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垃圾徵費|下月起向公屋戶免費派指定袋 謝展寰:改變700多萬市民習慣是大挑戰
【有線新聞】政府宣布8月1日不會實施垃圾徵費,主要是市民普遍反對,回收設施覆蓋亦有限,不能急於一時。至於何時推行未有公布,未來會增加回收配套,又會免費派發指定袋予公屋住戶,為期半年,明年中再到立法會交代進度。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我現在宣布政府會暫緩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垃圾徵費第三度押後,何時可以落實沒有具體日子,官員到立法會交代。 「先行先試」之後收集的意見,七至八成市民都反對八月實施垃圾徵費,加上清潔工和商界都反映有壓力,最後決定暫緩,行政長官亦同意。卓永興:「我們相信要改變700多萬市民的習慣不可以急於一時,處理多項的問題和項目亦都需時,需要按部就班,會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政府承認目前回收網絡及設施覆蓋有限,一年內會增加屋邨屋苑廚餘回收機多一倍,綠在區區收集點也會增至800個。 下月起公屋居民每戶每月可以獲發20個指定袋,為期半年,會繼續推動回收減廢,明年中再到立法會交代進度。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政府重視減少固體廢物的初心從來沒有改變,一定會繼續努力在社會推動減少廢物和分類回收,『先行先試』給予我們很多有用的資料,過去數個月的討論亦普遍增加市民對減少廢物和回收的了解與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衞生署轄下牙科街症診所提早至前一晚8時派籌 下月11日實施
【有線新聞】衞生署提早在下月11日起,調整轄下九間牙科街症診所派籌時間,改為應診前一晚8時開始。 除了大澳和長洲的牙科診所外,衞生署轄下其餘九間診所全部由下月11日起,由應診當日凌晨派籌,提前至服務前一晚8時開始,為輪候人士初步登記個人資料和核對身分證明文件正本,每人只可登記一次,登記後可離開診所,待服務當日再返回診所正式取籌和接受治療。署方說正全力開發軟件及系統,目標在今年內推出線上電子派籌及登記系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垃圾徵費|有議員指再押後是務實 狄志遠質疑:未為再度徵費訂立條件
【有線新聞】大部分立法會議員歡迎政府再度押後垃圾徵費,認為是實事求是和務實,但有議員質疑政府沒有為日後再度徵費訂立條件,擔心公眾無所適從。 在立法會聯席會議上,大部分議員同意押後垃圾徵費,認為政府實事求是、從善如流,但有議員不滿政府沒有為未來重推徵費訂立目標。社會福利界(新思維)狄志遠:「早幾天收到先行先試計劃,當時我感覺這真是一個『垃圾報告』,提出很多問題但沒有解決方案,局長可不可以告訴我,經過一年後的努力有沒有成功的指標?免得一年後可能又不知再下一步如何,拖拖拉拉。」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每個工作都有一年內的指標,對於成熟度,看整個社會的文化是否成熟,要用評估的方式,這並非一個指標。」 有議員質疑政府派發指定垃圾袋給市民的效用有限。新界西北(實政圓桌)田北辰:「現在沒有時間表、又暫緩,又不是全民派發指定袋,又不是強制使用。」選委會界別陳紹雄:「為何不考慮分階段收費呢?」 謝展寰:「所以這不是一個決心問題,以及既然我們有這麼多實際執行問題,例如前線員工的法律責任問題、前線員工的困難和對某些界別經濟負擔大的問題,這些不是說分階段便可以處理。」 對於議員提出以現金獎賞等方式鼓勵市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警方尖沙咀截獲私家車 檢獲懷疑毒品 司機被捕
【有線新聞】警方在尖沙咀截獲一輛私家車,檢獲懷疑毒品,拘捕司機。 司機黑布蒙頭,鎖上手銬,押到私家車旁邊調查。中午十二時許,警方透過車牌識別系統發現一輛私家車的登記車主已經停牌,警員在彌敦道近金巴利道截停私家車,在車內檢獲少量懷疑毒品,種類及數量有待點算。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發展局申逾95億撥款 進行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有線新聞】發展局就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超過95億元撥款。 發展局提交的文件指,去年9月本港接連經歷極端天氣的挑戰,包括超強颱風蘇拉及特大暴雨,導致多區出現嚴重水浸,局方計劃在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曾發生較嚴重水浸事故的地區,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加強防洪能力,計劃2028年第1季至2030年第3季陸續竣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香港文學館開幕 李家超稱有信心把文學、市民連接
