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蔬果渣製寵物零食 研轉化食物副產品 院校師生:資源有限冀推動低碳生活
【有線新聞】有不少被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都可以回收製其他產品,有院校師生和飲品製造商合作回收蔬果渣製作成寵物零食,為這些食物副產品重新賦予價值。
切塊、蒸熟、榨汁再入樽,一瓶瓶的甘筍汁就可以推出市場。但消費者看不到的,是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甘筍殘渣,這些渣滓雖然有不少纖維和營養,但因為難以儲存和需要額外成本處理,通常最後都只會運到堆填區。
有院校成立跨學科食物副產品研究中心,跟飲品商合作將甘筍渣轉化。本身是貓奴的何汶諺會研究不同的寵物零食,他說外國會以肉類副產品作為原材料,於是他想到蔬果渣也可以一試。U-treats Limited創辦人何汶諺:「甘筍渣有胡蘿蔔素,就是維他命A,可以對應寵物的需求放進去,同時,它也會含有膳食纖維。以貓為例,貓在理毛方面會吞進一些毛,貓有一個習慣就是會吐毛,那狀況是什麼呢?就是在內臟裏的毛髮過多時,它會反胃嘔出來,但是如果我們有膳食纖維的話,可以連著結合。當它腸道蠕動時,就會連帶毛髮一起排泄出來,產生(減少吐毛的)效果。」
團隊也參與了全港廚餘比賽和THEi高科院和獅子會合辦的創業比賽,他們推廣加入食物副產品減少浪費,概念得到比賽評審的青睞。除了寵物零食,院校還推動研究轉化不同的食物副產品。THEi高科院副校長(學術)曾偉基:「我們這個CIFU(跨學科食物副產品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將一些食物副產品的價值提升,當中,我們希望可以用到一些新的技術,將它的價值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曾偉基:「其實我們THEi高科院和業界都有很緊密接觸,他們會告訴我們,我們在這個行業裏面有很多這些食物副產品,我們都想不到怎樣處理,有沒有辦法幫我們處理,我們就會動腦筋,看看有沒有方法可以將它們循環再造。我們希望可以在香港運行一個很好的低碳的生活,因為資源有限,沒有了就是沒有了,所以這些東西都是很積極地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