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以色列向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中心施襲 至少22死117傷
【有線新聞】以色列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中心有建築物被擊中,至少22人死,117人受傷,據報行動針對真主黨高層。以軍又向聯合國駐黎巴嫩的維持和平部隊總部開火,2名成員受傷。據報以色列安全內閣今日稍後開會,投票表決反擊伊朗的方案。 以軍在毫無預警下突襲首都貝魯特的市中心2個人口稠密的社區,有兩座住宅大廈被擊中,其中一座8層高的大廈倒塌,大批救援人員到場搜救。據報以軍首度將針對目標範圍擴大至真主黨內的政治人物,屬聯絡及協調部門的高層薩法,他主要負責與黎巴嫩安保人員聯繫,亦是已故領袖納斯魯拉的妹夫,真主黨武裝部隊消息指薩法並不在目標大廈。 以軍繼續擴展黎巴嫩西南部的行動,有坦克向聯合國駐黎巴嫩維持和平部隊位於納古拉市的總部開火,一個哨站被炮火擊中冒煙,兩名印尼籍維和部隊成員受傷。以軍稱行動針對真主黨在附近的基地,又曾在開火前建議部隊成員向北遷移5公里至受保護區域。維和部隊發言人稱以軍又擊中部隊另外2個地點,包括成員休息的營地,又蓄意攻擊監控鏡頭、車輛和通信設備,但部隊當時無意撤離。 中方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強烈譴責事件,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聯黎部隊根據安理會決議的授權執行維和任務,任何蓄意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施政報告前瞻|79歲婆婆獨力照顧99歲母 坦言不止一次想放棄 冀獲津貼、醫護熱線援助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下周公布,特首李家超早前指會研究加強支援照顧者,不過官方就照顧者至今無定義、亦都無數據,社聯早前估計全港照顧者多達130萬,究竟他們有何困難呢? 「怎麼樣?是否感到不適?」今年79歲的伍婆婆19年來一直獨力照顧比她年長20年的媽媽。照顧者伍婆婆:「她的腰骨已有3個骨節塌了,多數都是臥床,堅持多一、兩年吧,以日或小時計了,她都已99歲。難道真的是想101嗎?我就想親力親為,讓她舒服地離開。」 媽媽除了長期臥床,因為哮喘還要定期吸氧,伍婆婆外出買菜之外,就是寸步不離般照顧者。伍婆婆:「我一晚起碼要起床四至五次,要讓她吸氣,又要安排她喝水,喝完水又要上廁所,我都睡得很差,有時一起來都會感到暈眩,我都跌倒過很多次。」 糖尿、血壓,伍婆婆自己也要服用七種藥物,除了有三高、亦中過風,她說日復日的照顧,令她不止一次想過放棄。伍婆婆:「我辛苦時你又辛苦,還留在這裏幹甚麼,都是捱下去,我曾想過找些甚麼吃,吃完便可睡著了,有甚麼享受呢,你說是不是想起就覺得灰心。」 去年多宗照顧者慘劇之後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擴展暫託網絡,發動關愛隊探訪及設立24小時支援熱線,不過伍婆婆說作用不大。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兒童醫院3個月大女嬰急性心臟衰竭 情況危殆急需換心
【有線新聞】兒童醫院一名三個月大女嬰因急性心臟衰竭情況危殆,急需換心。 女嬰名叫祈祈,三個月大,B型血,重6公斤,她上月14日因食慾不振和嘔吐等到博愛醫院急症室求醫,之後轉送屯門醫院,出現心源性休克,再轉送兒童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25日接受肺動脈繃紮手術,三日後病情惡化要心肺復蘇及接駁體外膜氧合器,使用呼吸機及強心藥物維持生命。 祈祈已被納入心臟移植輪候名單同體型病人的首位,醫管局指心臟移植是目前唯一能延續祈祈生命的方案,呼籲市民考慮捐出離世嬰兒心臟,首選B+及O+,其他血型亦可接受。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凱特完成化療後首次與威廉公開露面
【有線新聞】患癌的英國王妃凱特完成化療後首次與王儲威廉公開露面。 凱特與威廉到訪7月發生持刀襲擊案的紹斯波特,與三名遇害女童的家屬會面約90分鐘,兩人又與當日奉召到場的救援人員會面,感謝他們陪伴這些家庭度過最黑暗的時期,亦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兩人在社交媒體表示事件印證社區之間互相扶持非常重要。凱特今年3月公布患癌,上月中表示已完成化療,將逐步恢復王室公職。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重陽|有殯儀館舉行開放日 負責人:冀傳承禮儀文化 望公眾學懂尊重生命
