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8日
施政報告|市民冀政府調整公屋居屋分配 助年輕人上車 組織旅遊大使為旅客拍照
【有線新聞】政府就新一份施政報告舉行首次地區諮詢會。 諮詢會在大埔一間學校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主要官員分批到場。李家超早前透露,諮詢會會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官員會就「拼經濟謀發展」及「惠民生添幸福」兩個主題,與市民交流及聆聽意見,預計歷時兩小時。政府會在今年10月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上月中已展開。 李家超:「現在香港大致安全平穩,是我們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最好的時機,我很感謝大家過去兩年很團結,大家都在政府施政方面給予我們不同想法,我希望今次大家毫無保留,把你們希望告訴我、或我的團隊的說話都一一告訴我們。」 諮詢會上有多名市民表達意見,不少人都關注房屋及旅遊發展。市民:「現在居屋供應又不足,私樓對於剛畢業數年的年青人又難以負擔,政府會不會有措施可以支援,包括調整公屋居屋分配,容許我們擁有自己的家,公屋重啟購買計劃。」 市民:「十八區一定要發掘重點,當然我們說無處不旅遊,不過除了數量以外質素亦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行重點向海外、內地朋友推介這些景點。」 市民:「年青人都很有活力,亦很願意做義工,可以組織旅遊大使,例如尖沙咀海旁經常有很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8日
陳茂波指政府積極發展創科 會繼續投放資源培育人才
【有線新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政府積極發展創科,近年策略性投放資源,加強人才培育及支持籌辦創科活動。 陳茂波在網誌指,上星期出席科學園「夏季人才盛會」閉幕禮,與多名來自世界各地在科學園實習的大學生交流。他引述不少學員指,夢想成為創業者,希望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學員又指感受到香港在科研實力、人才匯聚,創科發展有相當強的競爭力。陳茂波說,政府會繼續投放資源培育創科人才及籌辦活動,為本港增添發展動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8日
施政報告|大埔舉行地區諮詢會 李家超:香港安全平穩 為拼經濟謀發展最好時機
【有線新聞】政府就新一份施政報告舉行首次地區諮詢會。 諮詢會在大埔一間學校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主要官員分批到場。李家超早前透露,諮詢會會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官員會就「拼經濟謀發展」及「惠民生添幸福」兩個主題,與市民交流及聆聽意見,預計歷時兩小時。政府會在今年10月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上月中已展開。 李家超:「現在香港大致安全平穩,是我們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最好的時機,我很感謝大家過去兩年很團結,大家都在政府施政方面給予我們不同想法,我希望今次大家毫無保留,把你們希望告訴我、或我的團隊的說話都一一告訴我們。」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8日
財智商傳|未受北上消費影響 展覽集團主席王學譜:不少人爭取在港參與展覽
【有線新聞】有展覽業人士認為,展覽活動未有受港人北上消費影響,但疫後行業人手短缺以及本港場地不足,都令舉辦展覽的成本增加。 疫後本港零售市道因港人外遊及北上消費,而無力顯著反彈。展覽集團主席王學譜接受本台《財智•商傳》訪問時指,展覽活動所受的衝擊有限,即使是消費類型的展覽人流及參展數目亦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王學譜:「北上消費會否影響他們,這些屬於民生的活動或主題展覽,我們認為影響相對比較輕微,而且好多香港舉辦的展覽,大家都認為產品和服務質素較有保證,所以不少人都爭取機會在香港參與這些展覽活動。」 不過他認為疫後行業人手短缺以及本港展覽場地不足,都令展覽的舉辦成本增加。王學譜:「我們舉辦其他展覽活動時,有些新的主題或其他伸延展覽,其實場地也是一種障礙,再加上人手,因為疫情期間很多人轉了行、轉了行或是退休,也沒有再重返展覽行業,變相人手上我們比較緊張。」 王學譜相信隨著灣仔會展及亞洲國際博覽館擴建,未來情況有望改善,又認為香港在籌辦展覽方面具備不少優勢,例如交通便利、專業及有效率,地利上又背靠內地面向國際,令不少參展商視香港為首選展覽場地。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8日
