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大熊貓「福寶」經初步檢查並無發現異常
【有線新聞】日前被指狀況異常的內地大熊貓「福寶」經初步檢查後,並無發現異常。 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表示,經過飼養員和獸醫檢查福寶體態外觀無異常,精神及食慾亦正常。獸醫已開展相關檢測,中心強調會繼續做好福寶的飼養管理和健康監測。 網上早前流傳片段懷疑福寶進食期間四肢及身體抽搐,中心其後將福寶收回內圈檢查。 福寶在南韓出生,今年4月初才返回四川臥龍神樹坪基地,6月與公眾見面。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升級後首飛 成功將海哨一號衛星送入軌道
【有線新聞】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升級後,首次發射升空成功,將海哨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搭載海哨一號衛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周三中午12時46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將海哨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快舟一號甲火箭是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在升級後運載能力提升至450公斤,能夠為商業發射任務,提供更好的適應性、靈活性和便捷性。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自願醫保|醫衞局:扣稅上限屬合適水平 將持續監察推行情況
【有線新聞】自願醫保計劃推出5年,醫務衞生局說截至三月底,認可產品保單數目約為134萬張。經過疫情仍穩步增長,認為目前扣稅上限屬合適水平,有議員關注計劃未來路向。 選委會界別陳沛良:「鑑於該計劃已推行超過五年,當局會否對該計劃中期檢討,以及為未來參加該計劃的人數訂下目標。」 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醫務衞生局會持續監察自願醫保的推行情況,收集市場數據,並聽取各持份者的意見,以配合政府各項公共衞生政策。舉例而言,因應香港中醫醫院即將投入服務,政府現已與保險業界磋商,讓自願醫保日後可涵蓋相關醫療開支,有關討論正密切進行。」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保護關鍵基礎設施|下周立會首、二讀 八界別受規管 違例機構罰最高500萬元
【有線新聞】《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條例草案》下周提交立法會首、二讀。受規管機構違例罰款最高500萬元,條例將賦權專責辦公室在特定情況下要求營運者提交資料協助調查。 歷時一年多的諮詢條例草案終於出爐,條例草案訂明政府會要求關鍵基礎設施和營運者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護電腦系統安全,能源、資訊科技、銀行金融、醫護及電訊廣播等八個界別受規管,政府部門除外。 當發生事故時,若已干擾設施的核心功能,營運者須在得悉後12小時內通報,其他事故就要在48小時內通報。未有制定應急計劃或未有定期進行風險評估等,最高罰款50萬,較嚴重例如沒有在時限內通報事故,最高罰款500萬,持續違規罰款則會按日計算。營運者不服定罪可向由行政長官委任的上訴委員會上訴。 條例下設專責辦公室在特定情況下可要求營運者提交資料。首先是為確定機構是否屬關鍵基礎設施或為了解營運者的電腦系統,可書面要求提供資料。當政府合理懷疑有事故發生時,就可以早期展開調查。最後是確定發生事故後,政府展開調查,條例還賦權當營運者未能協助或應對威脅,政府有權監察及掃描其電腦系統。政府還可在營運者拒絕情況下,申請法庭手令到電腦系統所在處所調查,在緊急情況下,沒有手令也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林定國率團訪問大灣區 與企業加強合作機遇
【有線新聞】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明日率領法律界代表團訪問大灣區三日。 林定國將率領30名來自香港律師會、大律師公會、本地和國際律師事務所、註冊外地律師行的代表,包括多位外籍律師到訪廣州和深圳,與當地政府代表會面,了解廣東省以及大灣區的最新發展,探討香港法律界與內地部委法律和企業加強合作的機遇。 林定國離港期間,由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署理律政司司長職務。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積金易|至今收逾340宗投訴 積金局:已責成承辦商加快處理
有線新聞】積金局6月底推出積金易平台,至今收到逾340宗投訴。 財庫局說,344宗投訴來自僱主和計劃成員,當中包括供款、註冊平台及登記強積金計劃等問題,一半投訴已處理,同時已責成承辦商加快處理,安排人員專責跟進個案。 積金易公司留意到有用戶可能未熟習平台功能,輸入不完整資料等,導致已收取的供款未能即時顯示於用戶介面,公司已跟進個案,如經評估後證實因平台處理不當而導致損失會按機制賠償。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鄧炳強訪滬杭 將晤上海市公安局領導
【有線新聞】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明日啟程訪問上海和杭州。 鄧炳強將出訪四日,期間會與上海市公安局領導會面,到訪虹橋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和上海海關學院,周六下午轉往杭州與浙江省公安廳領導會面交流。 他離港期間由副局長卓孝業署任保安局局長。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內地傳媒公司借稱免費將素人打造成網紅 企圖通過訴訟獲取幾十萬元違約金
