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有線新聞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7日
亂過馬路|警方上月中起嚴打 共票控近1,800人 四分一為65歲或以上
【有線新聞】警方交通總部總結全港執法行動,共票控超過4,000人。 警方上月中起在全港各區展開大型執法行動,主要針對行人亂過馬路。截至本月初,共票控1,785名行人,四分一是65歲或以上,另票控2,411名司機,大部分是的士及貨車等職業司機,涉及行車時使用手機及超速等。 新界北總區交通部調查及支援組總督察陳倩衡:「我們發現高達四分三違例者,在行人過路燈還是紅燈時就衝出或跑出馬路,另一部分情況是,就算近在咫尺有行人天橋,有部分市民為圖一時方便,或走少些路而不使用,更有市民穿越路面中間的中央分隔跨越數條行車線、胡亂過馬路。」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7日
消委會|點名譴責銅鑼灣四藥店 涉陰招劏客屢犯不改 有「慣犯」改名續不良營商
【有線新聞】消委會點名譴責銅鑼灣四間藥店,涉嫌誤導顧客、屢犯不改,其中一間八年前被譴責過,之後改頭換面繼續經營。 被譴責的四間藥房位於銅鑼灣駱克道及東角道,分別是「藥城」、「521生活百貨」、「安康大藥坊」及其前身「環球大藥坊」,主要售賣中藥材及乾貨海味。 消委會說過去近三年收到96宗針對他們的投訴,尤其通關後明顯增加,大部分是內地旅客,單計今年首八個月錄得49宗,總金額超過58萬元,投訴涉及斤變両、両變錢,令最終實收金額較顧客原先理解的貴10至16倍,店員亦會迅速將藥材搗碎,涉嫌強迫顧客完成交易。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藥店)是聰明了,手法比以前更精密,因為以前純粹是,將罐(轉方向)導致反光,看不到斤變両、両變錢的手法,但現在可能介紹幾款不同藥材,有些真的明碼實價,其中一款很貴,消費者會不慎、以為全部都是你跟我說『両』原來有一款變『錢』,他們不知道,以致收貴了很多。」 調查亦發現已經結業的「環球」及接手營業的「安康」,都是由同一間公司「新兆財」營運,至於「藥城」其中一名股東叫「宗宏堂大藥坊」,八年前在同一個舖位經營,亦曾經涉嫌不良營商被譴責。 消委會商營手法研究及消費者投訴審查小組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7日
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幕 冀招150企業進駐 園方:非「連根拔起」帶去大灣區
【有線新聞】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幕,已有16間企業進駐,目標吸引150間企業落戶,包括醫療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 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幕,深港兩地多名官員出席典禮。深圳分園位於福田區,有兩座六層高大樓,兩棟樓總建築面積達三萬平方米,除辦公室、會議室,還有實驗室和協作空間等。目前有16間創科公司進駐,大部份是香港科學園現有的公司,包括這一間生物醫療科技公司,透過人工智能開發藥物,看中內地生產成本較低。 生物公司創辦人陳亮:「香港是總部,不會變。我們也有實驗室、辦公室,在香港主要吸引甚麼?吸引新腦筋、吸引人才,香港人才也可以到這邊上班,還可以吸引一些廣州、深圳人才。」 科學園認為港深兩個園區可起協同效應,香港科技園公司大灣區發展總監莫偉軒:「不是將香港的公司連根拔起帶過來大灣區,亦不是將大灣區或國內的公司連根拔起帶到香港,不存在這種商業模式,這是無意思的。我們必定要做到市場增長、高速發展、水漲船高。需要生產的科創公司可以利用深圳平台。」 科學園預計年底會有多60家企業進駐深圳分園,最終目標是150間,重點吸納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企業。園區內較大的這幢大樓主要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7日
香港夜繽紛|廠商會倡向旅客派晚間消費券 邀請英超、NBA球隊夜間作賽
