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文創藍圖|檢討資助藝團制度 研引進出機制 持續不達標或削資助
【有線新聞】政府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完善文藝創意產業鏈,包括政府已開始全面檢討資助藝團的制度,研究引入進出機制,持續不達標的藝團有機會削減資助。 前年施政報告成立文化委員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事隔兩年多終於出爐。藍圖訂下四個方向、涵蓋71項措施,其中一大方向是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全面檢討資助藝團及表演場地分配制度。楊潤雄說機制存在已久,是時候檢視成效。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譬如九大藝團,會否有十大、十一大、十二大?有這些說法,因此在檢討中。我們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所以我說也應該研究進出機制,會否有一些可以加?會否有一些畢業離開?」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表現優秀的藝團可以上車獲得我們的資助,同時間也有賞罰分明制度,可能有一些持續不達標的藝團,會削減資助。」 藍圖另一個方向是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舉辦更多中華文藝活動,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日後一些具中華文化元素的項目會否更容易獲得資助?楊潤雄說要整體看,「他自己的藝術水平,你剛剛也提到擴大觀眾群,觀眾喜不喜歡?對整個文化界的推動是甚麼?會有甚麼創新思維?眾多因素也可以成為將來機制的元素。」 藍圖另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有研究指疫後工作倦怠比率增1.7倍 學者:員工更重視靈活工作安排、福利獎勵
【有線新聞】港大經管學院與優質顧客服務協會的研究發現,疫情後員工出現工作倦怠的比率較疫情前增加了1.7倍。 研究訪問了一千名公私營服務業員工,四成三受訪者表示經常感到工作倦怠,私營機構特別是零售和銀行等行業員工感到更大壓力。負責調查的學者指,創新的支援措施可為員工減壓,員工也更重視靈活工作安排、鼓勵性人力資源政策、正向企業文化及福利獎勵。 港大經管學院寶光基金教授嚴志堅:「經濟壓力持續存在,另外企業開始注重如何需要重建,員工因此工作量大大增加,同一時間方向又不太清晰,公司到底往哪個方向才能夠重建企業?導致我們說的過勞、工作怠倦以及工作滿意度降低。我們發覺不同的公司都會做表揚,但是如何表揚就有很大分別。有啲表揚是沒有效果,另外有些表揚是有效果,正正視乎那些表揚的背後,有沒有真正得到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將軍澳工業邨女工人遭小型剷車夾腳 清醒送院
【有線新聞】將軍澳工業邨有女工人懷疑遭小型剷車夾腳被困,清醒送院。 醫療隊奉召到場協助救出女工,她右腳受傷,送到將軍澳醫院治理。現場是駿盈街及駿光街交界一個地盤。現場消息指下午約三時,女事主懷疑被小型剷車夾腳,其他工友見狀隨即報案,意外原因有待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2款內地製無線充電器有過熱、燒傷風險 遭海關下令禁售
【有線新聞】兩款無線充電器有過熱及燒傷風險,遭海關下令禁售。 兩款充電器在內地製造,價格介乎150至170元。海關早前測試市面上9款外置充電器,發現這2款在使用無線充電功能時,如有物件夾於充電器和被充電裝置之間,充電器會過熱,未能通過燒傷測試,涉嫌違反《消費品安全條例》。海關搜查了兩間零售商及一間批發商,檢獲逾400個涉事充電器,暫時未知有多少流出市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內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破千萬 新型「廠中廠」模式提升效率