【有線新聞】位於灣仔茂蘿街的香港文學館開幕。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出席開幕禮。文學館將介紹香港文學發展,展示香港作家手稿、出版刊物和簽名本等,亦會邀請學者舉辦文學交流講座。多名文藝界人士獲委任為顧問,行政長官李家超視像致詞時,說政府重視弘揚中華文化,積極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全力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李家超:「我知道香港文學館除了讓市民和海內外遊客近距離欣賞珍貴的館藏,也會積極舉辦文學傳播、教育培訓、文藝沙龍等活動。我有信心香港文學館能夠發揮好橋樑角色,將香港、內地和海外的文學界人士、文學研究者、文學愛好者,以至廣大市民連接在一起,讓香港文學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自由行|再多八個內地城市即日開放來港 包括哈爾濱、烏魯木齊等
【有線新聞】再多八個內地城市,即日起開放自由行來港。 一批來自山西太原的旅客在開放自由行首日到港,其他開放的城市還包括呼和浩特、拉薩、烏魯木齊、哈爾濱、蘭州、西寧及銀川。內地至今共59個城市可自由行來港,政府早前稱新增八個都是省會,屬高消費群城市,有助提振本港旅遊等相關行業。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最低工資|將引入方程式計算 五至十年後再檢討 政府:對商界影響有限
【有線新聞】立法會一個委員會討論最低工資「可加不減」方程式,政府強調新機制對商界影響有限,並表明不會追溯過去加幅來調整明年最低工資。 新引入的最低工資方程式將最低工資與通脹和經濟增長掛鈎即「只加不減」,多名商界議員質疑計法不公道。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邵家輝:「只有加沒有減,是否你們集中關顧勞工界朋友,對於資方就沒有理會他們的感受呢?」 選委會界別(自由黨)李鎮強:「會否反過來想一想,真的有機會要減的情況,可仿效地鐵滾存計算機制,今年先不減或者明年加不足,放到下一年才減一半或者減些少呢?」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我們承認會有漣漪效應,但這個漣漪效應其實不是很大。是否記帳明年再減呢,這樣也是不好的,這個數目不大,但你想想這一萬七千多人正領取最低工資的,他們怎麼想。香港始終我覺得有法定最低工資就是想幫助他們,所以委員會沒有這個建議,政府也覺得不需要做。」 選委會界別(勞聯)林振昇:「若用新公式計算,現在(最低工資水平)可能不止40元,而是41.8元。若屬實,你們會考慮有追溯力?」 孫玉菡:「車子換擋了,我無法走回頭再做,所以合理的做法是用現有機制,到2025年是多少,轉制度到2026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垃圾徵費|政府暫緩實施 有議員指不應著眼特定日子 黃家和:食肆不用擔心人手問題
【有線新聞】政府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有環保團體認為政府錯失減廢機會,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暫緩徵費,不代表停止回收減廢工作。 5個環保團體和關注組織包括思匯政策研究所、綠色力量、綠色和平、綠惜地球和綠領行動去信行政長官李家超,認為垃圾收費不應一拖再拖,若未能全面落實,亦應該分階段實施。有環保團體代表批評,政府不負責任。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我不同意這是一個務實的做法,反而放棄了這個可以解決香港20年以來垃圾管理漏洞的契機,自己也不開始以身作則做垃圾徵費。