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賓館被指亂放雜物 業界重申受監管:劏房才是「無皇管」
【有線新聞】屋宇署16年前已對華豐大廈發出消防安全指示。有住戶批評賓館及劏房業主不願出資維修。賓館業界希望政府提供資助,又指已經要滿足嚴格的消防要求,反指劏房才是「無皇管」。 田女士:「(你了解這要強制驗樓?)這個(強制驗樓)我都不知道,我們很少跟別人打交道,很少溝通。(沒人通知你們要驗樓或驗窗?)沒有。」 王先生:「很多賓館、劏房業主不願意夾錢,所以做不到維修,因為業權多,他們不願意夾錢,就沒有一回事。」 賓館業界說旅館業條例已經收緊,亦要符合相當嚴格的消防標準,希望政府提供更多支援。但他認為劏房無妥善規管,問題更大。香港旅遊業賓館聯合總會創會會長李嘉龍:「很多劏房的質素、生活環境很惡劣,可能有電線外露,廚廁共用。現在在新樓、豪宅不能辦旅館,只可以在舊式商住大廈。政府在大維修上面可否給予更多津貼、誘因,讓這些舊式商住大廈去做得更好。」 市建局表示,華豐大廈的法團早於2020年已申請市建局樓宇復修資助,兩年前獲批,但因未能落實工程顧問。今年2月第三度向市建局申請延期,意味施工遙遙無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學童患精神病人數急增 葉兆輝冀復常後緩和 議員促關注教育心理學家流失問題
【有線新聞】患精神病的中、小學生五年內增逾兩倍。去年中、小學匯報32宗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創5年來新高。有專家希望復常後情況能有所緩和,議員就關注教育心理學家的流失問題。 香港學生精神健康近年備受關注,教育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中小學2018/19至2022/23學年患精神病學生由600名,上升逾兩倍,至1,980名。小學和中學的數字每年都有增無減,其中中學2019/20的患病人數較上一學年增幅達逾八成。 身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認為,升幅主要受疫情影響。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葉兆輝:「因為我們在學童在成長階段時,學校生活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很希望復常之後,給予學童多一點的時間,再一次建立他們和朋輩的關係、和老師的關係,還有如何享受在學校的生活,我們相信應該情況會有改善。」 學童自殺個案亦有上升趨勢,中、小學懷疑自殺身亡個案由2019年的23宗,上升至2023年的32宗,是5年來新高。但教育心理學家人數由前一學年92人,減至上學年79人,流失了16人下只有3人入職。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自殺數字已響起警號,關注專業人員的人手問題。陳凱欣:「究竟是難以聘請,還是工作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稅務局:上財年至少314非港人買樓 按年增近一倍
【有線新聞】上個財政年度至少314宗非港人買樓,按年增加近一倍。 稅務局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去年4月至今年2月有超過38,000宗住宅物業買賣,當中314宗是非港人買家,成交金額共30億9,000萬元,較再上一個年度的168宗、涉款約16億元,增加近一倍。而去年10月起,外來人才置業稅項改為「先免後徵」,截至2月底,稅務局收到661宗申請,625宗獲批。另外有15宗外來人才申請「先徵後退」獲批。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海關破水上走私案 檢肉毒桿菌針等藥劑製品、市值約2,000萬元
