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土瓜灣僅存天台武館 師傅:有人嚟學我就教 授武仲包晚餐?
二戰後的香港可以稱上「武術重鎮」,各門各派都在香港招生,更孕出多位武打巨星。中國香港武術聯會副會長夏德建:「四、五十年代很多名師傅來港,主要分為南北兩派,南有洪劉、蔡、李、莫;北有查、華、花、炮、鷹爪翻子。」翻查資料,去到六、七十年代教授中國武術的館社逾400間,甚至有紀錄指習武民眾高達九萬人,大多武館亦位於唐樓天台,但隨住社會變遷天台武館已經買少見少。
步入位於土瓜灣唐九樓的天台武館,仿如走進電影場景,旁邊的軍器架放有刀、槍及關刀等、牆上掛滿歷史感的照片。國術體育會永遠監督呂德榮師傅指,起初只在單位內授武,但後來收生多才慢慢擴展至天台。他又稱天台武館盛行全因「錢」,因為天台不用交租、二來老師傅不喜歡街邊教功夫,怕被別人看到他們的「手門」,在天台教拳私隱度較高。呂師傅又解構「食夜粥」等於學過功夫的說法,他指以往練武大多在夜晚,要等師兄弟下班後再練功,就是練完武後一班人再去粥檔。
武館買少見少,但仍不乏年輕人上門拜師學藝,有徒弟表示最難忘師傅第一樣教的不是武術、而是「入門先叫人」、「做人行先、學武行後」要學好武德再去學功夫。天台武館最難耐莫過於「好天曬落雨淋」,一眾徒弟都叫苦「凍嘅時候好凍;熱嘅時候好熱」,兼且有很多蛇蟲鼠蟻,雖然羨慕他人可以嘆住冷氣習武,但他們亦特別珍惜這份特別情懷,以及一份人情味。
同一大廈的地下有間跌打醫館,都是由師傅家族打理,師兄弟有時切磋武藝少不免會受傷,於是就在附近開醫館,師傅的姐姐透露,選址地下全因方便,若然受傷都不用行樓梯。除了打理醫館外,師傅姐姐更會親自下廚,讓一眾徒弟練武後食晚飯,她指最難忘是新年時一眾師兄弟食飯,坐滿幾圍枱「洗碗都洗到驚」。天台武館除了孕育出一代代愛武之人,更有這份師傅與徒弟之間一份獨有的人情味。師傅一家人與一班師兄弟之間在學習之餘,更充滿一份既濃厚又難能可貴的人情味。對於天台武館日漸息微,師傅對一班徒弟的未來就「隨遇而安」,「始終唔係搵食嘅嘢,學費一向都收得唔多,有人嚟學我就教。」
《中國海外呈獻:一線搜查》HOY TV77台
播出日期:逢星期一至五
播出時間:20:00-20:30
78台 22:30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