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沙田T4主幹路撥款抽起|議員冀交代實質數據 林世雄:會「潤飾」補充文件
【有線新聞】沙田T4主幹路工程早前因造價爭議抽起撥款申請,政府近日約見議員游說,有參與會面的議員指政府計劃下月初恢復在財委會審議,但未有具體交代能否削減造價。 連接沙田路及城門隧道公路的T4主幹路工程,因為造價近72億元,引來部分議員質疑。政府上月在財委會臨時抽起撥款申請,相關官員近日再約見議員游說「轉軚」,反對撥款的張欣宇是其中一人。張欣宇:「我想他們會看看整個項目範圍要做的內容,當中有沒有可以調整的地方,但他們溝通過程中其實沒說得那麼具體。工程到這個階段,我們不是要討價還價,你減少少便通過,最後『埋單』。對於原則、價值、對社會效益是我最關注的部分,目前要求政府給進一步數據。」他又引述對方指計劃下月重新提交財委會審議。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亦在立法會再就造價解畫,「造價與現時一般其他相類似項目其實相差無幾,這方面當然大家、議員對於造價的關心,我們會繼續研究。」 選委會界別(新民黨)議員黎棟國:「對於擠塞會有何程度上改善,要些實質數據,讓我們知道政府花這麼多錢得到甚麼效果。」林世雄:「2041年後大埔路段其實都承受到、可處理得到,我們再上財委會前會將這些補充文件內容再度潤飾。」 當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簡約公屋|3萬單位營運費料約44億 房屋局:費用「三合一」 包社會服務及基本設施
【有線新聞】房屋局估算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營運淨開支約44億元,平均每單位每月用1,000元維修保養。有議員關注費用太高,當局指營運合約是「三合一」,除了用於物業管理和保養維修,亦會提供社會服務及基本設施。 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預計明年至2027年第一季陸續落成,房屋局估算營運淨開支是43.9億元,又預計平均每個單位每月要用1,000元作日常管理和維修,平均每呎要花3.7元。九龍西(民建聯)議員鄭泳舜:「始終簡約公屋是新單位,是否要那麼多管理費?,日後管理費是否要轉嫁至租戶承接?如是,對他們壓力很大。」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現在的策略是『三合一』,甚至更多元素合於一身 。不單包括清潔保安、維修保養,還有提供服務。(例如)在小欖會安排巴士站、四條巴士線,或在小欖前有類似海濱長廊,居民都認為開放讓大家跑步、散步也是好事,都會將營運費放在項目內。」 當局亦提到簡約公屋一至二人單位佔約七成,三至四人及四至五人單位分別佔兩成及一成。九龍西(西九新動力)議員梁文廣:「在劏房的家庭或居民,很多未必是一、二人為主,可能是兩夫妻再加一名孩子,將來真的較多三、四、五人以上的家庭申請簡約公屋,是否可很容易將這些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成立鐵路署沒下文 議員追問進度:等運到? 林世雄稱要留意未來工作量
【有線新聞】政府2021年提出設立鐵路署加強監管鐵路,當時預計2022至23年度成立,至今未有下文,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上有議員追問進度。 選委會界別議員陳紹雄:「遲遲不成立鐵路署,最新人手編制竟然增加,可否請政府解釋為何鐵路署一直未能成立?」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北都鐵路辦事處剛剛成立不足一年,我們想看看情況怎樣。」 陳紹雄:「你尋找甚麼條件才是時機成立鐵路署?北都鐵路辦事處成立一年,我真不明白你等甚麼?等運到?」林世雄:「很小心看看現時我們工作量和未來工作量及成效,大家對於加位比較緊張,所以我們要看得清楚些。」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上年度批逾3億元資助體育文藝盛事 M品牌佔逾半 本財年擬撥2億辦國際體育賽
【有線新聞】政府上年度批出逾3億元資助舉辦體育或文化藝術盛事,預計今個財年將撥款2億舉辦體育賽事。 文體旅局向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提交文件指,2023/24年度M品牌計劃及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共批出逾3億元資助,其中M品牌計劃的18項目批出了1.97億元,創過去五年新高。局方預計將於2024/25年度撥款約2億元資助20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包括4項已獲批的三人籃球、棍網球、棒球和跆拳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政府5年開發116個手機APP 一程式下載破千萬 個別維護成本逾32萬