【有線新聞】海關搗破一宗內河船走私案,檢獲2,000萬元受管制藥劑製品。 包括肉毒桿菌針、膠原蛋白針、胰島素注射筆等美容針劑,以及懷疑含有壯陽成份的人蔘糖,總數超過12萬件。海關上星期二在本港西北面水域,截查一艘駛往澳門的內河船,在其中兩個報稱食品及化妝的貨櫃內,搜出懷疑走私貨物。若成功付運,估計逃稅大約1,000萬元。海關又指貨物來源地是歐洲,付運過程中沒有溫度監控,行動中未有人被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警打擊詐騙集團 涉於內地招攬來港開戶 拘千人、涉款逾廿億
【有線新聞】警方過去三星期展開打擊詐騙集團行動,以涉嫌串謀詐騙、洗黑錢等拘捕過千人,涉及的款項超過20億。 被捕人士包括集團主腦、骨幹成員及傀儡戶口持有人,介乎14至89歲,主要涉及網上求職、投資及購物騙案。其中一個拘捕行動涉及一個跨境詐騙犯罪集團,不法分子先在內地招攬傀儡分批來港開設銀行戶口,犯罪集團會用以接收騙案贓款,之後再安排傀儡到銀行提取現金,金額由數萬至數十萬元不等,然後再用現金購買虛擬貨幣洗白犯罪得益。 警方提醒傀儡戶口持有人同樣要承擔罪責,提醒市民切勿借出銀出戶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澳門擬樓市全面「撤辣」 另暫停壓力測試、放寬非居民按揭上限
【有線新聞】澳門政府建議樓市全面「撤辣」,全面取消取得印花稅以及購買物業兩年內轉名的特別印花稅。 澳門金融管理局亦將發出指引,暫停貸款申請人壓力測試,非居民按揭成數上限放寬至七成與澳門居民一樣。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政府是考慮到近年各類型房屋供應充足,目前有條件取消徵收有關印花稅,又說政府可因應情況再推出不動產需求管理措施,以維持市場穩定。澳門特區政府早前已取消按樓價分級的按揭成數上限,亦不再向購買第二個住宅徵收5%的取得印花稅。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法院至今審逾2,500多宗反條例、國安案 過八成完成
【有線新聞】各級法院截至今年2月,審理2,500多宗反修例及國安案件,超過八成完成。 其中2,320多宗與反修例事件相關,九成三完成處理。至於國安案件有超過200宗,八成七完成。司法機構說2023年繼續有新案件提交法院審理,大部分排期今、明兩年審訊。這些案件由開展法律程序到審結,平均處理時間較其他刑事案長三成,介乎300至400日不等,甚至更長。司法機構會密切監察情況,切實可行情況下力求改善。而律政司本財政年度預留1.4億元,外聘大律師及律師檢控刑事案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九龍城潑水節移師公園今開鑼 檔主憂影響生意 市民:街頭熱鬧些
【有線新聞】九龍城潑水節活動開鑼。 活動今年被納入「18區日夜都繽紛」,一連三日舉行。位於賈炳達道公園的市集率先開鑼,共有40個攤檔售賣各種泰國及東南亞美食,球場中間則預留給周六舉辦的泰拳邀請賽。往年在城南道舉行的潑水活動周末才會上演,但因為去年有警員被潑水,今年移師到公園內舉行,須預先登記,設有300個名額。現場已架設圍欄準備,有市民認為影響氣氛。 市民梁先生:「氣氛應該沒有那麼好,如果在街頭會熱鬧一些,圍在球場裏面就局限了,沒那麼好玩。」檔主鄧小姐:「(記者:潑水活動由街頭移到球場,擔不擔心少了人玩水、影響生意?)應該會,始終在舊樓區內比較有氣氛,如果人們知道都會移師過來,因為只是隔壁,希望人們會懂得過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DSE|英文科開考「報到易」再出問題 有考生擔心受影響
