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有線新聞】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六項「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其中在吉林大洞遺址中,考古人員首次發現1.7萬年前的人工石雕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在北京舉行公布獲選為「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六項考古項目,其中在吉林大洞遺址中考古人員首次發現1.7萬年前的人工石雕塑,顯示出長白山地區在東北亞古人類演化和遷徙擴散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大洞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徐廷:「就發現了這樣的一組遺址,石卵石構成的半封閉的石圈,它可能是當時的人類居住場所,可能像窩棚一樣的東西,直接在地面上用木架支起來,然後外面可能搭上一些茅草、獸皮,也就說明了當時古人類應該是把大洞遺址作為一個長期的營地來使用的。」
另外考古人員在浙江下湯遺址中發現了壕溝、紅燒土廣場遺跡等,經研究初步復原出下湯遠古村落的結構布局,為研究中國早期農業社會結構提供了重要樣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施勁松:「不是一年的成果,是經過多年工作的積累,在2024年取得重大的成果,不只是在田野上獲取的這些物質遺存,更重要的還包括這些物質遺存所蘊含的重要的學術價值。」
其他入選項目包括,甘肅寺窪遺址馬家窯文化聚落、陜西周原遺址、安徽武王墩戰國晚期一號墓和江西元明清製瓷業遺址群,而烏茲別克的蒙札鐵佩遺址則入選「國外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