家國天下|客家花帶逐漸式微 傳承人融入繪畫藝術 推廣客家文化:有獨特美學價值
【有線新聞】盛載著數百年歷史的客家花帶,與其他傳統文化一樣逐漸式微,有客家花帶愛好者將傳統花帶編織技藝,融入繪畫藝術,推廣客家文化。 數十條好像髮絲般幼細的絲線,編織成這些圖案獨特的花帶,展現出客家人對傳統美的追求。花帶編織技藝源於明末清初,是客家服飾的重要元素。客家花帶昔日傳統用途包括有涼帽帶、圍裙帶及包頭仔。花帶傳承人趙雅然:「這些都是她們日常穿著衣服的服飾,因為她們要做很多農耕的工作、家務,那她們穿的衣服一半是比較素的顏色。如果有一條很色彩繽紛的花帶襯托在她們的服飾上面,就會很鮮明、很漂亮。」 彩色花帶的背後,亦都代表著客家婦女的身份象徵。趙雅然:「在昔日的客家文化,客家花帶可以顯示女士的婚姻狀況。譬如已婚女士,她們戴的花帶是紅色以及鮮艷的顏色;而未婚的女士,她們戴的花帶一般也是素的顏色,譬如藍色。」 編織花帶主要有兩個工序,以編織客家花帶的雙面圖案為例,首先要處理織花帶用的絲線,編織前先綁好腰帶,把綁結移到背後從而控制力度,然後用筷子將編織器具連繫至腰帶,再將帶線筒上的經線整理好,之後就可以開始編織,先編織正面,接著就編織背面。 趙雅然跟隨住在粉嶺龍躍頭的客家婆婆學習傳統的花帶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7日
日本農相訪港晤卓永興 促撤銷水產進口禁令 卓:須審慎行事
【有線新聞】署理政務司司長卓永興與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坂本哲志會面,期間談及日本水產品進口禁令。 坂本星期五訪港,同日本駐港總領事岡田健一與卓永興會面,署理環境及生態局局長黃淑嫻、商經局副局長陳百里亦有出席。坂本提出希望撤銷東京福島電站核污水排海後香港實施的水產品進口禁令,認為措施並不是基於科學。 卓永興回應指核污水排海造成的外溢影響前所未有,日方目前未能保證淨化和稀釋裝置長期有效運作,特區政府高度重視食物安全和公眾健康,必須審慎行事、嚴格把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7日
康文署推救生員OT津貼 工會質疑門檻過高 署方:泳池開放數目見成效
【有線新聞】康文署推出逾時工作津貼,鼓勵救生員旺季時當值,爭取公眾泳池的設施全面開放。不過工會質疑救生員最終要取得「補水」署方設的門檻過高,各區泳池的要求又不統一。 近年公眾泳池時常因為救生員不足沒有開齊所有設施,泳客感受最深。泳客官太:「試過因為不同原因關閉,所以要限制人數,未必能進場,比較難處理。」有泳客留意到情況有改善。泳客林小姐:「我們五、六月開始游水時有些設施沒有開,例如室內因為裝修有些泳池沒開,七、八月開始多了。」泳客Chloe:「可以多點來玩,即將考試,考試之前不玩多點就沒機會。」 為了在夏天開更多泳池,康文署8月至10月期間推出救生員逾時工作津貼。原本當值7.5小時的泳池救生員,可選擇每日逾時工作最多3小時;早更救生員遲3小時下班,夜更救生員早3小時當值,便能開放更多設施。但康文署有條文列明,一旦有人缺勤或生病 (包括沒有參加計劃的救生員)令設施無法全部開放,當天逾時工作的救生員一律沒有「補水」,只可以補假作償。 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主席鄧子安:「康文署說,我們批了錢就預計要開到全部設施,如果你開不到,其實就沒有錢。」工會爭取下,康文署放寬要求,由每區康文署職員訂定開放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7日
崔定邦倡大熊貓作吉祥物貼地旺市 林健鋒籲商界花心思:大熊貓可帶動香港經濟
【有線新聞】港產大熊貓龍鳳胎出生,加上中央送贈的一對新大熊貓,會有六隻國寶在香港居住,「大熊貓經濟」可以如何推行? 除了海洋公園的盈盈、樂樂,南韓出生的「福寶」 、北京動物園的「萌蘭」,各地的明星大熊貓深受民眾愛戴,吸引不少旅客親身探訪,帶動旅遊業和經濟。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指香港較內地有地域上優勢,將來有6隻大熊貓能夠吸引亞太區及東南亞旅客,建議海洋公園推動大熊貓IP化,建立獨有品牌。崔定邦:「香港現在的品牌是一條飛龍,大家也看了很久。或者可否『貼地』些,用我們最新的熊貓作為我們的吉祥物。因為內地吉祥物旅遊也是用熊貓,我們看到亞洲區很多地方旅遊吉祥物很受歡迎,令到旅遊興旺,例如日本的熊本有『熊本熊』,澳門有『麥麥』。」 另外,有議員提及海洋公園可以參考內地園區直播大熊貓日常生活,商界亦要加強經濟觸覺,靈活利用大熊貓深入民心的形象帶動經濟效益。商界一(經民聯)林健鋒:「酒店是不是可以做熊貓餐呢?做玩具的可以多做些熊貓?或每間酒店也放一隻熊貓在床上等等。只要花點心思,熊貓是可以帶動香港經濟。」 海洋公園日前指園方目前財政狀況穩健,會考慮「大熊貓經濟」的商機和合作,藉此增加人流和收入。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7日