【有線新聞】內地有公司聲稱可以協助沒有經驗的「素人」變成網紅且費用全免,但事實是想藉訴訟來獲取違約金賠償。 山東菏澤一名女子平日有在網上分享自己拍攝的短片的習慣,她去年收到一間傳媒公司發出的信息,聲稱可以協助她成為「網紅」。受害者:「他們當時跟我說的是可以有概率把我打造成一個網紅,他跟我說不收費,然後也不用直播,他會給我提供專業的團隊包裝這種。」 公司還聲稱假如流量高,事主可以賺取廣告費,事主質疑根據合約細則,要做直播之餘亦要更新短片,但公司就解釋,合約只是模板,沒有實質作用。 事主之後被要求進行「線上學習」,同時要對公司傳來的單據作出確認,當中包括拍攝、購買流量的開支等,公司之後對事主表示短片反應不似預期,要求事主做直播,事主拒絕並提出解約,公司隨即索賠20多萬元。 事件鬧上法庭,涉及多達9名「素人網紅」,但法院認為公司未能提供足夠證據證明有作出「全方位培訓」等,合約義務所謂的支出費用價錢不合理,收款主體方亦身份不明,無法證實是實際開支。 有法學專家分析這類公司真正的目標是獲取高額的違約金。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它實際上並不是真正去履行合同,把所謂的簽約人變成一個網紅或者變成一個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黎智英案|黎智英:不愛中國政府 因價值觀不同
【有線新聞】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他作供承認不愛中國政府,因為價值觀不同。對於曾經提出特朗普可制裁或懲罰中國官員,就說只是轉述他人說法,並非呼籲對方這樣做。 辯方在庭上展示2020年5月黎智英與「香港議會」發起人袁弓夷的WhatsApp紀錄,袁弓夷稱想拍片給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及國務卿蓬佩奧,要求他們在香港派駐部隊,保護年輕人。 蘋果日報之後上載一段4分鐘影片,袁弓夷提到反修例示威情況,指年輕人正為民主自由而戰,如果美國資源許可,應像保護西柏林一樣保護香港。 黎智英在Twitter轉發,並標記特朗普。黎智英說他沒有參與製作,轉發是李兆富的主意,庭上才首次看到片段,覺得內容誇大,例如「年輕人被強姦和謀殺」說法,從來沒有證據支持,也不認同袁弓夷呼籲從香港撤資,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維持這個定位對香港很重要。 法官李運騰問黎智英,有否要求下架。黎智英說當時不夠警覺,所以沒有想到,承認是疏忽。又說與袁弓夷多次飯聚,吃過幾次飯,感覺對方只想獲取他的人脈,背後有動機,對他不放心和不信任,所以當袁弓夷要求聯絡陳日君寫信給蓬佩奧制裁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他都沒有照做。 黎智英曾經建議,若特朗普競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南韓戒嚴|南韓全國戒嚴歷時6小時 首爾街頭現裝甲車 戒嚴部隊進入國會爆衝突
【有線新聞】尹錫悅頒布全國戒嚴期間戒嚴部隊進入國會,裝甲車在首爾街頭出現,在野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號召議員和民眾前往國會聲援。 警方在國會門口外阻止群眾進入,有人互相推撞,示威者高呼開門和打倒獨裁政權等口號,部分安全部隊人員全副武裝裝備。首爾街頭出現有裝甲車和軍車,民眾一度阻擋軍車前進,有直升機飛向國會。 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前去國會途中,在網上直播號召議員及民眾去國會聲援,稱擔憂尹錫悅的檢控管治將變成軍法管治。李在明下車後徒步走向國會,並翻越圍欄,最終順利進入國會大樓。議員、職員及記者獲准進入。 戒嚴部隊強行進入國會大樓,爆發衝突,有民眾和議員合力搬傢俬阻擋。國會秘書處指軍方出動24架次直升機,在午夜前後運送230名戒嚴部隊士兵到國會範圍,另外50名士兵則翻牆入內,他們打爛玻璃窗,秘書處稱會點算損毀,違法者要承擔責任。戒嚴部隊在尹錫悅宣布解除戒嚴後才返回所屬部隊,戒嚴司令部解散。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日經︰日本準備放寬中國公民簽證要求
【有線新聞】據報日本正準備放寬中國公民簽證要求。 《日經新聞》報道,政府正計劃簡化中國公民申請赴日簽證程序,外務省、法務省、警察廳等相關部門將討論審查申請簽證文件等新措施,預料外相岩屋毅今年內訪華會與中方磋商有關安排。 中方上月宣布擴大免簽國家範圍,恢復日本公民短期入境免簽安排。
- 有線新聞
- 2024年12月04日
南韓戒嚴|南韓在野黨控制國會 尹錫悅頒布戒嚴圖打破政治困局
【有線新聞】南韓對上一次戒嚴已經是40多年前未民主化的年代,面對在野黨控制國會,尹錫悅施政受阻而決定頒布戒嚴,分析認為他犯下政治大錯,更可能成為他被彈劾的理由。 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在4月國會選舉大勝,右翼執政黨國民力量自此無力通過政府法案,尹錫悅政府淪為跛腳鴨。共同民主黨已經並繼續彈劾多名檢察官和高官,今周更提出削減政府預算,尹錫悅施政更陷入困境。 上台兩年,尹錫悅民望低迷,支持率徘徊在兩成。夫人金建希身陷貪腐醜聞,被指收受名牌手袋、操縱股價等,尹錫悅受壓致歉重設監督機構,但始終拒絕調查妻子。 面對政治困境,尹錫悅選擇軍事解決。根據南韓2017年修訂的《戒嚴法》,只授權總統在戰爭爆發或國家出現緊急狀況等宣布戒嚴,專家普遍認為今次戒嚴違憲,而濫權足以成為彈劾總統的理由。有分析認為尹錫悅戒嚴是重大的政治犯錯,難以全身而退,因為不重蹈獨裁覆轍是南韓民間以至政界的跨黨派共識。 前總統朴正熙獨裁統治的時代,曾多次戒嚴,到他在1979年10月遇刺後戒嚴亦隨即實施,其後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奪權,1980年5月觸發光州事件,在他的鐵腕鎮壓下造成數千人死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