【有線新聞】據了解政府下周四舉行「香港夜繽紛」啟動禮,公布刺激夜經濟活動,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建議向旅客派發晚間消費券。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9時後才可以使用,送甜品、餐飲券到蘭桂坊飲酒。要有創意,例如體育、晚間足球,邀請國際球隊、英超、NBA、夜間無人機表演、光影夜,甚至國際馬戲團。」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希望可以引入有品牌的、較多人認識的產品和食品,以往Hello Hong Kong市集,大家看到成效不是太好。一連串活動,成效好的話希望可變成恆常活動。」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7日
港安孕婦剖腹產後亡|據悉涉事醫生為靳嘉仁 院方:因私人理由請辭、已通知受影響病人
【有線新聞】港安醫院7月有孕婦緊急剖腹分娩後死亡,據了解涉事醫生為婦產科醫生靳嘉仁。 衛生署周三晚指,根據調查結果及考慮專家意見後將個案轉介醫委會,港安同日說收到靳嘉仁因私人理由請辭,即日生效,院方已經立即通知受影響病人,並已安排其他醫生協助處理,其他事件不便回應。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6日
夜經濟|據悉政府下周四舉行「香港夜繽紛」啟動禮 灣仔擬辦「海濱藝遊坊」
【有線新聞】據了解政府下周四舉行「香港夜繽紛」啟動禮,公布系列刺激夜經濟活動。多個組織正籌備在灣仔海濱舉辦「海濱藝遊坊」,當中美食區會售賣港式小炒,期望重塑大排檔風情。 據了解搞活夜經濟計劃名為「香港夜繽紛」,下周四會在西九文化區舉行啟動禮,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禮,政商界及立法會議員都會出席。行政長官李家超說過會爭取在中秋前後推出活動,多個組織正籌備在灣仔海濱舉行「海濱藝遊坊」,由本月27日起至下月23日,逢周五、六、日,下午3時至午夜12時開放,共有16日,場地分美食區、手信區等。 美食區晚上6至11時運作,有二十多個攤檔,主力售賣舊式大排檔小炒,到時亦會擺放圓枱及摺櫈方便市民即買即食,重現大排檔情懷。手信區就有約三十檔,出售文創及具本地特色的產品。負責招商的公司指反應熱烈,現時申請都要排候補。同場還有音樂表演及無人機表演,又會播放多齣經典香港電影,亦有藝術廊擺放本地設計師的作品。 有旅遊業界及商界認為要有其他措施及優惠,才能整體帶動經濟。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為何現在夜晚8點每個商場關門,到9時想吃飯也很難,是與疫情時很嚴厲、號稱全球第二嚴厲的措施。旅客來到香港,真的想不到有甚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6日
拯救內房|官媒指限購、限貸不合時宜 倡「因城施策」 分析:可釋放購買力、續航力待觀望
【有線新聞】內地繼續部署為樓市拆牆鬆綁,官方媒體刊發評論文章指「限購」等政策不合時宜,有需要「因城施策」盡快取消,中央已連環出招拯救積弱樓市,但手上可能尚有「更重磅」彈藥等待時機出台。 官方媒體《證券時報》在頭版刊發評論文章,指「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在當下市況已不合時宜,應該因城施策盡快取消。市場憧憬內地將進一步為樓市拆牆鬆綁,輝立證券董事黃瑋傑:「以往想買(樓)因各種限購限貸買不到的人,購買力可以釋放出來,但後續能否持續、是否有政策或續航力有多長,尚待觀望。未來要留意每個月的銷售數字,還有另一個數字要留意,是每個月尾的待售面積,是否快速回落。」 文章指「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當日推出旨在遏抑過熱樓市,現時樓市供求形勢已不一樣。如要確保地產市道平穩前行,銷售必須企穩,因為只有銷售穩定才可改善房企現金流,繼而傳導至買地、建設等上游環節。所以文章認為當務之急,是在地產銷售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釋放之前受限制的住屋需求。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6日
