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長沙灣有私家車著火焚毀 司機及時逃生
【有線新聞】長沙灣有私家車著火焚毀,司機及時逃生。 涉事私家車嚴重焚毀,下午3時許,私家車沿連翔道往尖沙咀方向行駛,駛到南昌站對開,司機發現車頭起火,於是落車報案,消防到場開喉救熄。經調查後,不排除機件故障引致起火。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管制即棄塑膠|約七成外賣客「走餐具」 環境局:令人鼓舞
【有線新聞】環境及生態局指有連鎖餐廳反映,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實施後約七成外賣顧客「走餐具」。 局方在社交網站指初步反應令人鼓舞,認為香港正建立「走塑」文化,他們又回應坊間的質疑,說紙、木和竹是可再生材料,較由石油提煉的塑膠環保,但強調自備餐具才是減廢的治本方法。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李家超等官員舉行集思會 特首:現在是發展經濟最佳時期
【有線新聞】行政長官李家超等官員舉行集思會。 出席的一眾主要官員及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就香港經濟發展的策略性部署交流和討論,李家超說現時社會普遍安全穩定,是發展經濟的最佳時期,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必須創新、創造、應變、懂變,要利用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讓香港獲得最佳的經濟發展和商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西貢的士與私家車相撞 五人受傷 大網仔路一度全線封閉
【有線新聞】西貢有的士與私家車迎頭相撞,五人受傷。涉事的的士與私家車,車身嚴重損毀,泵把鬆脫。 事發在中午12時許,的士沿大網仔路行駛,駛到近早禾坑碼頭對開,與對面線一輛私家車迎頭相撞,的士司機被困車內,救援人員到場將他救出,與另外四名受傷乘客分別由救護車送院治理。受意外影響,大網仔路來回行車線一度全線封閉,導致交通受阻超過兩個半鐘。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海關辦體驗日 今年料聘90督察 參加者稱「穿梯」難度大:平時做運動都少遇到
【有線新聞】海關招聘90名督察,下星期四起接受申請,海關學院舉行體驗日,向有意投考的人簡介體能測試等要求。 立定跳遠、八百米跑、靜態肌力測試,市民來到屯門海關學院的招聘體驗日,試一試投考要通過的四項體能測試。在紀律部隊的體能測試中,穿梯是海關獨有,測試考生身手是否靈活,勝任檢查船艙等工作,在18秒內完成穿梯就可獲得滿分,市民都說這項挑戰最大。 考生雷小姐:「好像很需要靈敏性,平日穿梯這項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就算做運動都很少遇到,這也是我第一次嘗試穿梯,感受到都頗高。」 考生鄭先生:「基本法及國安法方面,我自己是有參加政府的綜合招聘考試及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我亦是成功通過。」 體能測試的合格率一般有八成,但還要過筆試、面試等幾關,有師姐分享秘訣,說要身心都做好準備。見習督察謝紫晴:「每日抽時間訓練體能,我鼓勵將來的考生不要『臨急抱佛腳』,多看時事會有幫助,我鼓勵大家看不同新聞報道,多看不同資料,最重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海關下星期四起至6月5日招募督察,預計聘請90人,海關學院院長黎景豪 :「2023年的招聘活動大約有7,500人投考,較前一年上升七成,今年希望有志加入海關的人士把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九巴新款雙層電巴投入服務 車價較柴油巴士貴逾五成 盼政府增資助
【有線新聞】九巴首批新款雙層電動巴士投入服務,行走112線來往北角及蘇屋邨。 新款雙層電巴由英國車廠生產,特別因應香港道路環境設計,為該型號全球首部投入服務的電巴。九巴現時有52輛雙層電巴,當中有10輛為新款,並指未來會繼續擴充電巴車隊,但電巴車價較傳統柴油巴士貴最少五成,未來若要進一步增加電巴數量,九巴希望政府增加資助。至於未來的票價調整,九巴表示會考慮各個因素。 九巴傳訊及公共事務部主管簡學悕:「不論在油價方面、人工成本方面,以至其他各方面的成本,都有上升過一段時間。在加價幅度上,我們一定會考慮市民的負擔能力,我們考慮負擔能力及可持續需要後,才會申請加價。」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蕭澤頤:去年全港騙案總損失91.8億元 每13分鐘有1宗騙案
【有線新聞】少年警訊舉行創新科技大賽,鼓勵培育科技人才。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出席頒奬禮。 比賽以智慧城市為主題,有近170間中小學、約1,600名學生參與。學生以STEAM知識,就出行、生活、環境及經濟四方面提出創新可行的方案,並加強對資訊安全風險的認知,避免墮入網上陷阱。 蕭澤頤:「香港在2023年騙案總損失金額達91.8億港元,即平均每日損失2,500萬,每13分鐘就有一單騙案。希望大家聽到這個訊息後,不要覺得騙案和自己距離很遠,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想辨法,善用科技推廣防騙訊息。」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張舉能委任三名資深大狀 曾參與七警案、龔如心遺產案 寄語要做好榜樣、捍衛法治