【有線新聞】內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一千萬輛,是全球首個國家做到有汽車工廠以「廠中廠」模式,讓供應商駐廠生產,大大提高供應鏈協同,最快幾分鐘就可以出產一輛車。 走入新能源汽車工廠,首先見到的就是一家做儀表台的供應商。推開門就是另一家生產汽車座椅的供應商。座椅出產直接能夠存放在旁邊的倉庫中,再按需求調度。這種「廠中廠」、「門對門」的供應鏈模式就是這家工廠能夠快速生產的秘訣。 供應鏈體系總經理石增超:「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幾千台一個月,然後快速爬到了接近2萬台一個月。整個產業鏈的高效協同,是我們整車快速能夠提升產能,爬坡上量的關鍵因素。」 這間超級工廠除了有中小型的配件供應商進駐,也有製造商在廠內將一件件鋁合金車身壓鑄成型。 汽車車身壓鑄件供應商曹飛:「我們這個廠已經成為整車制造的一個單元,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個大融合。」 超級工廠不時有外國供應商參觀,他們對這種新型高效的「廠中廠」運作模式非常感興趣,期待進一步合作。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年滿50歲愛滋病確診者比例上升 反映年長市民忽略風險、增社區傳播風險
【有線新聞】衞生防護中心發現,年滿50歲的愛滋病毒確診者人數上升。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本港今年第三季新增85宗愛滋病毒感染個案,22宗確診個案,感染個案涉72男13女。中心表示,近年感染新確診個案呈現跌勢,情況令人鼓舞。但年滿50歲確診者人數上升,反映年長市民忽略風險,令晚發個案比例增加。這些個案治療時免疫恢復會較慢,亦會增加社區傳播風險,建議所有曾發生性行為者,應最少接受一次HIV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服務處顧問醫生(特別預防計劃)黃駿君:「當他們遲發現,當病毒未接受治療下仍然活躍,他們不為意自己已感染下,在社區會有傳播風險,比早發現人士是高。還有他們出現機會性感染和癌症風險高很多時,他們的死亡率亦會超出十倍。」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元朗721|白衣人鄧嘉民暴動罪成、還柙候刑 官:故意帶藤條到案發現場
【有線新聞】2019年元朗721事件,白衣人鄧嘉民被控暴動等罪罪成,還柙等候判刑。法官指閉路電視拍到被告向示威者丟藤條等,又認為藤條是故意帶到案發現場。 報稱商人的被告鄧嘉民到西九龍法院聽裁決。他被控2019年7月22日,連同其他人在元朗站及朗和路一帶暴動,以及意圖使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 區域法院暫委法官陳慧敏頒下裁決,指經比對,相信被告與現場閉路電視拍到的是同一人。片段顯示被告身穿白衣,向黑衣人丟木棍和藤條,並鼓勵其他參加者行事,認為被告有意圖與其他人參與動亂,足以構成暴動罪,裁定他暴動罪成。 法官又指當晚有很多白衣人手持藤條,其中一條長約80厘米,而且堅硬,可以輕易地攻擊遠處的人,認為藤條是白衣人預早計劃,故意帶到案發現場,不接受辯方解釋藤條是從附近撿來。又指縱使藤條本身不致命,擊打身體仍可造成嚴重受傷,裁定被告意圖使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罪成。 控方在庭上指,案發期間沒有人受傷。法官驚訝,問為何黑衣人被人襲擊受傷都沒有人報警,控方只確認本案沒有任何人受傷記錄。法官指案件有很多市民關注,所以特別用中文宣判。被告聽裁決時只是輕輕點頭。案件押後至下月23日判刑,期間被告要還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文創藍圖|冀香港成中外文藝交流中心 目標2034年增加價值升至2,000億
【有線新聞】政府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願景是將香港打造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藍圖訂下四個方向,包括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發展香港特色文化內涵、發展多元及國際化文化藝術產業、建立國際平台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及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說,71項措施中,有36項已展開,其餘於2025年亦會陸續開始,目標2034年將產業的增加價值,由前年約1,200億元,增至2,000億,就業人數由22萬增至約26萬。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在草擬藍圖期間,因應文藝界不同意見和社會經濟變化,我們多次修訂擬稿,以充分跟進意見,務求切合業界長遠發展。我們在這裏感謝持份者的意見和回饋,協助政府撰寫這份藍圖。撰寫修訂需時,但文體旅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處沒有因藍圖而停下腳步。過去一段時間,不斷推出多項重要新措施,全方位推動香港文藝創意產業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6日
