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司法機構去年處理逾52萬宗案增9% 高院原訟庭刑事案平均輪候370日
【有線新聞】司法機構去年處理超過52萬宗案件,較前年多9%,高等法院原訟庭刑事案案件平均輪候時間增至370日。 司法機構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原訟庭去年處理近兩萬宗案件,較前年多18%,其中反修例及國安刑事案件,增加一倍至446宗。司法機構指由於國安案件須由三名法官審理令司法資源受壓,加上反修例及國安案件審期往往大幅超出預計,導致原訟庭其他刑事法律程序輪候時間仍然較長,約40宗原定由相關法官審理的案件需要重新排期。司法機構正就遙距聆訊草擬法案,目標今年第四季提交立法會。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兩野豬遊走深水埗街頭 警曾持盾戒備 漁護署施放麻醉槍捕捉
【有線新聞】兩隻野豬在深水埗街頭遊走,漁護署獸醫施放麻醉槍捕捉。 衝鋒隊警員上午發現兩隻野豬在青山道與大埔道一帶遊蕩,為防止野豬攻擊途人和車輛,警員一度封閉部份行車線,並手持盾牌戒備,將野豬驅趕入一個公園。漁護署人員接報到場,用麵飽吸引野豬走近,獸醫向野豬施放麻醉槍,藥力發作後野豬倒地,由漁護署用鐵籠運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議員倡按申請者類別等公布公屋輪候時間 戴尚誠:細分波動大、乏參考價值
【有線新聞】房委會每季公布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有議員認為應按申請者類別及選區,公布各組別平均輪候時間。署理房屋局局長戴尚誠指按組別細分的輪候時間會有很大波動,參考價值不大。 署理房屋局局長戴尚誠:「輪候時間長短取決於很多因素,若按區域或申請者類別細分,涉及的個案會較少,會影響到計出來時間的波動比較上大。例如我們平日飲茶,拿了票號、有個編號,其實都會看輪候檯號的數目排到哪一個編號,但如果問之前三個月平均輪候這張檯要多少時間,相對參考價值不大。」 他又指去年新界區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較市區申請短約一年,未來公屋供應集中在新界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I.PARK 1焚化設施料明年啟用 日燒約3000公噸垃圾 熱能可供電十萬戶 環保署:加快第二期施工
【有線新聞】首個固體廢物「轉廢為能」焚化設施「I.PARK 1」預計明年啟用,焚燒產生的熱能用作發電,足夠十萬戶家庭使用。環保署指會加快落實第二期施工,以達致2035年停用堆填區的目標。 位於石鼓洲人工島上「I.PARK 1」已經大致完成填海及建造防波堤,現正建造廠房,煙囪已經完成一半,待安裝機電設備及測試後,預計2025年內投入運作,屆時市民扔掉的固體垃圾有部分會送到這六座鍋爐處理。 鍋爐啟用後,預計每日可以處理約3,000公噸固體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用作發電,足夠十萬戶家庭使用。人工島上還有爐灰和殘渣處理系統,以及海水化淡廠及污水處理設施,會循環再用經處理後的污水。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雷學良:「經過我們與不同持分者,尤其很多國內及國外有經驗的焚化爐建設公司,與他們溝通,以及帶他們到工地了解情況,其實香港現時很多是倚賴堆填區處理廢物,這個對很多地區來說都是相對落後。我們現時在處理都市固體廢物辦法上,都是追趕世界先進潮流。」 至於規劃中位於屯門曾咀的「I.PARK 2」,環保署稱會採用更先進技術,預計垃圾處理量可達每日6,000公噸,當局會研究在工程合約加入經濟誘因,鼓勵加快興建進度,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今年首5個月檢約7,800張偽鈔 部分有「練功券」字樣