【有線新聞】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委任三名資深大律師,寄語他們要做好榜樣、捍衛法治,今年首次有夫婦同時獲委任,女性比例亦較男性高。 委任儀式早上在終審法院舉行,今年有三人獲得委任,分別是駱敏賢、蔡一鳴和劉恩沛,他們各有不同的專業範疇。蔡一鳴專長是刑事法,曾在七警案中,代表時任總督察黃祖成,他指23條立法不會影響他們的工作。資深大律師蔡一鳴:「23條是法律的一部份,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繼續奉公守法,其實是一樣的。我們現時最重要的任務是維護法治精神,我們香港多年都是建基於很強的法治精神。」 駱敏賢執業範圍是公司法、遺囑認證及信託等,曾在龔如心遺產案中代表陳振聰;而劉恩沛的執業範圍,為一般民事法及商業法,父親是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 張舉能在委任儀式上指,資深大律師是《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下傳承的寫照,亦是法律界後輩後的明燈,寄語他們要做好榜樣、貢獻社會,亦要敢言反駁企圖破壞法治的人。林定國則特別祝賀蔡一鳴和駱敏賢,成為香港第一對同時獲委任的夫婦。 張舉能指,委任時會考慮他們對法治以至香港未來的貢獻,而今年是第一次獲委任的女資深大律師較男資深大律師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牙醫修例|有學生倡設過渡期 有議員質疑急切性:不加入就醫死人? 醫衞局︰去年已試行
【有線新聞】立法會舉行公聽會聽取公眾就增設牙科畢業生實習期的意見,有牙科學生、牙醫及議員質疑是否有增設實習的急切性,建議設立過渡期。政府說事前已詳細解釋細節,各項實習的資源亦已準備好。 正在審議的新修訂《牙醫註冊條例》,計劃最快明年增設為期12個月的實習期,不少人質疑未有事前諮詢持分者。港大牙科醫學生林晴曦︰「對於我們,即是2025至29年的畢業班同學來說,在入學前對實習期是並不了解。」牙科醫學會前會長王志偉︰「港大牙科學生都是精英尖子,他們一般都是有能力選擇其他學系例如醫科,在作出這個影響一生一世的決定前,是否應該讓他們清楚知道有多一年的實習期?」 有學生及議員質疑是否需要急於在明年便增設實習。港大牙醫學院學生余家藴︰「這是對牙科業界一個很重大的改動,對實習機構的人手、資源及負擔,懇請各方在實施實習期前設立過渡期。」醫療衞生界林哲玄︰「是否今天已去到再不加入、不好好訓練牙科學生,畢業出來執業便會醫死人?如否,是否有這麼急切的需要要求正就讀、將近畢業的學生,即時要做一年的實習呢?」 政府回應指加入實習要求並非近日才提出,細節事前已詳細解釋及試行。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麥子濘︰「衞生署方面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家國天下|傳統舞獅頭紮作全手工 四工序顯手藝 雄獅樓師傅開班冀傳承
【有線新聞】獅頭紮作技藝於2014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紥獅頭、畫花紋到為獅頭裝飾都是全人手製造。 在中國傳統的喜慶日子都會有舞獅助慶,獅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祥瑞靈物,可以驅邪降福,在吉祥的日子舞獅就可以祈求消災除害、求吉納福。香港雄獅樓美術扎作藝術總監許嘉雄︰「現在現代的舞獅不單止喜慶,譬如要開張、打鑼打鼓,任誰也知道你開張。新年有舞獅採青,很有節日氣氛,所以現在舞獅是沒有規限,任何活動你也會見到舞獅。」 多了舞獅活動,舞獅用的獅頭需求也增加。獅頭多數是由紙紮而成,舞獅的普及間接帶起了紮作技藝,傳統的獅頭紮作有4個步驟,有「紮、撲、寫、裝」。「紮」的首要步驟就是要把竹囊紮出來,先開竹篾、然後就定好獅頭的架構,再以紗紙及竹皮定固接口。第二個步驟是「撲」,意思就是將紗紙塗滿漿糊,然後一張張貼上竹篾,貼好了整個架構就固定好,初步呈現出獅頭的形態。下一步就是「寫」,就是由師傅為獅頭上色及畫上花紋。最後的步驟就是「裝」,故名思義就是為獅頭裝飾,裝上各種配件,如眼珠、生絲球、額頂鏡片等,完成後就得出一個完整的獅頭。 許嘉雄︰「『紮』對我而言是最難,亦都是最重要,如果這個步驟做得不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關日華:冬季流感仍上升 倡兒童須接種流感疫苗
【有線新聞】今季流感累計有4宗兒童死亡個案,有專家指冬季流感活躍,仍處於上升趨勢,稍後有可能與夏季流感銜接,呼籲市民接種疫苗以預防重症及死亡,又建議將流感疫苗列入兒童必須接種的疫苗。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病毒入侵身體後,特別是入侵神經中樞系統,不單入侵腦部,亦會產生細胞因子風暴,很多身體器官,同時間有免疫系統反應。這些急性、壞死性腦病或腦炎,其實死亡率有七成,即是十名兒童患病有七個會死亡。即使康復亦會有永久性殘障出現,絕對是不簡單,希望家長要留意,做到一些方法預防到這些情況出現,其實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流感疫苗。」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11日
蔡若蓮︰生活成本高學生拒留港 需提供更多青年宿舍等支援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香港成為教育樞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要為海外留學生提供更多支援。 蔡若蓮在電台節目說早前訪問澳洲時,有當地留學生說澳洲生活方式吸引他們,畢業後會留在當地發展。她亦收過海外留學生反映,香港高生活成本令他們對留港升學卻步,她認為要更努力提供更多青年宿舍等支援海外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