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鴨脷洲吊臂車傾側 一工人跌傷送院
【有線新聞】鴨脷洲有吊臂車傾側,一名工人受傷。 吊臂車車身傾側,凌空離開地面,吊臂橫臥花槽,勞工處人員到場調查。現場在海怡半島海豐閣外,上午十時許,吊臂車將斗吊至大廈平台準備進行清潔,期間車身突然傾側。40歲工人失平衡跌倒,腰和下顎受傷送院,警方列作工業意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七人欖球|明年移師啟德體育園舉辦 園區設逾70餐廳、餐飲攤位
【有線新聞】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明年起移師新落成的啟德體育園,署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劉震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體育園主體結構大致完成,會和主辦方密切聯繫,確保場地滿足各項需要。 劉震:「在園區中有70多間多國美食及九間美食海灣的多元化概念餐廳,亦可按活動需要安排流動餐飲攤位,相信足以應付不同賽事或不同表演項目需要。當然我們會與香港七人欖球賽主辦方密切聯繫,確保場地滿足到他們需要及觀眾需要,有需要的話會考慮不同的應變方案。」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陳茂波將訪法、美 介紹香港營商優勢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訪問法國及美國。 陳茂波晚上會啟程到法國巴黎出席「粵港澳大灣區-歐洲經貿合作交流會」,期間還會跟當地政商及金融界會面,介紹香港營商優勢及發展機遇,亦會到訪企業,探討來港開展業務和合作。陳茂波下周一會轉赴美國,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與廣東省及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一同出席下周三的「中美灣區對話」,隨團還有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等。陳茂波期間還會出席三藩市經貿辦等舉辦的午餐會,向當地商界介紹香港商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下月舉行 續舉辦「扮嘢大賽」 星光大道設餐飲檔
【有線新聞】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下月15日、16日再度在尖東海旁舉行。 邀請賽設17項賽事,有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共170多支隊伍參賽,又會繼續舉辦備受歡迎的「扮嘢大賽」,15日當晚設有海上煙火表演,另外6月10日端午節晚上有無人機表演。旅發局會在兩場表演前,於灣仔海濱免費派發雪糕,亦會在尖沙咀星光大道設消暑餐飲攤檔,旅發局預計可以吸引13萬人參與。 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希望提升所有旅客、市民的參與,以配合整體的氛圍,所以我們都多了很多部份,有無人機表演、煙火表演,亦加入美食攤檔,其他打卡點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海防博物館將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重點介紹抗戰歷史 議員批沒配合主題、改名了事
【有線新聞】即將改設的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有議員認為展品和設施沒有配合抗戰主題翻新,批評只是改名了事。 海防博物館9月改設為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重點介紹抗戰歷史,四個抗日歷史展廳會組合成抗戰主題展廳,會增設互動展品和播放抗日電影選段,包括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明月幾時有》 以及《等待黎明》、《淞滬抗戰紀實》。選委會界別(教聯會)議員鄧飛:「剛才提到三套電影,我自問也是戲精,但是三套也未看過。」 有議員不滿新館名稱,又有人擔心換湯不換藥。 選委會界別議員陳曼琪:「好像只將海防館改名和簡單加匾額便完事,沒有正視大隊現有佈局和展品陳設極零散分布在不同展廳,這個是不顯眼兼不夠尊重的問題。」 港島東(工聯會)議員吳秋北:「海防博物館的內容大多數是英國統治的軍事設施,如何做海防?為甚麼還要用這個殖民色彩名稱命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 『海防』本身是中性字眼,現在我們博物館有關海防的內容已盡量改用國家的視覺出發,如何講述幾百年前海防的故事。」 有議員建議舉辦特別展覽紀念歷史事件。選委會界別議員梁毓偉:「今年正正是林則徐硝煙185周年,當局會否考慮設立特別展覽,與內地有關鴉片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單程證配額使用回復疫前水平 政府料跨境婚姻佔比持續
【有線新聞】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單程證配額使用率回復疫前水平。 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單程證配額使用情況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過去數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明顯減少了。隨着香港與內地復常,單程證持有人抵港人數,2023年回復至平均每日112人,貼近疫情之前2018年的116人以及2019的107人的水平。過去十年跨境婚姻佔了香港註冊婚姻約三分之一,隨香港與內地通關安排更便捷,兩地交流更頻繁,政府相信跨境婚姻的佔比會持續。因此長遠而言,這個趨勢需要留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駐英經貿辦案|被告Matthew Trickett伏屍公園 據悉被起訴後圖自殺 檢察官曾要求還柙被拒
