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內地生受騙|蕭澤頤:近八成來港首年即受騙 填防騙問卷非小題大做
【有線新聞】接連有大學內地生墮入騙案,多間大學要求學生完成防騙問卷,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說近八成受害人是首年來港,部分甚至開學前已受騙,又提到一年前有內地生受騙後自殺,有需要加強和及早傳遞防騙訊息。 蕭澤頤:「大家可能最近聽到一些報道說,不要當大學生是小朋友,甚至有些人覺得要他們填問卷是小題大做的方法,我想大家反思一下,現在我們是談論一條性命,如果這個受害人是你自己的身邊的家人、朋友,你會怎樣想?你會否希望警方做更多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王毅與魯比奧通電話 指應落實中美雙方重要共識
【有線新聞】外長王毅與美國新任國務卿魯比奧通電話,王毅說希望對方好自為之,為中美的未來發揮建設性作用。魯比奧就指新政府將推動以美國人為先的美中關係,嚴重關切中方對台灣和南海的脅迫行為。 王毅周五應約與魯比奧通話,他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雙方團隊要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找到新時期的中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指中國無意超越或取代誰,但必須捍衛自身正當發展權利。對華立場強硬的魯比奧兩度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單,王毅說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應盡國際責任,希望魯比奧好自為之,為中美的未來、為世界和平與穩定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王毅又提到美方須慎重處理台灣問題,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絕不允許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美國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就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作出承諾,不能背信棄義。中方聲明又指,魯比奧表明美方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台灣問題以兩岸都能接受方式和平解決。 但美國國務院的聲明指魯比奧在通話中,對中方脅迫台灣和南海的行動表達嚴重關切,強調美國對地區盟友的承諾。魯比奧表明特朗普政府尋求發展的美中關係將促進美國利益、以美國人為先。兩人亦討論了雙邊、地區以至全球的其他重要議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警察學院結業會操 李慧琼任檢閱官 冀警員不斷學習、維護國安
【有線新聞】警察學院舉行結業會操。 會操隊伍以中式步操進場,今年有37名見習督察、195名學警畢業,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擔任檢閱官。她致辭時表示現代犯罪手法日益複雜,網絡詐騙、跨國犯罪等層出不窮,寄語警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升能力,並秉持愛國愛港的精神,維護國家安全及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賣豬仔|鄧炳強再度「不點名」批協助家屬人士 去年內地生遭騙逾2.3億元
【有線新聞】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早前在緬甸獲救的港人星期一將由泰國回港,感謝泰國當局協助。對於早前有傳內地學生要填寫防騙問卷才獲發簽證,鄧炳強否認。 被誘騙至緬甸後獲救的29歲本港男子周五晚在泰國曼谷的拘留中心,與保安局專責小組成員見面,局方說他精神和身體狀況良好,周一就會一同返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晚我同事致電我時,我透過電話都感受到他那種感動,過去這麼久終於可以親自見到我們的香港市民,我聽我同事報告好像差不多要相擁而哭般的情況,特別是我們中國人過年,希望可以過年前見家人,而泰國有關當局都人性化處理,大家共同目標都是希望過年前讓他回來。」他感謝泰國當局及駐港領事、中國使領館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等多方。 至於10宗仍未返港個案,鄧炳強說他們情況安全,當局會盡力協助,又再不點名提到有人好心協助家屬跟進,可能為受困港人帶來風險。鄧炳強:「拯救確實需要時間,不是今日說明天便拯救回來,看2022年和2024年,去年至今都要時間去協調處理和營救。如果是將家人告訴你的事情,說成好像你自己帶隊去救,這對於整件事未必有好處。」 接連有來港的內地大學生墮入假冒官員騙案,鄧炳強說去年一共有318宗,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啟德體育園|6萬人演練45分鐘消化人潮 陳美寶:非常順暢、符合預期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昨晚舉行6萬人演練,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說最終用45分鐘消化人潮符合預期。 陳美寶:「看到流程非常順暢,與警方早前亦做了人潮管制的預案,結果看到由場館出來也有數條頗闊的行人路,周邊環境優美,看到有序讓人流去到車站,大部分人客去到月台第一班車就能上車。我們昨日亦特別添加了十條巴士路線到港九新界不同區域,亦是試練場景。我們總結了數據,十條巴士線動用了83部車,接載了7,300名乘客,看到使用率相當高,也超出預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意甲|AC米蘭由曼城借用後衛卡爾獲加