【有線新聞】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說過去5年各局及部門共開發116個流動應用程式,當中38個已下架。 局方向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提交文件指下架的流動應用程式,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一日一問《基本法》」程式;而最多人下載的應用程式是「我的天文台」,主要為用戶提供天氣資訊,有1,100萬次下載,「醫健通」有320萬次。另外屋宇署推出的「強制驗樓/驗窗錦囊」每年程式的維護成本超過32萬。資科辦要求各個部門定期檢討程式是否切合用戶需要,能否達致預期成果及成本效益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美對華展開新一輪貿易301調查 中方:有違經濟常識、一錯再錯
【有線新聞】美國貿易代表署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展開301條款調查,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收到來自鋼鐵業等5個全國工會請願,指控中方以不公平和非市場手法試圖主導海事、物流和造船業,決定啟動全面調查,並已要求與中方磋商。 中國商務部指美方將正常貿易活動曲解為損害美國國安和企業利益,將自身貿易問題歸咎於中國,缺乏事實根據,有違經濟常識。商務部指美國上屆政府啟動對華301調查並對華加徵關稅,已被世貿裁定違反規則,現時出於政治需要再發起調查,是一錯再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擬向中國進口鋼鋁收三倍關稅 拜登:中方補貼是作弊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拜登說有意大幅增加中國進口鋼鋁關稅。 美國總統拜登:「中國生產的鋼鐵遠超國內需求,結果向全球市場以低價傾銷多餘的鋼鐵,價格低得不公平,因為中國鋼鐵企業不需要擔心盈利,中國政府對他們提供大量補貼,他們不是競爭,而是作弊,我們已經看到對美國的損害。」 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匹兹堡的鋼鐵工會演說,提出有意指示貿易代表戴琪研究將中國進口鋼鋁關稅增加至目前的三倍,又說不擔心大幅加徵關稅會影響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拜登說要與中國保持健康的競爭,不是尋求衝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8日
管制即棄塑膠|零售商憂未能「散貨」 轉賣環保餐具惟反應一般 淘寶未禁制不合理
【有線新聞】即棄塑膠管制有半年適應期,有塑膠餐具零售商轉型售賣環保餐具,同時把握時間「散貨」,擔心塑膠產品最終要棄置堆填區。 塑膠零售商負責人張健龍:「14歲開始跟爸爸工作,至今40多年,以前賣膠袋兼及塑膠用品,養起我們一家人。」外賣盒、膠餐具,在深水埗這間小店應有盡有,但隨着即棄塑膠管制實施,這些塑膠用品很快要走進歷史。張健龍:「一定會不能完全清貨,做生意一定有貨尾,貨尾就是損失,大家都用不到,唯有棄置堆填區,無辦法。可以回收的盡量回收,我都不想,我是真金白銀買回來。」 負責人3月份就適應期內可否出售剩餘的膠餐具曾向環保署查詢,環保署之後回覆說「盡量不要」。 要保着爸爸傳承下來的小店,龍哥都要想辦法走塑轉型,幾個月前引入環保餐具「試水溫」,售價較膠餐具貴一倍,但反應一般。新法例下,非本地的網上平台不受規管,意味市民仍可從淘寶等內地或海外平台,繼續購入傳統膠餐具。張健龍:「很多人都感覺不合理,我沒有辦法,制定法例的人不是我。」 環保署說法例只針對製造、銷售或供應即棄塑膠的行為,一般市民不會因購買及使用而犯法。明白商戶可能仍有一些即棄塑膠產品庫存,已給予業界六個月適應期容許商戶處理累積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7日
鄧桂思案|解剖醫生:敗血症為直接死因 ICU醫生:長期臥床插喉增感染風險
