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垃圾徵費|消息:政府不會如期8.1實施 綠色和平:可先分階段特定處所實行
【有線新聞】消息指政府不會如期八月推行垃圾徵費,有環保團體認為是不負責任。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我不同意這是一個務實的做法,反而放棄了這個可以解決香港20年以來垃圾管理的契機,自己也不開始以身作則做垃圾徵費。單單只是兩個月的先行先試,完全同意政府可以分階段在8月1日某些處所先實行,讓別人可以看到一個榜樣和例子,也表示政府有決心去改善垃圾問題。另外也說了很多年,生產者責任是必不可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以哈戰爭|拉法難民營遭空襲最少50死 以軍認責:行動針對哈馬斯
【有線新聞】拉法一個難民營遭空襲,至少50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難民營遇襲起火,加沙當局指,死傷者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哈馬斯形容是屠殺,要求美國為軍援以色列。負責以軍證實空襲拉法,指行動針對哈馬斯,目標殺死了兩名高層成員。強調是基於準確的情報,但留意到有平民傷亡的報告,正進行調查。 以色列中部周日亦遭哈馬斯導彈襲擊,特拉維夫響起警報,全部導彈被防空系統攔截,或落入田野。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雲南、老撾邊境設全國第二個跨境經濟合作區 梁振英:香港可擔當「超級聯繫人」
【有線新聞】接壤老撾的雲南磨憨目前正施工,建設中國第二個與鄰近國家共同建立的跨境經濟合作區,有港商到過當地考察,希望當局為落戶創業或投資的香港企業提供優惠待遇,兩地聯手更好地開拓東盟市場。 磨憨位處雲南最南端,是與老撾磨丁接壤的邊境小鎮。中老兩國正共同建設跨境的「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中國希望將其打造為國際口岸城市,吸引粵港澳、長三角等地區的企業投資。 在經濟合作區內的南坡國際產能合作區正大興土木,這裏是未來進出口加工產業合作的基地。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率領10多名香港貿易服務業、物流等領域的學者和機構代表到當地考察。 隨團廣西香港商會會長潘家穰是本港供應鏈集團創辦人,他指,港企日後可以善用雲南和附近省市、自治區的區域優勢,聯手拓展市場。潘家穰:「如果取道內地,例如廣西,因為他已有多年與東盟國家打交道的經驗,雲南如是,若他們有基礎我們可以借用,我們又可以節省時間和溝通成本,我們又可以做成生意,可以捕捉到一個新的、本來不屬於自己的一個機遇。」 梁振英認為,香港有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提供高效率、高效益的服務,擔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外地的客人無論賣或買,他很願意通過香港跟內地做生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衞生署聯同博愛醫院推免費耳穴貼試用 冀提高戒煙成功率
【有線新聞】今個星期五是世界無煙日,衞生署就將6月定為戒煙月,會聯同博愛醫院推出免費耳穴貼試用計劃,期望透過中醫療法提高戒煙的成功率。 要成功戒煙,除了有決心,總要有些輔助工具。中醫就為為想戒煙的人提供多一個選擇。博愛醫院轄下48間中醫診所聯同衞生署向有意戒煙的人士提供「王不留行籽」耳穴貼,貼在戒煙者耳朵的穴位。 博愛醫院註冊中醫師鄧欣恩:「針灸或者耳穴其實正是在刺激穴位,然後對大腦產生一個刺激,令他分泌一些荷爾蒙、一些肽類的物質令到他可以取代尼古丁,依附大腦中的感應器,所以會令到身體覺得可以適應到這個時間,於是不會有很多的退癮症狀出現。」 醫護人員會先評估戒煙人士的吸煙及身體情況,如果適合用耳穴療法戒煙,便會向他們提供不多兩周的耳穴戒煙貼。 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主任封螢:「其實最嚴重及最重要是最起初的兩周,基本上過了首兩星期,煙癮的減緩是十分顯著的。如果他還是覺得有一定的退癮徵狀,我覺得最適合,他真的回來做一個完整的治療。」 衞生署又說,如果參加者願意,醫護人員會在他們用了耳穴貼後,第26及52週再跟進他們戒煙情況,以了解針灸及耳穴療法的成功率,中醫提醒孕婦或者正服用抗凝血藥的人士,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旺角男站馬路鐵欄外遭九巴夾到 救出後送院
【有線新聞】旺角凌晨致命交通意外現場,下午再發生交通意外。 有男途人在路邊鐵欄外懷疑等候過馬路時遭一輛九巴夾到,警員事後圍封現場,鐵欄被鋸斷,車長接受警員調查。下午大約五時半,現場消息指男途人站在路邊圍欄外,懷疑等候過馬路時遭一輛由沿彌敦道左轉亞皆老街的九巴夾到,車長發現後隨即停車。救援人員趕到,十多分鐘後將事主救出送院,意外原因有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張舉能率司法機構代表團 訪上海、浙江5日
【有線新聞】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率領司法機構代表團,星期一到上海和浙江訪問5天。 成員包括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高等法院上訴法庭副庭長朱芬齡等,會與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鄧修明會面,並出席座談會,與內地法官就法院運作及商業訴訟和使用科技等議題交流。張舉能離港期間,由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李義署理終院首席法官職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胡英明率多國反貪人員訪湖南 開展考察培訓課程