【有線新聞】一般人對殯儀館都很忌諱,避之則吉,九龍殯儀館趁重陽節舉行開放日,希望公眾認識殯葬文化,更重要是從死悟生,學懂尊重生命和面對死亡。 生和死是人生兩大事,99%的人會注意「生」譬如出生、生日等,相反地少於1%的人會思考死亡。有一個環節讓參加者想像一個重要的人離世,他就躺在面前的棺木,聽着追思音樂,你會想起甚麼呢?再回到現實,現在他未離世更加應該和他做甚麼? 從死亡看生命,殯儀館舉辦開放日,熱烈反應是BRYAN意料之外。導賞團、講座和工作坊等約1,000人預約參加,消除禁忌以外還想趁機傳承禮儀文化,用「貼地」角度為先人想多一點。九龍殯儀館負責人BRYAN:「這幾年也有人問『你們有沒有一些新款遊戲機』、『我想做一些特別紙品給我父親』,正是有這種問題我們才有這種想法,才想到我把這些紙品放在互聯網上。」 除了送出一份心意,遺物轉化,將先人的日用品變成紀念物品,將回憶化作生活一部份,有助梳理和收拾情緒。 開放日還邀請到台灣的遺體修復師來分享。台灣遺體修復師郭璋成:「人,整個生命裏我們的容貌、外型很重要,必須要打理一下我才有辦法出門,你總不會穿個睡衣就出門吧,不可以,因為人有人基本的尊嚴。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萬寧箍頸案|保安工會:若有懷疑可用最低武力免涉事人逃走 邵家輝:若武力失當或違法
【有線新聞】連鎖店萬寧顧客報稱被誤會偷竊遭人箍頸,有保安工會表示便衣保安若有懷疑,可用最低武力避免涉事人逃走。 涉事金馬倫道的萬寧分店跟近年不少商鋪一樣,引入自助付款機,立法會零售界議員邵家輝稱近半年店舖盜竊案上升,商戶因要保障財物,安排便衣保安是無可厚非,但要釐清保安的角色。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邵家輝:「他們角色應該只是制止這類情況,尤其是用武力的話都要留心,應該當發現到懷疑時,應該要通知警察,如果要制止應該要用適當武力,如果武力超越某個情況,可能自己都有一定違法風險。」 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前理事袁思桐稱便衣保安,和一般保安都是申領俗稱「B牌」的乙類牌照,負責為處所或財產提供無須攜帶槍械彈藥的護衞工作,兩者訓練相若,不過會視乎當值性質有調節。袁思桐:「因為便衣保安其實擺明要針對性地要去做拘捕行動,或者去捉拿偷竊的人,所以所有便衣保安一定有針對性,因為他們不會去做水喉爆裂、被困電梯等處理。」 他又指如果便衣保安懷疑有人偷竊會給予機會對方解釋,如對方不合作可以以最低武力避免涉事人逃走,再交給警方處理,但不能鎖住或困住涉事人。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國台辦:賴清德講話蓄意加劇兩岸緊張局勢 嚴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有線新聞】國台辦指賴清德講話蓄意加劇兩岸緊張局勢,嚴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指,賴清德謀「獨」挑釁是台海和平穩定的禍根亂源,將給台灣民眾帶來災難。陳斌華指賴清德在講話中繼續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編造「台獨」謬論,宣揚分裂主張,煽動兩岸敵意對抗,充分表明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充斥對抗思維,不斷挑釁滋事,蓄意加劇兩岸緊張局勢,嚴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國台辦強調有信心和能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任何人、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歷史大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李強會晤泰柬領導人 加強雙方合作
【有線新聞】總理李強出席東盟峰會期間亦分別會晤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和泰國總理佩通坦。 李強指願同泰方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積極做好政策溝通,加快推進中泰鐵路建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加強多邊協調。另外,李強向洪瑪奈表示中方繼續堅定支持柬埔寨 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維護國家主權和戰略自主,持續充實中柬「鑽石六邊」合作架構,加快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五角戰略」對接,共同落實新版中柬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重陽|大批市民北上 深圳灣過關或等逾1小時 警方籲改用其他口岸
