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空手道亞錦賽 「世一」劉慕裳成功衞冕
【有線新聞】亞洲空手道錦標賽港隊大豐收,黃卓莉在68公斤級組手奪金,劉慕裳就在個人形成功衛冕。 賽事在杭州舉行,這位世界一姐分組賽首名出線,決賽以「八步連」出戰,擊敗日本的尾野真步,連續兩屆成為亞洲冠軍。黃卓莉在68公斤級組手決賽以3比2擊敗阿聯酋對手,首次奪金。鄧宇軒、招俊然、李智剛、郭灝謙贏得男子組手隊際銅牌。女子組手55公斤級蔡韻瑜同樣為港隊取得銅牌。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中大|盧煜明獲譽為「無創產前檢測之父」 研DNA檢測胎兒唐氏綜合症等 逾90國採用
【有線新聞】盧煜明加入中大27年,曾發表多項研究成果,包括為人熟識稱為「T21」的無創唐氏綜合症產前診斷技術,至今獲全球超過90個國家採用,有數以百萬計的孕婦受惠。 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稱譽的盧煜明1989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之後一直在牛津深造及研究,日後為人熟知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亦是在牛津時埋下種子。 「那次吃晚餐時正在討論生兒育女,討論生仔生女問題。」盧煜明找到這個研究的方向,但進行研究八年也未能成功。他在1997年回流香港,加入中大後隨即找到突破,最終成功在母體血漿中找到胎兒DNA。盧煜明:「寶寶其實與癌細胞有相似地方,都係寄生在媽媽身體中。即是好像個癌細胞寄生於身體中,我便想如果癌細胞可以釋出DNA,寶寶會否也會這樣做呢?人思考的方式有時是需要靠聯想,即係你見到第二項事件而啟發到你。」 在中大服務27年,現時是中大醫學院副院長,負責研究事務。多年來致力研究轉譯醫學,即是將基礎醫學的研究應用在臨床上,令不少人受惠的,一定要數由早期分析胎兒DNA引伸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T21,開創以DNA檢測方式診斷胎兒是否有唐氏綜合症等遺傳病。他亦將檢測血漿DNA的技術延伸應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半山干德道單位火警 七旬翁昏迷送院亡
【有線新聞】港島半山有單位發生火警,一名77歲男子送院搶救後死亡。 消防員到場開喉灌救,將火救熄。下午5時許,現場為半山干德道36號一個住宅單位,警方確認一名77歲男子在單位內昏迷,由救護車送往律敦治醫院搶救後死亡。火警中疏散大廈50多人,初步懷疑電器短路起火。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以色列禁半島電視台於西岸運作45天
【有線新聞】以色列數月前決定禁止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在境內運作後,再暫時禁止電視台在西岸的運作。據報禁令指控電視台煽動和支持恐怖主義,有組織則批評這是侵犯記者工作的任意決定。 有片段看到,相信是士兵拆走遭槍擊殉職記者阿布阿克萊赫的海報。除了戶外,電視台在西岸拉姆安拉的辦公室內亦有不少她的海報。以軍荷槍實彈,當地周日清晨突擊闖入並查封半島電視台在拉姆安拉的辦公室,執行45天禁令,又扣起製作器材,只准員工帶走私人物品,電視台亦直播了當時情況。他們在西岸的主管批評以色列是藉詞打壓,又質疑以色列無權在非領土的西岸地區執行這項禁令。電視台同時相信如上訴的話,與以色列境內入稟民事法院不同,可能要經過透明度不高的軍事法庭,結果亦是難以推翻禁令。巴勒斯坦記者組織則指責當局是攻擊記者和傳媒。 以色列今年4月通過新法規,授權通訊部長對損害國家的傳媒頒令禁止運作45天。總理內塔尼亞胡及內閣在5月決定對半島電視台實施禁令,其後一再延長,但他們的記者當時仍可在加沙、西岸採訪和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深圳日童遇襲亡|日本外務副大臣抵京了解事件 將與外交部官員會面