【有線新聞】在英國被控違反英國國安法的其中一名被告特里克特,被發現伏屍公園,警方稍後驗屍確定死因。據報他被落案起訴後,曾經試圖自殺,檢察官要求將他還柙被法庭拒絕。 英國泰晤士河谷警方發聲明,周日下午5時左右接到報案,一名男子倒臥於伯克郡梅登黑德一個公園。警方到場為他急救,其後證實死亡,稍後會驗屍確定死因,暫時列作死因不明,呼籲目擊者提供資料。涉案的公園仍然部分圍封,門外有警員駐守。 警方確認死者是37歲男子特里克特,曾經在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服役,亦曾在希斯路機場任職邊防人員。他涉嫌違反英國國安法,早前被起訴獲准保釋,要定時到警署報到。他的家人發聲明哀悼,希望傳媒尊重他們的私隱,律師亦感到震驚。英國傳媒報道,檢察官在案件提堂時說,特里克特知道被起訴後,曾經試圖自殺但被及時阻止,因此在庭上申請將他還柙,不過被裁判官拒絕。 特里克特和另外兩人,分別是38歲的衛志良和63歲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袁松彪,他們被控協助海外情報機關,由去年12月至今年5月蒐集情報和進行惡意監控,對象包括被香港警方通緝的羅冠聰和蒙兆達等;另外亦被控一項外國干預罪,指三人在本月1日,試圖闖入一名移英港人在約克郡的住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管制即棄塑膠|政府指約七成食肆已轉用非塑膠餐具 主要大型連鎖食肆已全面轉用
【有線新聞】管制即棄塑膠一個月,政府指約七成食肆已轉用非塑膠餐具。 環境及生態局在社交網頁說,走訪超過7,000間食肆,適應期的首個月已有約七成轉用非塑膠餐具,主要大型連鎖食肆更已全面轉用,仍未轉用的食肆主要是希望在適應期內,用完受規管產品的存貨,只有少部分仍在尋找合適的替代餐具供應商。局方又走訪超過5,000間零售店、酒店和賓館,符合新法例要求的比例更超過九成。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消防條例修訂|議員倡罰款兼判囚:香港人出名唔怕罰錢 保安局:擬加入個人刑罰
【有線新聞】政府指爭取七月向立法會提交草案,修訂《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有議員建議罰款以外須判監,當局說正考慮。 新界西北(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其中一個例子是安裝防火門,現時新門是13,000元,竟然只罰款16,000元。今次罰則由5萬元提升至10萬元,我當作他將來由16,000元提升至32,000元,賠率還是2.5:1,大部分人都會博。你知道香港人出名不怕罰錢,最怕坐牢。」 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我們就其中一些部分,譬如阻礙法團進行維修工作或業主蓄意阻礙或不配合的話,現時正考慮就此加入個人刑罰,包括監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世界幣收集巿民虹膜及面容影像 私隱公署裁定違例:超乎適度、已要求停止收集
【有線新聞】虛擬貨幣世界幣Worldcoin掃瞄巿民虹膜及面容影像驗證身分及製作編碼,私隱專員公署認為收集的資料並非必需,而且保留期長達10年,裁定違反私隱條例。 私隱專員公署人員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到世界幣在油麻地、數碼港等6個營運點放蛇,之後再持法庭手令調查,發現機構會向參與人士掃瞄虹膜、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驗證身分及製作編碼,註冊後才可定期免費獲得虛擬貨幣世界幣,共涉及8,302名參與者。 公署認為項目收集面容及虹膜影像並非必需、而且超乎適度,又指世界幣不公平地收集個人資料,私隱聲明和生物辨識資料同意書欠缺中文版本,職員也不會告知參與者披露生物辨識資料的風險。資料會保留長達10年,用作訓練核實身分程序的人工智能模型,公署認為時間過長,實屬過度保留,裁定違反私隱條例。已向世界幣發出執行通知,要求停止以虹膜掃瞄裝置收集巿民虹膜及面容影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入境處油麻地拘15名「黑工」 檢17張假身份證
【有線新聞】入境處在油麻地拘捕15名非法勞工。 入境處人員押走被捕的懷疑黑工,他們早上在油麻地新填地街一個劏房拘捕4男11女,年齡28至61歲,當中四人非法入境,其餘逾期居留,最長逾期達六年半。初步調查相信有人租用劏房作為黑工宿舍,再安排他們做洗碗、清潔雜工及樓面等工作,時薪約50至80元,行動中檢獲17張偽造身份證。 入境處特遣隊副指揮官陸佩賢:「關於偽造身份證質素,質素是很差的,顏色浮起來,基本上肉眼一看已很容易分辨真偽。很多照片的印刷是較粗糙,有些痕跡也浮出來,肉眼都可以分辨得到。有部份的被捕人士都是使用這些偽造身份證求職,亦曾上過班,入境處稍後會調查涉及哪些公司或機構。」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2日
駐英經貿辦案|37歲被告伏屍公園 陳茂波不評論事件 經貿辦:續履行職責
【有線新聞】英國早前以國安法起訴三名男子,涉嫌在當地為香港從事情報工作,其中一名被告、37歲男子特里克特被發現伏屍一個公園。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不評論事件,案情指經貿辦曾轉帳予涉案人士,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不評論網上傳言。 陳百里:「經貿辦功能和角色是要負責聯繫當地政府部門、當地智庫、工商界朋友和社會各界等,提升香港與當地經貿關係、投資關係,以至加強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所以未來我經貿辦同事會繼續無畏無懼、不偏不倚、合規合法地履行職責,推廣香港的獨特優勢,說好香港故事。我對剛才或網上一些流傳、揣測甚或一些無稽指控,我在此不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