【有線新聞】政府表示,今年首5個月檢獲約7,800張港幣偽鈔。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書面回應立法會質詢,指香港整體偽鈔比率比其他地區低,以2023年為例每100萬流通鈔票有3張偽鈔,而英國為25張、歐元區為16張等。警方在2023年檢獲港幣偽鈔約10,100張,今年首5個月就檢獲約7,800張,大部分質素低劣、沒有防偽特徵,部分印有「練功券」字樣,與真鈔有明顯分別。金管局會適時引進新科技,提高港元鈔票的防偽水平。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輸入外勞|院舍護理員名額擬增至萬五 業界歡迎 工會質疑配足取代本地員工
【有線新聞】政府建議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再增加8,000個外勞配額,令配額總數增至15,000個,工會質疑配額之多足以取代本地護理員。 勞工及福利局建議「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第三季起再新增8,000個護理員外勞配額,首兩年各3,000個,第三年提供餘下2,000個,整體配額增至1.5萬個。現時本港院舍共有約18,000個護理員職位,勞聯指計劃原有的7,000個名額已計及人手比例增加及新增院舍所需的人手;從業員工會則指額外的配額足以取代現有的本地護理員。 選委會界別(勞聯)林振昇:「我們認為空缺最多有約二、三千個,這些空缺可以透過現有機制、補充勞工計劃去輸入,或加強本地培訓及招聘,希望能夠補充到。我們就認為很奇怪,為什麼突然又會多了8,000個名額?」政府就解釋,原有7,000個配額去年6月推出,目前已經用盡;早前接獲的申請有約2,200個因配額不足而未能獲批,有需要再加名額。 香港安老及復康服務聯會就歡迎建議,主席李伯英:「整個行業的需求這麼大的話,單是合約院舍都會加開50間,另外私人院舍亦要發展。真是說供求,就不能說現在的情況會多,我們可否看得更遠?你有足夠的護理員,才能夠做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機場快綫擬中環海濱附近建13米高通風大樓 議員憂煞風景、影響盛事舉行
【有線新聞】機場快綫計劃在中環海濱附近興建13米高的通風大樓和龍和道下方興建長500米隧道,預計明年動工。有議員擔心大樓煞風景,影響在海濱舉行的盛事。 選委會界別(經民聯)議員梁美芬:「我認為盡可能不應該將我們最傳統的海濱作有瑕疵,那個瑕疵對盛事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影響。」港島西(民建聯)議員陳學鋒:「通風樓是否還要不順眼地設置在海濱長廊?我知道海濱事務委員會過往也很關注海濱的建築物,局方有沒有考慮將建築物橫放?」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通風樓和緊急消防通道其實就是要駁到隧道,無可避免是要在附近興建。」 運輸及物流局指,通風樓的高度已由原來18米降至13米,施工期間佔用範圍亦減至6,000平方米,減低對盛事影響,會與港鐵公司研究將大樓融入中環海濱空間和縮短施工時間。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合乎氫能發展策略|謝展寰:短期內不會大規模使用 需覓合乎效益行業再訂法規
【有線新聞】政府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在不同行業推行氫能試驗計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短期內不會大規模使用,需要找到合乎成本效益的行業。立法會議員陳紹雄在本台節目認為,本港煤氣管道成熟,未來可以考慮送氫氣到家居使用。 氫能發展策略提出研究制定有關法規,計劃明年提交立法會。同時在不同行業推行氫能試驗計劃,包括交通運輸、加氫設施、工地發電等。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計劃希望找到合適行業使用氫能,再研究制定標準、法規。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現階段氫氣價錢昂貴,需要找合乎成本效益在香港大規模發展,對香港有實際益處的地方,而不是普遍鼓勵大規模使用氫氣。確定這些使用場景可以在香港安全使用,制定標準、操作過程的守則。」 試驗計劃暫時未有涵蓋家居應用。立法會議員陳紹雄在本台節目《議員同你傾》認為,本港煤氣管道分布廣,未來氫能發展成熟,可以考慮透過現有管道送氫到家中,再加裝設備就可將氫氣轉為電能。選委會界別議員陳紹雄:「(家用)煤氣的組成部份有百分之五十多是氫氣,本身已經有氫氣成份在內,可以考慮利用管道送到每家每戶。屆時市場上可以有產品讓消費者選擇,例如通過氫氣轉化為電力,甚至推動電熱器、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東九龍線|申撥2.6億勘查 有議員倡放棄一公里隧道段 指2033年落成目標太保守
