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思案|診症醫生:高劑量類固醇增乙肝風險 化驗師:首次換肝後已有膽汁淤塞
【有線新聞】2017年聯合醫院醫生開漏藥導致病人鄧桂思死亡事故,死因庭繼續研訊。曾為鄧桂思診症的瑪麗醫院醫生認為,鄧桂思當時正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增加乙型肝炎急性發作的風險,至於風險有多高,要視乎份量及服用時間。
鄧桂思的女兒胡尚佑到法院聽審。鄧桂思轉往瑪麗醫院後曾為她診症的腸胃及肝臟科顧問醫生馮恩裕認為,鄧桂思當日乙型肝炎急性發作與自身免疫無關,他說鄧桂思當時正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系統,令身體失去自我保護機制,從而推動病毒複製,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的風險。死因研訊主任問風險有多高,馮恩裕說要視乎類固醇的份量及服用的時間。鄧桂思的女兒胡尚佑再追問,以母親所服用的時間及份量風險如何,馮恩裕說有機會令乙肝病毒量增加。
對於鄧桂思曾經服用中藥,代表兩名涉事醫生的大律師問服用中藥會否導致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馮恩裕說以他的認知是近乎不可能。代表醫管局的資深大律師蔡維邦問,入院前數天服用中藥會否導致急性肝衰竭,馮恩裕說不會,又說鄧桂思入院時肝功能的各項指數都很高,可能入院前已有肝衰竭,很難斷定她是何時出現肝衰竭。
當日負責為鄧桂思的肝組織做病理化驗的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副教授盧綽琳說,鄧桂思的原有肝組織是綠色而且滿佈黃斑,反映鄧桂思的肝臟有膽汁積聚,以及有組織壞死,而且找到大量製造抗體的漿細胞,同意是有細胞受感染才需要製造抗體。
研訊下星期一繼續,當日參與過診症的醫生均已完成作供,下星期會開始傳召專家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