【有線新聞】2017年聯合醫院醫生開漏藥導致病人鄧桂思死亡的事故,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和解剖醫生作供,指鄧桂思直接死因是細菌入血引致敗血症,又指鄧桂思長期臥床,要插喉及用輔助機器,增加感染風險。 為鄧桂思解剖的醫生陳雙煒讀出解剖報告,指鄧桂思急性肝衰竭,要接受肝臟移植,其後出現機化性肺炎和胸腔積液,最終細菌入血引起敗血症,是導致鄧桂思死亡的直接原因。 代表林治崑和陳小劍的大律師問陳雙煒知不知道鄧桂思的肝衰竭是由自身免疫肝炎,還是乙型肝炎再激活所致。陳雙煒指他解剖的是第二次移植的肝臟,找不到足夠線索。 鄧桂思離世時,深切治療部當值醫生黃世權指鄧桂思的腎衰竭和肺衰竭都是由肝衰竭引起,她肺部受細菌和真菌感染,要用人工肺、插喉和胸腔引流管等。黃世權又指長期臥床、使用輔助機器、換肝後免疫力受抑制等因素都增加鄧桂思的感染風險。 黃世權指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護士跟病人比例一比一,鄧桂思需要較多支援,所以每日由三更護士照顧。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7日
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辦捐血日 尚海龍︰冀活動助融入香港
【有線新聞】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舉辦捐血日活動。 捐血活動在灣仔入境事務大樓捐血站舉行,多名經高才通計劃來港的人士響應,衞生署署長林文健亦有到場支持。協會理事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說,政府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獲批高才通簽證的人已在香港找到工作,相信這個比例會越來越高,希望今次活動有助他們融入香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7日
印尼僱主協會訪港晤李家超 擬設家族辦公室 稱23條、迪拜王子風波無損投資意欲
【有線新聞】印尼僱主協會代表團訪港,與行政長官李家超會面,協會指期望探索投資機遇,又認為《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及迪拜王子阿里風波,都沒有影響印尼商界在港投資意欲。 代表團20名成員星期二抵埗,第二天行程與行政長官李家超、商經局局長丘應樺會面。商會指這次是應李家超去年到訪印尼時的邀請,訪港尋找投資機遇,並打算在港成立家族辦公室。迪拜王子阿里早前宣布押後來港設立家族辦公室,協會指不會因個別事件減低投資意欲,印尼僱主協會主席Shinta Kamdani︰「我們不會在意或考慮個別負面消息,有很多印尼企業不清楚香港能提供甚麼及香港如何成為進入內地的跳板,事實上在香港成立辦公室能為企業增值,這就是我們希望展開的工作。」 被問到投資規模有多大、涉及甚麼行業,協會只是說這次訪港只屬觀察性質,未有確實規模。對於有意見指上月生效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會減低外商投資意欲,協會認為相關法例能為社會帶來穩定。Shinta Kamdani︰「我認為向前看才能帶來信心,所以我們這次組織了代表團訪港,親身來了解是相當重要,很多人不清楚國家安全相關的法例已經通過並生效,現在只是印尼與香港關係新篇章的開端。」 代表團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4月17日
10環團批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史上最差」 發展局:按法例要求評估 確保生態沒淨損失
【有線新聞】綠色和平、長春社等十個環保團體聯署批評新田科技城的環評報告粗疏,多處懷疑違反法定要求,包括在環評途中擴大發展規模但無重啟環評程序,促請環諮會建議環保署否決報告。 環境諮詢委員會下星期討論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綠色和平、長春社、觀鳥會等十個環保團體聯署去信環諮會,批評報告最少35處懷疑違反法定要求,包括項目在環評途中擴大規模,計劃填平多90公頃魚塘。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周藹銓:「如此大規模增加的話應該重啟環評程序,因為我們當時是就小的規模提供意見。我們特意找過往紀錄,這些記錄全部都是政府主導的發展項目,曾經在發展規模和範圍有改動,但政府有就這些改動重新做環評概要。」 他們又說生態調查遺漏了歐亞水獺等重要保育物種,應該重做調查。而報告有最少27項嚴重的技術評估和數據錯漏,包括調查未完全覆蓋受影響濕地,低估對黑臉琵鷺等鳥類的影響。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今日這份環評根本差到一個地步,連最基本討論都帶不出來,所以我們稱之為『史上最差的濕地法定環評』。如果通過一份錯漏百出、千瘡百孔,一點也不科學的,以及很多地方不達標的環評,其實很大機會會步高爾夫球場的後塵,有可能招致司法覆核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