【有線新聞】政府就東九龍智慧運輸系統勘查及設計,向立法會申請2.6億撥款,在立法會工務小組,有議員促請系統早日建成,政府指2033年是最遲完工日期,如果營辦商能更早完工,回標的競爭力會更大。 政府提出的東九龍線,計劃由彩虹東經順利、秀茂坪、馬游塘前往油塘東,全長7公里,勘查設計估算要用2.6億元。預計2026年招標,2033年或之前落成,有議員質疑時間太保守。九龍中(A4聯盟)楊永杰︰「現在內地的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署長也提到是用組裝合成法處理,他們標榜快,你2027年(批出合約)花多久也好,用三年也能完成七公里。」路政署署長邱國鼎︰「我想到時回標有不同營辦商會有快有慢,視乎他們的技術及設計,給多些自由度用自己的技術。我認為是有機會更快,及如果你做得快,能在2033年前,例如2032年早些落成,在回標時競爭性會大很多。」 馬游塘至油塘一段,政府建議用一公里的隧道接駁,斟察時會作地質評估。選委會界別陳紹雄︰「擬議走線是否堅持一定要建隧道?能否放棄長達一公里隧道段?」邱國鼎︰「初步看如果不走隧道,就要經連德道、碧雲道,較狹窄及近民居,正正我要看能否透過擋土設施、護土設施,可加建但不會影響民居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小蠔灣污水廠奪命工傷|消防員供稱沙井污水約一米 現場抽水泵間歇性運作
【有線新聞】2021年小蠔灣污水處理廠女工被困沙井死亡案件,死因庭繼續審訊。 法庭傳召多名消防、救護員及急症室醫生作供。救出死者王喜梅的消防員說,到場後近20分鐘才下井,是因為要配戴裝備,包括防污衣及呼吸裝備等。而下井後發現沙井有污水,水深約一米至半米,並在水底發現死者王喜梅。當時附近有污水抽水泵,不時會突然開啟和有聲,即時透過對講機通知主管關閉。他之後拉起王喜梅在水面檢查,發現她已無呼吸脈搏,左手前臂截斷,當日找不到。聆訊會繼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今年29宗致命工業意外 議員質疑刑罰過輕 孫玉菡承諾明年審視職安健修例成效
【有線新聞】去年4月立法會修訂職安健條例後,至今年5月共有29宗致命工業意外,其中一宗判罰5萬元。多名議員質疑欠缺阻嚇力,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承諾明年會再審視修例成效。 過去一年致命工業意外頻生,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覆議員質詢時說,立法會去年4月通過修訂職安健條例,至今年5月錄得29宗致命工業意外,引用新例向其中8宗提出檢控,一宗循簡易程序檢控後判罰5萬元。 多名議員都質疑修例提高罰則,但實際判刑過輕,達不到修例原意。選委會界別(勞聯)議員林振昇:「這是否符合當初修例原意是為增加阻嚇力?就算是有阻嚇力都可能是狐假虎威,人們未必是怕勞工處的罰則,而是怕發展局,因為屋宇署可在承建商名冊除名。」孫玉菡:「每宗個案向法庭提交檢控要求時都清楚解釋給法庭聽,法例已修訂。最終每宗個案罰多少,以及是否判罰,這仍然是由法庭決定。」勞工界(勞聯)議員周小松:「如此明顯的輕判,政府都沒有提出上訴,你如何證明政府有決心打擊職安罪行?」孫玉菡:「法庭判決沒有原則上犯錯,判罰金額沒有很明顯的不足。所以我們與律政司商討後都謹慎地認為,似乎政府沒有有力理據提出上訴或覆核。」 孫玉菡承諾會在修例兩年後,即明年再審
- 有線新聞
- 2024年06月19日
房協4月收緊富戶政策 12戶交還單位 首5個月收150宗濫用公屋舉報
【有線新聞】房協今年4月起收緊富戶政策,受影響租戶須每兩年申報是否擁有香港住宅物業。 房協總監潘源舫表示,今年4月發出近2,000份申報表,已收回約99%。當中有2戶申報擁有住宅物業、已遷出單位,另有10戶因家庭入息超出限額等原因願意交回單位。 潘源舫又說去年收到85宗舉報濫用公屋的個案,今年首5個月已收到150宗舉報,房協會跟進調查,目的是希望公屋資源得以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