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公布太空科學發展路線圖 分三階段致力成為太空科學強國
【有線新聞】內地公布至2050年太空科學發展路線圖,計劃分三階段進行,目標是致力成為太空科學強國。
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布中國太空科學領域,首個國家層面統一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展目標是致力成為太空科學強國,當中明確到2050年太空科學發展路線圖。
首階段到2027年,除了營運中國太空站,亦會實施載人月球探測、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等。第二階段由2028至2035年,通過第一階段任務取得位居世界前列成果,會論證實施月球科研站、太陽系邊際探測、金星採樣返回等科學任務。第三階段就到2050年,當局期望中國的太空科學重要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規劃提到五大科學主題,包括「極端宇宙」、「宜居行星」等,將優先研究宇宙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探尋等方向。
內地近年積極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六號登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首次從月背採樣,已完成月壤初步整理及探測,發現大量的信息,將開展後續研究工作,未來會發射嫦娥七號及八號,為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基礎。國家太空總署系統工程司司長楊小宇:「嫦娥七號要對月球的南極環境和資源進行探測,嫦娥八號將開展月球資源就位利用的技術驗證。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會構成我們正在論證的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兩者也會聯合對月球內部結構,進行多物理場的綜合探測。」
當局表示國際月球科研站正處於可行性研究論證階段,已與1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其他計劃還包括發射天問二號、三號及四號,對小行星及火星進行採樣返回,研究小行星的演化、太陽系的早期歷史以及火星的環境,亦會研究木星和木星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