【有線新聞】深圳日本男童遇襲身亡案,日本外務省派副大臣到北京了解事件。 日本男童日前在深圳上學途中在學校附近被男子襲擊身亡,外務副大臣拓植芳文今日至周二到北京,將與外交部官員會面,要求解釋事件及採取一切措施確保日本人安全,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日方亦正檢討在華日本學童上學的安全措施。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日本石川暴雨成災 1死多人失蹤 富山縣電車遇山泥傾瀉受阻
【有線新聞】日本石川、富山等多個沿海縣市持續暴雨,仍有多人失蹤,山泥傾瀉導致最少1人死亡。富山縣有山泥湧入隧道,令一列電車無法前行,約50人沿路軌行返回車站,沒有人受傷。 石川縣能登地區持續暴雨,年初大地震重災區的輪島和珠洲市連日降雨量分別約500和400毫米,是有紀錄以來最多,廿多條河氾濫。珠洲有河邊的民居地基泥土被沖走,房屋傾斜幾乎跌入河中。 輪島亦有多間民居被沖毀,甚至沖走。救援人員搜索失蹤者,部分村落因通訊中斷聯絡不上,防衛省已派自衛隊員到石川縣協助救災。氣象廳對輪島、珠洲、能登町的大雨特別警報下調至警告級別,但呼籲要繼續提防山泥傾瀉和河水氾濫。 持續大雨下,鄰近的富山縣黑部峽谷鐵路有路段山泥傾瀉,泥石湧入隧道,一列載約50名乘客和乘務員的電車無法前行,全部要下車沿路軌步行約一公里返回出發車站。 山形縣部分路段新幹線列車全日停駛,九州熊本、鹿兒島等多處亦有暴雨,當局發出山泥災害警報。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十一國慶|楊何蓓茵:動員4,500名公務員參與義工服務 包括導賞、探訪等
【有線新聞】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說,將動員75隊公務員義工隊參與國慶相關的義工活動。 楊何蓓茵出席「香港手語日」活動,她致詞說9至11月期間,75隊來自不同部門的義工隊 會動員約4,500人參與慶祝國慶為主題的義工服務,包括導賞、探訪、興趣班等等。希望趁國慶為社會送上關懷,亦趁機提升公務員團隊精神,讓公務員透過不同角度了解市民需要,令他們在自身崗位上提供更到位的服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北角開槍|死者家屬到警總請願 質疑警員過度執法 警:初步調查開槍決定符合守則
【有線新聞】38歲精神病男子上星期日在北角家中懷疑病發襲擊家人後被到場警員開槍擊斃,死者家屬到投訴警察課投訴,質疑警員過度使用武力,又認為向胸口開槍非唯一選擇。 北角錦屏街天台屋開槍案後一星期,死者哥哥和妻子身穿白衣帶同死者遺照到警察總部。妻子憶述當晚及家姑被丈夫用拳頭襲擊,於是反鎖自己在房間再報警,之後一直與警方通電話,重覆多次不要開槍。她說聽到警員著丈夫放低武器,兩分鐘後警員開槍。她開門見到丈夫大量出血,但沒人為他急救,警員只是指示她尋找丈夫的身份證。死者妻子李太:「這件事一直折磨我,我睡不著覺、吃不下東西。我因為相信警察才報警,怎知道警察是這樣辦事。警察有很多方法可以選擇,他們是專業,可以選擇胡椒噴霧。(死者)情緒、精神有問題,你應該再找談判專家,你們都沒有溝通。」她說丈夫雖然情緒有問題,但過往沒出現過激行為。 死者哥哥則認為警員當時可以向他弟弟身體其他部位開槍,而且當晚有三位警員到場,質疑向胸口開槍非唯一選擇。死者哥哥李先生:「他沒有解釋就算是1.5米,手臂伸長都不會接觸到警察。1.5米不會攻擊到警察,飛刀都有盾牌可以阻擋,這個時間其實足夠判斷採取任何措施。」 他們已向投訴警察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消息指盧煜明為中大校長唯一候選人 校董:考慮能否提升中大管治及國際地位