【有線新聞】意甲的AC米蘭由曼城借用後衛卡爾獲加。 租約季尾完結,包含買斷條款,他在社交平台發文感謝曼城隊友及領隊哥迪奧拿的支持、信任。這位34歲英格蘭後衛2017年由熱刺轉投「藍月亮」,319次代表曼城出賽,贏得17項錦標,包括6奪英超冠軍及2022/23球季達成「三冠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控煙|衞生署:水煙危害比傳統煙大 需立法規管 業界指市道低迷憂更「趕客」
【有線新聞】據了解「控煙十招」預料第一季提交立法會審議,會禁售加味水煙,衞生署指出吸食水煙的危害比傳統煙大,需要立法規管,有業界就擔心酒吧市道低迷下會更加「趕客」。 市民:「(記者:水煙或傳統煙危害更大?)我覺得水煙危害更大。」市民:「(記者:知不知道吸的煙主要來自哪裏?)沒有深入研究。」市民:「從水中,應該是。」市民:「不清楚。」市民:「來自炭?不是來自炭。」 衞生署高級醫生(控煙酒辦公室)黃頌欣:「其實水煙不只是吸煙,是吸煙加燒炭。當然有煙草,煙草放在煙碗上,煙草需要加熱產生煙霧,熱力來自燃點的炭,將煙霧傳入水煙壺。如果在密閉空間燒炭,最嚴重可以致命。」 2023至24年就有三人吸食水煙而一氧化碳中毒送院,其中一人情況嚴重,經治療後仍有記憶力衰退、反應遲緩等後遺症,另一名在天台吸食的人士亦曾短暫昏迷。水煙的吸食時間長,相比傳統煙尼古丁含量為1.7倍,一氧化碳釋出量為9倍,如果中毒會頭痛、嘔吐、臉紅。 東區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醫生主管鄧建邦:「水煙的顧客除了吸食水煙外也會喝酒,他們以為這些症狀只是飲醉而沒有去求醫,所以來到求醫的病人遠遠少於實際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首席控煙酒督察陳達明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長青公路私家車行駛間冒煙 迅速陷火海幸無人傷
【有線新聞】長青公路有私家車著火,無人受傷。 私家車車頭首先起火,火勢猛烈,迅速蔓延,全車陷入火海。早上七時許,私家車司機送朋友到機場,回程出九龍途中發現車頭冒煙,駛至長青公路近長青隧道路邊停車報警,消防到場開喉將火救熄,私家車嚴重焚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北都區|甯漢豪:研中央採購建築材料 冀檢視建築標準減成本
【有線新聞】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稱北部都會區獲議員和社會支持,局方正研究中央採購建築材料,並檢視建築標準,降低成本。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有時談標準一定講求安全的標準、高質素的標準,但有時會否過高?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標準過高下但技術很先進,樁柱不需要太厚、太長,它都會有承載力,如果我們不檢視這些,有時成本就會移到那些位置。」 甯漢豪又表示在財赤下要調整發展項目的優先次序,包括放慢非房屋工程的步伐,而下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會再公布工務工程預算,相信各工務工程能在預算指標下完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陳子達專訪|完稅標籤足夠打擊「白牌煙」 續提高海關人員國安意識
【有線新聞】海關去年緝獲逾6億支私煙,關長陳子達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會大力打擊私煙團伙,又說考慮到成本效益,在煙包上加設完稅標籤足夠打擊「白牌煙」,不需要在每支煙加標籤。 海關關長陳子達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完稅煙標籤的顧問研究參考了全球40個地區做法,只有新加坡在每支煙上印標籤,認為考慮執法成效等未必需要採用,「我們考慮主要不是成本,而是效用,大家都知道在香港零售的市場香煙是不可以拆散賣的,基本上它都要逐包煙賣。在我們的執法角度,如果它在煙包上有這個標籤,已經足夠給我們的識別它是否已完稅。」 他又說若煙商在生產階段已加入完稅標籤,產量夠大,每包煙標籤成本甚至可以低過一元,海關年中將推出完稅煙標籤先導計劃,先與本地生產的煙商合作,「我們會試一試整個系統的運作,包括採用的標籤印在煙包上究竟是不是暢順、我們可否識別(正牌煙)?我們用哪些儀器去識別香煙的批次?整個系統的運作我們都覺得應該,要試完每一個方向也是運作暢順,我們才全面實施。」 陳子達上月底上任,提及五大工作包括維護國家安全,海關曾截獲煽動刊物,會繼續提高人員的意識,「如果個別已經在法庭上已經有一個清楚的判例,這些我們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蒙地卡羅汽車拉力賽 伊雲斯總成績暫領先
【有線新聞】蒙地卡羅汽車拉力賽,伊雲斯暫時在總成績領先。 鬥18個特殊路段,在車迷包圍的煙火中出發,但之後就要面對黑夜。8屆世界冠軍的法國名將奧吉亞入彎失控,第3個特殊路段由榜首跌到第3,搶了領先位置的紐維利鬥到天光反而出事,差點撞向車迷,幸好有防撞柱緩衝,第6個特殊路段跌到第9。奧坦歷撞到尾轆歪了,尾泵把也掉下來,仍然繼續去,排在第5。經過6個特殊路段奧吉亞追到上第2,只是落後榜首英國的伊雲斯1.5秒。
- 有線新聞
- 2025年01月25日
據報特朗普停止向福奇、蓬佩奧多名前官員提供安全保護
【有線新聞】據報美國總統特朗普停止向多名與他不和的前官員提供安全保護,包括曾協助抗疫的白宮前首席醫學顧問福奇。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引述消息指福奇的保安人員周四時被撤走,他因為負責防疫工作收到死亡威脅,目前已聘請私人保安並自行承擔費用。而面臨伊朗威脅的前國務卿蓬佩奧、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等人都被撤銷安保待遇,他們離職後多次批評特朗普。 特朗普回應指他們賺取豐厚報酬,可以自行僱用保安人員,不能因為曾在政府工作而終身獲得安全保護。根據規定,美國前總統及配偶可享有終身安全保護,其他官員需根據情報機構風險評估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