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出台三年 教育機構對市場悲觀 靠使命感延續
【有線新聞】為了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出台至今已有三年,提供教育培訓的機構現在的情況如何呢?
「報告老師,我沒有鉛筆。」「沒有在意考試的給我出去。」
這間教育中心為3歲至十多歲的學生提供戲劇和藝術教育,是過去三年「雙減政策」下,少數沒有縮減規模的教育培訓機構。但負責人認為,行業生態受到巨大衝擊。抓馬教育創意總監曹曦:「過去我們認同學校這套系統,就像任何國家的系統一樣,沒辦法滿足所有的人的需求。那麼市場實際上是補足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教育機構。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一個領域,但現在可能大家會認為說,因為市場沒有這個選擇了,或者要去選擇市場的消費者消費能力不夠了,它(雙減政策)影響是整體的消費信心。」
今年8月國務院提出,要在11個領域釋放消費潛力,當中就包括教育培訓行業。對從業者來說,是否一個「回暖」的訊號?
曹曦:「市場它需要有一定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你不能朝令夕改。你突然比如說三年之後又回去,這個我想應該哪怕我願意,可能也需要市場有信心才可以,目前我沒看到太多信心。」
這裏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可以表達自我、發揮創意,例如這幅牆甚至這道門,他們都可以隨意畫畫。既然對未來悲觀,是否需要轉型,適應大環境?又是因為甚麼,推動他們繼續做下去?
曹曦:「我一直相信戲劇是一個能幫助人自我認識的工具,不僅只是一個表演藝術這麼簡單。需要有一個空間,能接納和包容不同的需求,不是只接納和包容我想接納和包容的部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不需要重新定位自己,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就想做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