【有線新聞】廉政專員胡英明帶領約50位世界各地反貪人員到湖南省長沙市,展開3日考察培訓課程。 課程由廉政公署、香港國際廉政學院、國際反貪局聯合會合辦,來自全球近20個反貪機構的人員將實地視察國家反腐工作,到訪當地大型企業。胡英明今日與湖南省監察委員會主任王雙全會面交流反貪工作,他說是次考察並未有受複雜地緣政治所影響,多個國家反貪執法部門踴躍參加、規模前所未有,充分體現彼此對深化合作,打撃貪污的重視。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垃圾徵費|消息:不會如期8.1推行 指定袋擬派公屋戶、學生作教育用途
【有線新聞】原定8月1日實施的垃圾徵費,消息指會再押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說,官員明天將到立法會交代。 兩度押後實施的垃圾徵費有可能要再度延期,消息指,政府不會如期8月1日全港推行,現有的指定垃圾袋存貨,會考慮派發予公屋戶及學生作宣傳教育用途。 立法會兩個事務委員會星期一下午召開聯席會議,討論垃圾徵費未來路向,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垃圾徵費會否延遲?)我想明天(周一)副司長和環境局局長,明天會在立法會開會關於先行先試的報告,環境局局長明天會說明。」 政府上月起在14個地點「先行先試」收集數據再作部署,試點之一荃灣滿樂大廈,有居民贊成推遲垃圾徵費,荃灣滿樂大廈住戶張先生:「非常同意,非常擾民。(為何?)很多配套都做不好,環保不是這樣做起,應該從教育做起,不是靠徵費做起。其實好像廚餘回收,你找『老人邨』去做,要長者每天走數轉,走一兩轉回收廚餘,這樣是否很擾民?」荃灣滿樂大廈住戶丁女士:「我都覺得擾民,平時有用膠袋,毋須額外再生產膠袋,廚餘(回收)我很贊成。」 政府早前公布兩個月「先行先試」結果,部分公私營住宅、食肆和商場試點的垃圾棄置量沒有減少,六成住戶的回收量不變,不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沙田污水廠中午傳異味 渠務署致歉:喉管故障維修、已回復正常
【有線新聞】沙田污水處理廠中午傳出異味,渠務署指是喉管故障,污泥溢出導致,已經完成清理,氣味和水質回復正常。 渠務署在社交平台指,沙田污水處理廠污泥及廚餘共消化系統一段喉管臨近中午故障,廠房有小量污泥溢出,署方即時緊急維修及清理。主要水質參數並無異常,渾濁度錄得短暫升幅之後已經回落,就事故引致的不良氣味及對沙田區市民造成影響表示歉意。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垃圾徵費|李慧琼憂引起混亂倡暫緩推行 指應從配套、教育著手
【有線新聞】有立法會議員認同暫緩推行垃圾徵費,擔心八月如期全面實施,可能會引起混亂。 九龍中(民建聯)李慧琼:「我認為比較實際可行的是,政府先暫緩8月1日推行全面垃圾徵費,但暫緩不應該是暫停,或者甚至停止減廢,或者鼓勵市民循環回收的工作。其實一定要用好民間對於回收的熱情,對於減廢動力,第一要增加配套措施,第二進一步做好公眾教育,令市民改變生活習慣。」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消防處鎖定油尖旺五舊樓 重慶大廈住客稱安全沒問題 旅客:太逼太多人
【有線新聞】佐敦華豐大廈三級大火後,消防處巡查200多幢舊式商住大廈,鎖定油尖旺五幢賓館較多的舊樓,防範再發生大火。 尖沙咀重慶大廈是其中一幢被消防處鎖定的大廈,主要因為大廈有過百間賓館,大廈還有食肆及不同商舖,人流相當多,住客不太擔心消防安全。重慶大廈住戶JACKIE:「當消防鐘響時,所有人都有很好安全意識,可以逃到大廈外,所有地方都暢通。」 菲律賓旅客MARK:「我認為消防安全是可接受,但真的太迫,太多人。(有沒有留意到防火門有沒有打開?)(或者有沒有危險物品會起火?)我未檢查入面情況,但我認為還可以。」 其餘被鎖定的四幢大廈分別是尖沙咀美麗都大廈、油麻地平安大樓、旺角的先施大廈及新興大廈,都是賓館林立的商住大廈。消防處處長楊恩健接受報章專訪說,鎖定這五幢大廈,希望減低消防風險。 其中先施大廈有70間持牌賓館,法團剛收到通知要維修防煙門,大廈被點名會更著緊跟進問題,先施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林勤勉:「被消防關注就個人來看是一件好事,從法團角度來看更知道現在要做的事。根據屋宇署維修、消防條例是不可以再拖,現在消防系統我們會更加小心處理,滅火筒、消防設備是否能正常運用,亦會增加基礎的逃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6日
社協推算25萬人居劏房 公屋外過渡房屋最多人接受
【有線新聞】社區組織協會推算,現有25萬人居於劏房等不適切居所,公屋以外最多人願意接受同區的過渡房屋。 協會今年一月至五月以問卷調查約五百名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入息中位數為11,000元,七成人居住面積人均低於5.5平方米,以房署公屋租戶定義屬於「擠迫戶」,有六成受訪者有申請公屋,普遍輪候多於六年。除公屋外,最多人接受原區的過渡性房屋、其次是市區簡約公屋,不想轉區主要是不想子女轉校,怕影響學業成績。協會根據前線外展探訪經驗,推算全港有近25萬人居於劏房、板間房或天台屋等不適切居所。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小朋友有些很高大,有時有一米九床不夠長,放不下這麼長的床,另一樣是有小朋友要屈曲做功課,令他們的脊骨也好、膝蓋也會很痛、麻痺,有些居民都說長時間局限在這麼小的地方,人會抑鬱、沒有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