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及兩大學推《照護食標準指引》 為吞嚥困難人士提供膳食參考
【有線新聞】社聯及兩間大學合作推出指引,為吞嚥困難的人提供膳食參考,方便照顧者準備安全又色香味兼備的食物。
老人家出現吞嚥困難,只能吃糊仔甚至流質食物,但賣相不佳、味道又淡,很多時不願吃。社聯聯同港大及中大學者,製作了過百頁的《照護食標準指引》,將吞嚥困難人士可吃的食物分成0至7級,由稀薄、流質、糊狀,到細碎濕軟、軟質及容易咀嚼。言語治療師會先評估他們適合吃哪一級的食物,照顧者可以跟著食譜準備,例如只能吃「細碎濕軟」,都可以做出菜遠牛肉或者豉汁蒸魚柳。
照顧者羅太:「跟足你們的指引,切成一塊一塊然後蒸熟,蒸熟後用叉、匙弄爛,用碗裝起來,再用碟反轉蓋上,跟從你們的形狀,是個圓形。他見到弄出來,咦,砌出來這麼美。」吞嚥困難人士羅先生:「能夠吃東西很開心。」
指引亦教照顧者判斷食物屬哪個等級,例如用叉壓下去,有些食物在叉中間流出,但不會持續流下來,就屬於糊狀食物。港大教育學院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未有指引前,言語治療師會給簡單指示去做,但那個指示以我的理解與你的理解有出入。現在有指引就不是了,如果我心目中想的四級,與病人理解的四級是一樣,與醫生理解的四級亦是一樣,去到院舍廚師所理解的四級亦應該是一模一樣。變相病人吃的稀稠度適合他杰度、軟硬度亦適合他。」他們希望指引可提升吞嚥困難人士的生活質素,減少因為噎住入院,亦期望更多食品生產商幫手,按標準製作合適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