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痕癢難止抓至難以入眠 新型藥助患者重掌生活主導權
濕疹之苦只有患者才明瞭,除了因痕癢而夜不能眠,更要面對外界目光所帶來的壓力。為了逃出濕疹困境,不少患者會急病亂投醫,嘗試形形色色的偏方,例如金銀花水、死海鹽、浸醋等方法。皮膚及性病科專科劉顏銘醫生指出,部分偏方會令到濕疹更嚴重,患者應諮詢醫生意見,以尋找合適治療,避免造成反效果。
抓癢惡性循環令濕疹更嚴重 身心皆受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俗稱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雖說不會致命,但往往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例如半夜難忍痕癢不自覺抓損皮膚,不但影響睡眠質素及翌日精神,甚至血染床舖。劉醫生指出:「搔癢會令皮膚受損,易受外來環境刺激物影響,令濕疹愈來愈嚴重。」最終形成無法掙脫的惡性循環。
當皮膚被抓傷,患者平常脫衣服也有機會觸及傷口,不只引起痛楚,更可能受細菌感染,導致流膿、發炎甚至發燒等後果。而不少嚴重濕疹患者遭人投以奇異目光,而出現壓力,以致影響情緒。為了盡早回復正常生活,他們或會嘗試各種偏方,劉醫生提醒:「有些偏方會刺激到患者皮膚,令到濕疹問題更嚴重。」
如藥膏無效須配合其他治療 惟傳統方法多侷限
濕疹的傳統治療主要使用外用藥物、口服類固醇及口服免疫力抑制劑。一般會先向患者處方外用藥膏,若無效便須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如照紫外光燈、使用口服類固醇及口服免疫力抑制劑。然而,各治療皆有其侷限性,例如長期和多次接受紫外光燈療程,有機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亦有機會增加白內障、青光眼和高血壓的風險。至於口服免疫力抑制劑,因其可能抑制整個免疫系統,有機會增加感染及患癌風險,亦可能影響肝和腎功能。
新型藥物彌補不足 針對性機制有效紓緩發炎痕癢
近年亦有新型藥物的選擇,如生物製劑及口服JAK抑制劑,可彌補傳統治療的不足,助患者好好控制濕疹病情。生物製劑需每2至4星期注射一次。而口服JAK抑制劑則透過抑制JAK細胞激酶的活性,從而減低濕疹發炎及痕癢問題,一般每天服用一次。有研究發現,患者服用口服JAK抑制劑,加上外用藥物,其痕癢問題約於2至3日就開始好轉,因痕癢引起的睡眠問題亦隨之得到改善,患者可重拾正常生活。
劉醫生分享,有患者自小患濕疹,並服用傳統口服藥物。近來他因考試壓力大而導致濕疹復發,情況變得嚴重,傳統口服藥物未能控制病情,痕癢影響他的睡眠質素,令他無法集中精神溫習。經過分析不同治療方案後,他和家人選擇轉用口服JAK抑制劑,兩星期後痕癢情況受到控制,睡眠質素也有改善。
以上資訊由劉顏銘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