夜經濟|民建聯晤黃偉綸提建議 提重新設計幻彩詠香江
【有線新聞】民建聯約見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提交發展夜經濟建議,提出重新設計幻彩詠香江,以及串連同期舉行的多項大型活動。 周浩鼎:「國際金融論壇、香港海運周及FIBA三人籃球世界巡迴賽,應該在今年年底舉行,有沒有辦法將三個活動串聯起來,差不多的時間,而且當發生時其實可配合夜間活動,就可帶動夜經濟。」 葛珮帆:「其實幻彩詠香江,除了現時的燈光表演外,也可加入新的、活潑一點、多元化一點的元素,例如多些光影或大型無人機表演,無人機可配合現時幻彩詠香江,也可是獨立的表演,可以很有香港特色。」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6日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申請期延長至年底
【有線新聞】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申請期延長至年底。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今年3月恆常化,截至上月底有220間企業參與,提供2,069個職位空缺,有333名青年獲聘用。政府說為方便更多企業及青年參加計劃,延長計劃申請期至年底。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6日
《頭條新聞》違守則案三方上訴 上訴庭:需時考慮、九個月內裁決
【有線新聞】港台節目《頭條新聞》被通訊局裁定違反電視業務守則,高等法院前年推翻部分裁決,涉案三方提出上訴、完成陳詞,9個月內有結果。 記協主席陳朗昇到高等法院出席聆訊,由上訴庭三位法官潘兆初、關淑馨及區慶祥處理。案件涉及2020年2月一集《頭條新聞》,被通訊局裁定侮辱警隊、資料不準確、有欠持平,港台工會及記協提出司法覆核,獲判部分勝訴,「侮辱警隊」投訴維持成立,三方不服裁決、提出上訴。 代表通訊局的資深大律師陳樂信說,節目提及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沒有足夠防護裝備,而警方有盈餘,港台無證據證明資料屬實,有可能令觀眾以為兩者有因果關係、警方囤積個人防護裝備;節目主持穿著類似警察的制服,由垃圾桶走出來是侮辱警隊,違反通訊局規定不得加入「基於社會地位令人受侮辱」的材料;但法官質疑這個表述,是否足以反映警隊因為社會地位被侮辱。 港台工會及記協一方反駁通訊局,說港台已經提供足夠的新聞報道,證明節目內容建基於事實,只是用了誇張手法去表達;節目明確針對警方取消個別地區徒步巡邏一事,而不是針對警隊本身,又說製作組兩次邀請警方接受訪問,但被拒絕,已盡量表達多方面意見,符合守則要求。 上訴庭三位法官用了半日聽取
- 有線新聞
- 2023年09月06日
內地水災|立法會通過賑災基金增撥7,000萬 有議員指應先批錢後審議:救人如救火
【有線新聞】立法會財委會通過向賑災基金追加撥款7,000萬元,部分用作京津冀及東北地區賑災。 京津冀一帶早前發生洪災,特區政府從賑災基金原則上批出約6,500萬元,加上其他賑災撥款,基金餘額7200萬元不敷應用,政府申請注資7000萬元。有議員認為政府應簡化程序,緊急工作應先批出再審議,李慧琼:「有些很緊急的工程,根據我理解過去都會先撥款,為何今次不撥款,要等一次過才撥款?」何俊賢:「救人如救火,有些成熟、覺得合理的補漏工作,是否應先批出?」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我們會有原則上批准給他們,讓他們做事。他們需要找到內地執行機構及內地政府認同他們的物資,這我認為是有需要的,因為如果批出了撥款,到頭來哪怕相關省政府認為沒有需要,或者我們已經足夠,你不用給這類東西我,我們買多了就是浪費了。」 現時有九間機構獲批撥款,支援京津冀地區賑災,有議員關注機構行政費問題。林素尉:「有機構行政費是高達10多萬,我想問政府會否就有機構行政費方面設限制,或鼓勵機構節省行政費?」李梓敬:「如果行政費不能超出某個百分比?有沒有一套機制?因為文件上看不到。」 陳國基:「不單要實報實銷,買東西也要有幾個格價給我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