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1日
DSE|今屆中文科取消卷三 有考生感難度增加 另有教師無法登入「監考易」改紙筆簽到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核心科目開考,首日是中文科,今屆取消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卷,有考生覺得難度增加。 甄同學:「我比較喜歡考中文科說話同聆聽,因為這兩科我比較容易取分,平均分可能比較難取,因為沒有這兩科拉高。」 謝同學:「卷一卷二佔分會加重了,所以做起來會額外小心些。」 試場門外考生拿着筆記把握時間最後衝刺溫習。今屆中文科取消卷三,閱讀卷及寫作卷的比重增加,寫作卷新增實用文寫作。 另外,有監考教師無法登入「監考易」程式,要改用傳統紙筆方式簽到,但相信對考生影響不大。廠商會中學校長周修略:「考生能登入,但因為老師無法登入,不知考生是否順利送出數據,我們學校因為無法登入,所以看不到學生是否已點名。之前考評局有測試二維碼,學生試用過,當時沒有問題,據我所知早兩天考選修科時都順利執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1日
李家超率團赴廣州 出席全運會組織委員會成立大會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政府代表團前赴廣州。 李家超等人下午出席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成立大會,代表團成員包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等,李家超說明年舉行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是讓香港展現舉辦大型體育活動實力的絕佳機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1日
稱金融為「無硝煙的戰場」 陳茂波:已為金融風險制訂不同預案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形容金融是無硝煙的戰場,政府已制訂不同預案「㩒熄」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 陳茂波接受報章訪問,指不懷好意者可以利用金融搞亂一個地方,而穩守金融安全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至國家金融安全都非常重要,香港需非常警惕。他統籌的跨政府部門、跨金融機構、跨市場小組24小時監察市場,不會容許衝擊股票市場、貨幣市場情況再發生,亦與內地相關監管機構設互通訊息機制,遇到金融風險可迅速全力聯動內地應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1日
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換防火門16年未遵辦 林振敏指居民應主動投訴
【有線新聞】屋宇署16年前要求華豐大廈更換防火門等,至今仍未遵辦,消防處前處長林振敏認為居民見到消防設備不合格,應主動向政府投訴,平時亦應熟悉逃生路線。 消防處前處長林振敏:「生命是自己的,他住在那裏,其實也付錢買了走火通道,見到防火門或走火通道有問題,為何不投訴?為何不反映?這是居民自己要反思,自己也有責任,未有火警時一般應該要做的是做多些運動,走走火通道,可否很安全通往地面或者上到天台,天台門有沒有關上或鎖了?」 他提醒遇到火警時如果決定離開單位,市民要帶備逃生三寶,濕毛巾、門匙及電話,減少濃煙進入呼吸道,萬一逃生路徑阻塞可以回到單位或打電話求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1日
醫健通|擬修例登記即默許上傳私院紀錄 有醫生組織稱須有清晰界限
【有線新聞】醫健通2016年推出,不過甚少市民會將私營醫療機構的診症紀錄上載,政府早前提出修例,未來市民登記醫健通會等同默許上傳,有醫生組織認為上傳的醫療紀錄必須有清晰界限。 專科醫生何仲平經常用醫健通查閱病人在公立醫院的病歷,幫助診症。腎病科醫生何仲平:「香港大部份的病人既在公家看病又在私家看病,公家醫院很忙碌,但如果看私家醫生可以慢慢詳細了解,問題在於私家醫生是否有資料,可以有個互補作用。」 不過要互補便要病歷互通,近兩年前他開始在病人同意下將他們在診所的病歷存入到醫健通。方女士就是何仲平所指須在公家、私家兩邊走的病人,方女士(化名):「為了減輕經濟負擔,洗腎在私營洗腎中心進行,定期返公立醫院覆診,醫生可以在電腦中翻查我的紀錄和病歷時便一清二楚。」 醫健通推出8年,登記的私家醫生有4,000幾人,不過由他們上載的資料佔比連百分之一也沒有,其中原因是私家診所的臨床系統技術上與醫健通不對接。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許澤森:「會找一些技術解決方案幫助私家醫生用其系統,做好平常的資料輸入後自動上載到醫健通的系統,變相私家醫生毋須做太大的改動,便已可配合到醫健通的運作。」除了改良系統,醫衞局亦建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1日
佐敦三級火|屋宇署:08年發指示提升防火門窗 大廈至今未遵辦
【有線新聞】屋宇署指2008年已經向大廈法團發出消防安全指示,要求將防火門窗等提升至切合現代要求,至今未獲遵辦。 大廈2018年亦接獲強制驗樓令,檢驗人員其後建議須更換防火門等,至今未就工程展開招標。消防處則指,對上一次巡查華豐大廈是今年2月初,當時沒發現火警危險。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0日
台灣花蓮地震|罹難女教師愛貓現身瓦礫 父確認屬女兒飼養 天王星大樓3貓仍失蹤
【有線新聞】台灣花蓮對開海域上周(3日)發生7.2級強震,重創天王星大樓,32歲姓康女教師脫險後折返救愛貓被壓斃。當局事後拆卸天王星大樓,至今日(10日)現場發現康老師愛貓在瓦礫堆中的身影。 貓咪在瓦礫堆中穿梭 再次進入大樓 有網民今日(10日)在拆卸現場的直播鏡頭中,發現疑似康老師愛貓的身影,當時牠正在大樓的瓦礫堆中穿梭尋覓、四處張望,不久後又溜進了大樓。花蓮民族里里長張東耀指,康老師的爸爸和工作人員經過花紋比對,證實就是康老師的愛貓。 救援人員已在大樓放置誘捕籠、利用廣播播放貓叫聲,以及雷射筆希望能引誘牠出來。張東耀指,會跟縣政府聯繫,討論能否優先救貓,暫緩拆卸工作,後續也會和康老師的爸爸討論如何救出「妞妞」。 貓咪在瓦礫中張望。 樓内仍有3貓受困 未見蹤影 據了解,除了「貓咪」,天王星大樓內仍有2隻貓以及4隻寵物雞受困,包括5樓住戶陸小姐的黑白色乳牛貓「歐膩」,以及8樓住戶余小姐的第三隻貓咪「花花」,目前仍不見蹤影。 天王星大樓拆卸工程昨日(9日)因優先救動物而一度暫停,8樓住戶余小姐的橘貓「橘子」被發現卡在7樓鐵窗,最後被救出,而她的虎斑貓「妹妹」其後也同樣獲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0日
政府設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 將公布工作計劃