單單只是兩個月的先行先試,完全同意可以分階段在8月1日政府處所先實行,讓別人可以看到一個榜樣和例子如何去做。」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即使政府不能確定一個日子推行垃圾徵費,但不代表回收減廢工作停止。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我認為在比較多的未知的情況下,不應該着眼定一個日子,但政府應該有一個路線圖如何推動減廢和回收。先行先試中,用戶願意開始做回收等,我們應該加大宣傳和教育,增加回收配套。」 有餐飲業界認為,垃圾徵費的推行未必需要跟社會的經濟狀況掛鉤。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我反而認為推行的時候,某些垃圾可能分階段性處理,廚餘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垃圾徵費|醞釀近20年經歷4屆政府 原定去年底實施 爭議不斷、一再押後
【有線新聞】政府宣布暫緩垃圾徵費,不會如期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醞釀近20年,經歷四屆政府,2021年終於完成立法,但仍然爭議不斷,實施日期一再押後。 「年底執行是一個不好的時間,最終決定明年4月1日,是一定不會延期。」垃圾徵費原定去年年底實施,政府以業界人手不足為由第一次押後,半年後再宣布延期。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讓市民和各界可以清楚了解計劃的操作和細節,所以我們會把垃圾收費的法定生效日期改為8月1日。」謝展寰:「對於8月1日推行,我自己是十分有信心。」 4月1日開始「先行先試」,繼續有聲音指經濟不佳、操作複雜,要求擱置全港實施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呼籲社會迎難而上,「大家要珍惜這個歷屆政府、眾多市民一直醞釀支持的政策,如果錯失這個良機,試問大家如何對得起我們年青人。」 垃圾徵費在香港討論20年,政府早在2005年「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提出政策目標。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我們相信垃圾收費是改變行為模式最有效工具。」 2012年政府開始多輪公眾諮詢,2018年向立法會提交草案,目標2020年底實施,但因會期完結而中止審議。 垃圾徵費草案立法會三讀,最終在2021年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上環貨車疑收掣不及 撞傷54歲女途人
【有線新聞】上環一名女子過馬路時,遭貨車撞傷。 傷者送上救護車,貨車司機在場協助調查。早上八時許,貨車在干諾道中右轉入林士街時,懷疑收掣不及,撞倒一名過馬路的54歲女子,她受傷倒地,清醒送往瑪麗醫院治理。
- 有線新聞
- 2024年05月27日
奧運黎了|轉打成人賽僅一年踏奧運舞台 女子花劍新星陳諾思:努力沒白費、享受比賽一切
【有線新聞】巴黎奧運7月底揭幕,港隊多位「千禧後」新星首次出戰。女子花劍的陳諾思沒想過轉打成人賽一年多,就踏上奧運舞台,她希望享受比賽。 香港劍擊代表陳諾思:「19歲,今年能夠出戰奧運完全是意料之外,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肯定,我覺得去到奧運是告訴自己,你的努力沒有白費,沒有辜負教練、家人,甚至自己對自己的期望,覺得好像真的做到一些事情。」 2022年底才轉打成人賽,去年度過不平凡的18歲,首戰亞運一鳴驚人,勇奪個人及團體賽銅牌。今年再突破,以亞大區第二,直入奧運,繼陳盈敏及連寶香後,香港女花第3人。陳諾思:「以前都有女子花劍出戰奧運,我覺得我們女子花劍一直都很厲害,只不過可能未有那麼好的機遇讓我們表現,今次有幸我能夠代表女子花劍出戰,我覺得大家一定都會支持我們。」 5、6歲開始接觸,花劍慢慢成為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陳諾思:「佩劍講求速度,好像要很有狠勁,但我不是那種人;重劍又很講求耐性,要等一個時機,我也不是那種。我感覺自己是中間,所以就一直都練習花劍。」 堅持學業、劍擊雙線發展,年紀輕輕,就是本地花劍「一姐」,性格樂觀的陳諾思說保持初心是她繼續向前的推動力。「慶幸自己對這項運動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