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民善用科技提升農產量 網上平台推廣農產及手工藝品
【有線新聞】湖南去年的糧食產量達到614.9億斤,稻穀產量排名全國第二。湖南的農民利用科技預測天氣、驅趕害蟲,提升農產量,更有人用網上平台,推廣自家的農產品及手工藝品。
就算烈日當空,粒粒皆辛苦,農民都只希望有好收成,但天有不測之風雲,一場風雨就可能足以將他們的心血毁於一旦。在長沙春華鎮這裏的農田,就安裝了天氣預測站,可以監測氣溫、濕度、降雨量等,讓農民可以未雨綢繆。省水稻研究所所長趙正洪說:「今年的產量,早稻已經達到了超歷史水平,623.7公斤。我們在這個地方非常高興、滿意,比去年增長了100多公斤。現在晚稻我們就能看到這個禾苗,也是非常正常,檔次非常良好。」
這裏的農民去年開始,每隔15米設置一個捕蟲器,蚊蟲飛進去後就無法飛出來,可以減少使用農藥。
有人用科技提升產量,有人就用科技方便顧客購物,在農田內插起印有二維碼的牌,客人看中心儀的農作物,就可以直接付款購買。湖南農民陳女士說:「二維碼可以,你看在市場價有這個紅本子,兩塊錢斤給你們,兩塊錢一斤掃了碼就可以了 。隨便想種什麼就種什麼,也種玉米、西瓜、哈密瓜。」
不過有農民說,疫情下到訪的遊客減少,就算有二維碼,對銷量幫助都不大。張家界桑植縣的村民,就留意到網上直播帶貨的熱潮,將村內出產的香米在網上出售。合群村村民王小姐說:「文旅結合可以賣給遊客,我們直播帶貨也可以賣,就是沒有到這裏來的,照樣可以買到我們的農產品。」
除了農作物之外,以白族為主的村民,也會將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紥染產品,放到網上平台銷售,同時又會拍下製作過程,增加與顧客的互動,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