元朗院舍傷人案 20歲男院友被刀割頸昏迷送院
【有線新聞】元朗一間院舍發生傷人案,一名院友遭人用刀襲擊,頸部流血昏迷送院。 涉嫌傷人的男院友亦有受傷,送上救護車。現場是新圍村一間院舍,警方早上11時許接報,兩名院友發生衝突,有人用刀襲擊對方。一名年約20歲男院友頸部遭割傷昏迷,送往屯門醫院救治。警方以涉嫌傷人,拘捕一名56歲男院友,送博愛醫院檢查。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4日
張勇:法例通過後報備屬中央監督權 未來需規範化及制度化
【有線新聞】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來港出席活動時,指立法會通過法例後報備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做法,是中央作為主權者、行使憲法監督權的安排,未來要規範化及制度化。 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所有的(法例)都報備,報來以後每一條都要形成專門的審查報告,包括《的士司機違例記分條例》我們也有一份報告。我們主要審查幾點,第一有否牴觸憲法,這是首先;第二有否牴觸香港基本法;第三有否違反在香港實施的全國性法律,現在有14部;還有有否違反、符不符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涉及香港的決定及決議。」 他指回歸至今逾800條法例都在一個月內報備中央,制度運轉良好,但只是實踐做法,仍然欠缺明文規定。他指這種憲法監督權是法治的「拱頂石」,強調香港的高度自治只是相對而言,全國人大可行使「開口權力」,即是任何全國人大認為應當由他行使的職權。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4日
李顯龍安排權力移交 推選黃循財接任黨秘書長 稱外國領袖亦羨慕交接順利
【有線新聞】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出訪中國前進一步安排權力移交新一代,一連兩天出席執政人民行動黨70周年黨慶晚會及黨員大會,落實移交秘書長的領袖職務,由副秘書長兼總理黃循財接任。 李顯龍在周日的大會上演說時正式宣告黨職交班的意願,「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開會時,我打算向中執委提案推選副秘書長黃循財接替我成為下任秘書長。」與政府公職一樣,李顯龍在人民行動黨亦不是全退,他再獲選為中執委委員。 李顯龍又讚揚權力交接順利令一些外國領袖也羨慕,「我們不能視有序交接為必然,確實有一些與我碰面的外國領袖對我們的交接多平順感驚歎,對他們是奇妙的,因為在其他國家任何事情也可以出現,亦有發生尤其通常是政黨在大選慘敗,失去執政認受性,領袖被迫引咎辭職時。」 黃循財演說時則提到早前先後出席了APEC及G20會議,與各地領袖商討了各種挑戰,包括中美關係及全球秩序的變化,「美國仍然地位超然,但已不再想當世界警察。前總統特朗普剛剛再當選,以『美國優先』為基礎當選,對他的認受反映美國民眾日增的情緒,即感到維護全球秩序付出過高代價,付出高卻未享相應好處。同時還有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大國,但他們也在聚焦解決國內問題,還沒有能力承擔
- 有線新聞
- 2024年11月24日
香港高爾夫公開賽 美國球手列特奪冠 港隊許龍一排第6
【有線新聞】香港高爾夫公開賽,美國球手列特贏得冠軍。 第3回合刷新場地紀錄,列特最後一日發揮穩定,6個洞造出低一桿的「小鳥」,兩個洞超標下,以低4桿的66完成,總成績是低22桿的258,以3桿優勢力壓衛冕的甘寶棒盃,打破個人3年錦標荒。 港隊成績最好是許龍一,總成績是低16桿的264,並列第6。香港高爾夫代表許龍一:「感覺很好,有很多朋友、家人到場支持,很多的功勞歸於他們,我受到很多支持,對表現感到十分開心,我都有一段時間沒出戰亞洲巡迴賽,總括而言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