【有線新聞】政府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當局說會盡快召開會議,之後公布工作計劃,歡迎各界提出意見。 港島東(工聯會)吳秋北︰「數年前國家領導人韓正副總理亦肯定工聯會是愛國愛港主力軍,政府能否在此答覆我們讓中小學去工聯會總部(參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歡迎亦很鼓勵各民間團體、力量共同參與和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如果大家有何建議、具體想法,可以與工作小組秘書處、即我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聯絡。」 選委會界別陳曼琪︰「政府會否向港九獨立大隊115名烈士頒發烈士證書?」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除了115名烈士外,其他方面過去也有很多人做很多愛國工作,究竟我們如何表揚他們,這可以成為將來討論議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0日
輸入外勞|已批逾2,300申請 多人從事侍應等職位 勞福局︰會有新措施加快流程
【有線新聞】政府去年9月容許侍應、收銀員等26個工種輸入外勞,截至上月批出2,300多人。 勞福局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截至上月底,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接獲約3,700宗申請,涉及37,300多名勞工,已批出輸入5,134名勞工當中2,318人從事26個工種、643人是侍應生 ,預計第二季完成審批絕大部分申請。亦會有新措施加快流程,包括下月推出新申請表格及調配內部人手審批。 飲食界(自由黨)張宇人︰「只得一成拿到批准,是否已來到也未知道,我問食肆都說已申請,但未見到有人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過去數月通過實戰,見到可以變快的地方都變快,但不改嚴謹性,我們預計飲食、零售和酒店服務都是最重點可以加快的行業。」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0日
垃圾徵費|陳國基:是否擱置言之尚早 環境局前政助:擱置恐背棄四屆政府方針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押後至8月1日實施,有意見認為應該擱置。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是否如期或擱置都言之過早,推出「先行先試」計劃是希望避免爭議和研究下一步工作。有前官員就指若擱置計劃是背棄過去四屆政府的施政方針。 再有意見提出押後,甚至擱置垃圾徵費,擔心爭議阻礙政府發展經濟。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出席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後,重申希望觀察「先行先試」計劃數據,再作下階段部署。陳國基:「我們做這次『先行先試』就是避免爭議,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實際情況,大家不會說政府做事,市民有意見我們是會不知道的,或者市民有些地方不清楚我們不知道。如果有這個情況出現,這是不理想的。所以我們『先行先試』的目的就是這樣做法,希望準確知道市民想怎樣做。」 前環境局政治助理區詠芷在報章撰文,對擱置垃圾徵費言論感到遺憾,擔心引起社會分化,背棄四任特首的施政方針,反問「怎麼今天的我們想打倒昨天的我們」?她形容垃圾徵費從來都是負責任政府應積極考慮的施政重點。 有立法會議員就說支持政府透過「先行先試」計劃整合潛在問題。人大政協及全國性團體代表界(民建聯)陳勇:「試點的好處是當你試完看看有哪些利弊以及哪些地區是做得好。我們是支持政府做好這方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0日
前廳交流會|盧寵茂︰非港人可用跨境救護車、按機制收費 人手短缺亦可發揮優勢
【有線新聞】立法會舉行前廳交流會討論多項事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今年中試行的跨境醫療直通救護車非港人都可使用,指香港可以發揮醫療優勢。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陪同下進入立法會前廳,和多名議員交流,包括今年中試行的跨境直通救護車。盧寵茂會後說,不止港人可以使用有關服務,非香港人一樣都可以。盧寵茂︰「舉個例說香港有一些服務,可能我們附近的城市是不能夠提供的,舉例一些嚴重的心臟問題,或者一些兒童疾病、嚴重的病。其實香港是有醫療優勢,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我們要幫助附近的城市,要幫助這些居民,看不到為何要排這個可能性。」 被問及將如何計算收費,以及會否加重公立醫院的壓力,盧寵茂說會有機制跟從。盧寵茂︰「舉例說澳門的病人本身是需要來到香港接受治療,一些高難度的手術或治療我們是有機制收取,在公營醫療的成本及整個過程的費用。作為一個國際醫療創新樞紐,雖然我們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但是個別個案能夠發揮到香港醫療的優勢和能力。」 他又期望社會聚焦於如何改善醫療質量和安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0日
有議員倡國家發展成就館改設北都 楊潤雄︰仍偏向設於市區
【有線新聞】政府早前一度計劃改建科學館為「國家發展成就專館」,及後決定另覓選址。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改設於北部都會區內,當局說仍然偏向設於市區。 教育界(教聯會)朱國強︰「現時當局是否仍然堅持『國家發展成就專館』一定要設於市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以香港的展現方式將我們國家成就展現給遊客看,亦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其中一個我們希望可以說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一環。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打算在市區找地方建立這個館。」 另外,海防博物館將於9月改名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彰顯博物館的抗日歷史,並會與深圳合辦展覽講述東江縱隊在兩地的抗日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