【有線新聞】重陽節三日假期,大批市民北上,警方說深圳灣出境車輛多等候過關時間可能超過1小時,呼籲市民改用其他口岸。 早上未到9時,港鐵東鐵綫車廂迫滿北上人潮,大批人經落馬洲站福田口岸過關,人流比平日多,不少是一家大小帶同行李箱到內地,亦有部分人帶同祭祀用品回鄉祭祖。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東區醫院插錯喉|林哲玄指X光片有灰色地帶難分辨 病人組織倡審視高危病人定義、引科技協助
【有線新聞】東區醫院病人被插錯鼻胃喉事故,醫學界議員說如果X光片有灰色地帶,資深醫生分辨亦有困難,認為要加強督導機制,確保醫護有懷疑要求助。有病人權益組織建議審視現時高危病人定義,並考慮引入科技協助判斷。 兩間公立醫院事隔不夠四個月接連發生插錯喉事件,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說醫學院最多只會簡單教授放鼻喉,實習醫生主要靠畢業後接受系統性培訓,但不代表培訓後就甚麼都懂。 醫療衞生界林哲玄:「典型X光片不要說實習醫生,連醫學生都懂得看,典型對與錯是很清楚。但中間有灰色地帶,可以頗困難,就算資深醫生也會看錯,因此最重要培訓中除了典型X光片外,有灰色地帶的要拿出來討論。」 有病人權益組織說最好當然有資深醫生覆檢高危病人情況,考慮到中層醫生流失高,建議以人工智能等科技輔助,彌補人手不足,同時要審視高危病人定義。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長者對於插錯位置或者液體入肺可能未必即時起反應,所以對高危病人定義可能之後需要再調整是否需要這類年長病人屬於高危類別需要由資深醫生覆檢。」 林哲玄:「為何要放胃喉,因為吞嚥不下、容易嗆口或者根本卧床不動不醒,有哪個不是高危?覆檢不覆檢,新手醫生最初開始一定要,但知道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1日
施政報告前瞻|據悉研將社福中心改長者暫託 社工倡先設「照顧者名冊」 以識別高危家庭
【有線新聞】據了解,施政報告會加強地區長者暫託,有社工建議研究上門服務,並盡快建立「照顧者名冊」,有助先識別、後支援,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李國棟則指政府暫時未有落實時間表。 為了讓護老者喘息一口氣,據了解政府正研究將部分使用率不高的社福中心包括青少年服務中心等轉為提供長者暫託服務,有前線社工關注收費水平,指政府去年要求私營院舍及服務單位提供暫託,但不少收費超出基層負擔能力。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原本政府建議費用如果使用最長暫託時間使費大約是2,000多元,但實際上可能是需要5,000元也有機會,申請程序很多長者不清楚,要逐間逐間中心致電查詢。」 她又指不少「以老護老」的家庭照顧者及被照顧者身體都很虛弱,有需要研究上門暫託及社區保姆服務,針對這些弱勢家庭,照顧者津貼更應該涵蓋他們。阮淑茵:「部分正領取綜援長者活津貼及傷殘津貼的長者都未能申請這項津貼,但綜援、長者活津貼的費用只是足夠她們基本的生活需要,當家中有個長者要照顧時其實開支是增加了很多。」 政府過去大半年以荃灣及南區為試點,動用關愛隊識別及支援照顧者家庭,正考慮擴展至十八區。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李國棟:「他是一個很有效的轉介者
- 有線新聞
- 2024年10月10日
有調查指八成家庭主婦願重投職場 倡增專業社區托兒服務、「育兒假」等家庭友善政策
【有線新聞】有調查發現,八成受訪的家庭主婦表示若有符合條件的工作及支援服務,願意重投職場。 工聯婦委上月7日至26日以實體和網上問卷訪問了近500名已生育婦女,八成人表示沒有使用過託兒服務,因為有人照顧幼兒佔三成八,有三成半人表示不了解社區託兒服務,亦有兩成人指居住地方沒有託兒服務。組織建議政府加快增加專業社區託兒服務,增設「育兒假」及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吸引婦女重投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