差,沒證據顯示錯誤植入導管造成出血,或者因輸血過多,導致肺水腫致死等。 他不同意首名專家證人指,輸血過多引發肺水腫致死的說法,認為這只是專家的個人猜測,裁定事主的死因是「亞大片肝細胞壞死」連同肝衰竭,死於自然。裁判官又指導管插入動脈,是手術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即使由專科醫生操刀,仍無法避免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3月22日
陳肇始倡進一步擴大禁煙區 稱做好基層醫療 有助縮短公院輪候時間
【有線新聞】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說,要降低吸煙率除了增加煙稅,亦可考慮進一步擴大禁煙區。 港大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肇始:「是否只是增加煙稅,我覺得是有其他的,例如二手煙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對小朋友來說,所以我認為如何擴大禁煙區,我覺得這也是需要做,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政府增加多些禁煙區,是會有多些人戒煙,政府在2025年要將吸煙率降低至7.8%的目標才會成功。」 政府去年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陳肇始說據其了解計劃反應熱烈,至今已有超過二萬人參加計劃,又說如基層醫療做得好,相信有助縮短公立醫院輪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