【有線新聞】中學文憑試英文科開考,電子報到系統再出現問題,有考生擔心影響考試,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是程式測試系統負荷時出現問題。 這日輪到英文科開考,繼續有考生無法登入自行簽到的手機程式「報到易」,要轉為人手點,有考生擔心會影響考試。關同學:「只是第二節,第一份的時候沒事,昨天也是第二節(登入不到),今日也是第二節就沒有用了。(記者:會否覺得轉為人手較方便?)會,因為有可能用應用程式有時會忘記關機,響了就會影響考試。」 亦有考生認為轉為電子化是不能夠避免的事。梁同學:「這是考試前做的沒大影響,我覺得這程式遲早都會推出,遲早都會電子化,屆時不用把准考證放在枱上會方便一點。」 程式連日出現問題,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是測試系統負荷時出現問題。選委會界別(教聯會)議員鄧飛:「你做一個事前測試,只能是抽樣,你不可能真的做一個大數據測試,譬如假設現在有4萬個考生幾乎在同一時間登入,做測試不可能找4萬個帳戶在同一時段測試,這個尤其是要督導承辦商做好這方面工作。」 中文科星期四開考,多間學校反映「監考易」系統故障要改以人手紙本記錄考生,考評局就事件致歉,指已派員將程式更新至最新版本,同時會適當更新程式改善數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全運會|港未能承率滑浪風帆 楊德強:維港風速不穩定、欠觀眾席
【有線新聞】全運會組委會公布香港將舉辦的八個運動項目,包括劍擊、場地單車、七人欖球等,但沒有早前提及的滑浪風帆。全運會香港統籌辦主任楊德強解釋是考慮到香港的氣候和設備條件。 楊德強:「再三檢視天氣的資料,例如風速和水流,發現維港的風速不穩定,有時風大,有時風小。這個情況下舉辦大型的賽事,會引起很多實際的問題。例如那天的風力不夠,賽事就要押後甚至取消,對運動員和教練的準備是困難的。」 楊德強指維港沒有觀眾席、讓風帆下水等的設施,若要在香港舉行這項目要臨時搭建,不符合這次全運會的簡約原則。他指廣州舉辦過全運會、亞運等大型賽事,有較全面的場地和接待條件,因此讓香港和澳門優先選擇想舉辦的項目。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跨境救護車|議員憂加重公院負擔 盧寵茂:非病人選擇 料以港人為主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推出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非港人亦可使用,有議員關注會否加重公立醫院負擔,政府相信會用到相關服務的非港人不多,來港前亦必須醫護人員審批。 年中推出的跨境直通救護車服務不止適用於香港居民,非本地人一樣用得,多名議員關注會否加重本港的公立醫院負擔。新界東南(A4聯盟)議員林素蔚:「我們香港的公營醫療資源其實是十分緊張,在這情況下,如再承擔大灣區的患者可能進一步加劇本地醫療資源的緊張。」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議員邵家輝:「非香港的朋友來本港的醫療系統,我們的承載力是可以承載到多少。」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這個直通救護車服務不是基於病人的個人選擇,我喜歡來香港某醫院,那怕我本地有相關治療,不過我喜歡來香港醫治,特別是境外的非本地居民選擇來港治療,我要強調今次不是為此而設,第一是真正有醫學上的需要。」 盧寵茂又說每宗個案亦需要先由兩地醫生評估。盧寵茂:「我會強調這是少之又少,並非是普通的治療方案,如當地是可以提供的話,這些病人是不會用直通救護車過來,都是一些危急病人,只有香港才可提供優質及高難度的技術。舉例活體器官移植、活體肝移植,這是過往都有的例子,一些器官衰竭、急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2日
管制即棄塑膠|4.22實施 環保署:首六個月集中宣傳教育 屢勸不改才執法
【有線新聞】即棄塑膠管制本月22日實施,環保署說首6個月適應期,會集中宣傳教育,屢勸不改才會執法。 環保署署長徐浩光:「是否不知道,還是做不到,會了解情況。如果有困難會幫助,每次工作都會記錄在案,記下原因,再去巡視時會看看是否有改善。有需要會發勸喻或警告信,之後才會因應實際情況執法。」 署方1月到4月期間走訪了兩萬間中小型食肆,兩成已轉用非塑膠餐具;適應期內會主動巡視食肆、零售商店及酒店等,了解業界的困難後才會執法。第二階段擴大管制範圍就會視乎市場上有否足夠替代品供應,再決定實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