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科研團隊研發新型材料 可去除水中99.8%微塑膠
【有線新聞】內地科研團隊利用廢棄的墨魚骨研製出一種纖維海綿,可去除水中99.8%微塑膠,專家指未來有望應用於家用淨水器或污水處理。
微塑膠是常見的水污染物,內地有科研團隊利用墨魚骨和棉花等研製出新型全生物質纖維海綿,用來吸附水中微塑膠。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博士後吳洋:「我國的烏賊捕撈量巨大,被當作廢棄物的大量的烏賊骨還可以作為提取甲殼素的原料,製作效率更高的全生物質微塑料吸附海綿。」
這種材料具有多孔結構,可吸附食品包裝、紡織品和其他工業產品中的多種常見微塑膠,而且它的吸附能力基本不受水中無機顆粒、重金屬、有機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影響,具有一定穩定性,可重複使用,亦可生物降解,確保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吳洋:「我們通過在灌溉水,湖水、海水、池塘水等四種實際水體裏面的測試,發現我們的材料可以有很好的普適性。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可以有高達99.8%的去除效率,五次循環還可以保持95%以上的去除率。」
這種全生物質纖維海綿製備方式簡單,具有大規模生產的潛力。科研團隊已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相信未來將應用到日常家用淨水器或大規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