【有線新聞】消息指中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推薦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為唯一候選人,據了解本周中期將舉行見面會。校董會星期五開會討論,有校董說評估人選時會考慮他能否帶領中大提升國際地位及強化大學管治。 中大物色下任校長,據了解,校長遴選委員會向校董會推薦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為唯一校長候選人,認為他擁有很高的學術研究成就能勝任校長。本台書面向盧煜明查詢,他不回應消息,認為應向校方查詢。有校董確認遴選委員會已經推薦人選,他們考慮時會評估候選人能否提升中大管治和國際地位。中大校董鄧家彪:「中大最需要加強的是國際化角色,如何吸引更多國際頂尖學者。所以如果新校長任命是一位國際頂尖、認可的學者,又熟悉香港及國家情況,兩個條件結合起來是最理想,讓中大各持分者及社會接受。」中大校董陳曉:「期望新校長可以幫忙提高提升管治能力,亦很有信心一名好的校長可以與新構成校董會繼續鼎力合作、全面合作,為學生、為香港、為國家、為社會貢獻。」 有學生代表說不清楚盧煜明處事作風,只希望新校長與學生團體保持良好溝通。中大聯書院學生會召集人冼卓言:「期望新校長及團隊秉持員生共治精神,保持決策透明,持續聆聽校內不同持分者聲音,亦會持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十一國慶|料逾120萬內地客訪港 美心蕭德威:對餐飲及零售業起正面作用
【有線新聞】有大型餐飲集團指港人北上消費熱潮較第二季有所放緩,加上國慶期間預計會有120萬內地旅客來港,相信對本地餐飲及零售業會有一定正面作用。 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當然比對以往國慶節的整體消費氣氛可能會遜色少少,因為現在他們的消費模式有些不同,不像以前買很多東西,吃很多不同的種類的東西,可能他們逗留的時間也會短一些。我都幾有信心今次國慶可以幫助到我們的生意,我們都覺得尤其是暑假之後,9月開始我們見到生意都是很平穩的。」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文體旅局:本港進入郵輪業旺季 未來數月接待逾百航次
【有線新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指本港進入郵輪業旺季,未來數月將接待逾100航次。 政府稱今年有30間郵輪公司派船來港,較去年18間增加67%,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今年累計非本地郵輪乘客已達到去年全年22萬人次的水平,預計年終數字按年增長約五成,將有11艘郵輪首次來港;另外亦有從內地、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等地出發的郵輪,在香港過夜停靠或結束航程,讓旅客有更多時間遊覽消費。
- 有線新聞
- 2024年09月22日
三層應急機制|三成受訪中學生抑鬱困擾 近半未必求助 學生:向成年人傾談會變成責罵
【有線新聞】有調查發現三成受訪中學生受抑鬱症狀困擾,但部分學生拒絕求助。機構認為當局應將應對學童自殺的「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 中五學生Christy(化名):「 其實我很抗拒和成年人傾談,因為成人已經長大了,以成人的想法幫現代的中學生面對的困難,本身希望得到紓解,會變成責罵或不理解。」化名Christy讀中五,她說曾經遇過社交、學業以及家庭種種的壓力出現情緒波動,甚至自殺念頭。但當時覺得成人不了解她,所以抗拒接受幫助。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7月至8月中以問卷訪問826名港島區中學生,三成受訪者表示正受抑鬱症狀困擾,近半表示有心理健康問題,未必會尋求協助,逾兩成更表明一定不會求助。調查又發現,求助意欲較低的學生抗逆力及健康狀況都較差。 負責調查的社工提醒家長,與年輕人傾談時應留意語氣、態度和環境,讓雙方處於平等關係。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主任幹事巫佩雯:「首先以非批判的情況做溝通,有時候我們猜包剪鎚,當然是想贏,誰會想輸呢?但其實我們有沒有想過打和?其實是雙贏,這是很重要。」 9月開學至今,已有3名學童自殺身亡,機構建議當局應對學童自殺的「三層應急機制」需恆常化,並加強宣傳推廣藥物治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