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AI改文助教基本功 中文科教師盼做更多「育」 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有線新聞】現代創新科技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初創開發網上平台,透過人工智能批改學生作文,亦會生成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
2024/25學年文憑試,中文科閱讀及寫作卷佔全科總分的比重提升,無論對考生還是老師都是挑戰。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中文教師吳嘉恩:「我們以前需要先做好一份大綱,需有一份大綱表教同學怎樣撰寫大綱。然後學生作文後,我需要進行評改;評改後我亦要就著每個學生的錯誤要求改正某一段句,還要填寫評語。可能我批改一篇高中作文,需要30至45分鐘才可以完成我整個批改過程。」
不過現時老師可以透過網上平台設定題目及批改細節,只需要上載同學的文章,平台便可以透過人工智能技術批改,並為每位學生生成一份評核報告,減省老師的批改時間。巫筆創辦人鄭樂之:「它會分析很多部分,給予同學不同建議,同學便會學到實際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吳嘉恩:「『巫筆』可以就他的文章提出一個針對性的焦點改寫,或者一些建議去怎樣做得更仔細,甚至是十分詳盡地每一句也會有些位置去評改。」
老師亦可以利用評改報告幫助同學構建寫作大綱,同學孔彥:「因為中文給人的感覺偏向古老、死版,但現時科技可以按一下手機,可以讓學習過程更高級,而且學習的方式變得更多。」
中文科老師石淦銘指出現時的教學模式正處於瓶頸位,人工智能可以帶來新的突破。「老師花最多時間的就是批改學生文句、錯別字這些基本能力,如果我們可以將這些『教』的勞動交給人工智能,老師便可以做教育,不是『教』的勞動,而是「育」的工作。老師就可以在品德情義、立意、哲學的思考等引申學生去看不同文章,引發感悟、討論、培養更高層次的思考。」
石淦銘指教育界應該探討人工智能在教育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