醫管局率團訪粵 與多間衞生機構交流
【有線新聞】醫管局代表團訪問廣東省與多間衞生機構交流。 代表團與廣東省衞生健康委副主任黃飛會面,亦到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雙方就推動醫院發展和提升醫院管理水平等議題深入交流。代表團亦與在新冠疫情期間抗疫的重症醫學專家組及援港醫療隊重聚。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7日
稱運動員資助有進步 李靜:當年攞完牌都係一萬蚊 杜凱琹:滿意政府投放資源力度
【有線新聞】有運動員滿意政府近年投放在運動上的資源,香港乒乓球隊總教練李靜就認為現時對運動員的資助額比以往已有很大進步,香港運動員愈來愈幸福。 完成巴黎奧運後一眾運動員已全數返回香港。這天乒乓球港隊代表與市民近距離互動,被問到體院資助是否足夠,港隊代表杜凱琹說與世界各地比較,體院的設施已很專業,滿意政府近年投放在運動上的資源。香港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杜凱琹:「我們現在在體院有很多不同部門和設施,相比全世界來說,因為我們和其他國家都會談,體院的設備其實非常專業。另外亦知道政府在近幾年投放了很多在運動上。未來體院也會興建新大樓,我們球館也會搬過去,所以球館會變大了。我認為對於我們運動員來說是好事來的。」 香港乒乓球隊總教練李靜就認為現時資助額比以前已經有很大進步,香港運動員愈來愈幸福。香港乒乓球隊總教練李靜:「可以再諮詢一下,但對比我當年我只有3,000元一個月。我奪得獎牌,我奪得獎牌整個月都是只有一萬元,你認為哪個好?我覺得社會是在進步,應該點讚政府,這個很重要,政府也是大力支持了運動,體育學院也給了很多新的基建和資助。當然這些資金、資源的東西多多益善、少少無拘,大家社會支持。」 他表示未觀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7日
稱勿當運動員資助作薪酬 蔡玉坤:不可能無限資助 指未聽聞精英健兒要貼錢出賽
【有線新聞】巴黎奧運結束,不少人關注運動員資助額過低的問題,體育學院院長蔡玉坤指精英運動員的資助涉及公帑,不可能是無限,運動員亦不是體院員工,資助不應視作薪酬。 體院下的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分為六級,打入奧運的精英至少有第五級,每月有逾1.1萬元或以上資助,而未入選奧運的全職精英運動員就屬最低的第六級,每月只有約7,100元。體育學院院長蔡玉坤希望外界不要將資助看成薪酬。體育學院院長蔡玉坤:「我們都會擔心7,000多8,000元生活來說都比較不是太好,這是事實來的。所以我們有其他配套,我們當他們是一個學徒,我們會給食、住,大家都要看看支援是很全面性。其實我們每年經費差不多去到9億多10億,很多是我們請教練、醫療,每樣東西都是以運動員作重心,我們的支援所有東西都是向着運動員。」 蔡玉坤不認同有很多運動員因資助額不足而離開,亦沒聽到20個精英項目的運動員要自己補貼資金出賽。蔡玉坤:「如果我們有很多有潛質的運動員放棄,今天、現在也未必能夠拿到這麼好的成績。你說了很多人幾年後成績都未必打到出來,自己都可能會想會否在其他方面發展,可能轉做教練。這個東西其實精英培訓是汰弱留強,你沒可能,始終金牌只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8月17日
料2030年仍缺逾千五名醫生 劉澤星冀繼續增加醫科學位
【有線新聞】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指出本港醫療人手不足,預計2030年仍欠缺1,570個醫生,希望市民理解醫護的辛勞,又望增加更多醫科學位,未來醫護人員有更多元化的背景。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政府近這幾年在2012年已經增加醫學生,收生數目去到210,直至到兩年前升至每一間醫學院有295個學位。我希望都會繼續有這個增加醫學生的學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