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納可加不減機制 李家超:平衡工資、經濟發展 勞顧會:有歷史意義
【有線新聞】消息指行會通過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與本港經濟及通脹數據掛鈎。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行政會議前說,新機制希望平衡市民工資和經濟發展,很快會有公布,有勞顧會代表認為「一年一檢」做法合理。
法定最低工資實施了13年,以往「兩年一檢」,有望改為「一年一檢」,並由以往勞資協商,改為用方程式。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保障工人合理工資亦要顧及經濟發展。李家超:「要確保所定的工資不會令一些低工資崗位流失,我們也要確保取得平衡,既讓經濟發展,因有經濟發展才會有工作。我希望我們所做的決定達到幾個目的。第一是方法不太複雜,大家容易明白,也有清晰知道處理最低工資問題的可確定性和可預知性。」
有商界認為,新方程式或引起漣漪效應,變相令高薪的職位都要加人工,而最低工資「可加不減」,對中小微企的影響最大。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工資成本是最高,第二才是租金,所以工資上漲對企業的營運壓力較大。高新員工若經濟不好,都會花紅減少,變相減薪。但最低工資無法減低,對微企壓力就很大,因經濟差,但人工一直還在高位。」
勞顧會僱員代表、勞聯副主席譚金蓮就認為引入方程式有歷史意義。譚金蓮:「政府經常說『做大個餅』,但往往『做大個餅』後都不能到達前線一些領取最低工資的工友,例如清潔、保安工友身上。現在調整有簡單機制,除了反映提通脹、生活壓力,也反映出經濟發展成果。」她又指過去「兩年一檢」令勞工工資滯後,相信改制後令前線工友有較合理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