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黃金工藝歷史悠久 乏文獻記載靠口耳相傳 工匠:從旁觀摩累積經驗
【有線新聞】黃金早在幾千年前已經是製造飾品的重要物料,中國古代黃金工藝充分體現中外文化交流。不過記錄黃金工藝的文獻不多,傳承靠的都是口耳相傳。
中大文物館鑠古鑄今〈二〉策展人童宇:「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很多古人都認識到黃金這種特別金屬的性質,所以有多文明都喜歡用黃金作裝飾,從金器上也可以體現古代文化交流。『金框寶鈿』是甚麼意思?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框焊接在金片上,然後再在上面填充寶石,是一種唐代常見飾品裝飾的手法。一般『金框寶鈿』需要一種很重要的技術,叫細金焊接。在一些很細小的地方焊接,其實是很因難,在古代都很考驗師傅的技巧。中國早期沒有這種技術,但在古希臘則非常流行及發達。隨着絲綢之路,跟着遊牧民族就傳到來中國。戰國晚期開始出現,在中國邊緣的考古發現到慢慢在漢唐時期在中國風靡一時。」
這種工藝發展令寶石可以取代黃金,由首飾配角變成主角,改變了金飾設計的概念,影響後世。童宇:「早期黃金的工藝相對簡單,商代有很多金箔,我們知道是錘鍱製作直接錘打。因為黃金較為柔軟,錘打可以製出不同造型。到後代就發展出不同工藝,例如可以製成很長的金絲,或者將細小的金珠、金絲焊接在其他器物之上,或者焊接於首飾上,令金器設計變得更加豐富多元。早期飾品的樣式相對簡單純樸,到後期就越來越複雜。」
可惜,古代並不重視工匠的記載,沒有太多文獻記錄黃金工藝,傳承靠的都是口耳相傳。周大福珠寶創意中心工藝師鍾栢豪:「好多時都是師傅與學徒的言傳身教,或者師傳示範時學徒就在旁觀摩,看看吸收到多少,以日積月累的經驗去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