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指退市場外交易讓股東有生存空間 學者認為美股做法值得參考
【有線新聞】據報港交所研究推出可以買賣退市股份的場外市場,業界指可以讓小股東取回股票的部分價值。
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後,小股東手持的股票幾乎可以確定「價值歸零」。早前財政預算案提出成立新的場外交易市場,可以買賣退市公司股票。彭博報道,港交所及監管機構初步諮詢市場參與者後,正考慮就退市公司股票設立新的場外交易市場,平台可為投資者提供沽貨機會,但不容許公司集資。有業界人士認為研究正面,讓股東手上的股票有生存空間。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李惟宏:「如果已經持有這個股票,1元收回1毫也好 ,同時間有些看到其他例子在海外市場,有一些被逼差不多要退出市場,有一個場外板,但是真的有人進來,有新管理層、新股東又可以激活起來,天天有很多成交。這方面可以給予多一個渠道,無論是投資者也好,券商也好或是上市公司,就是多一點生存空間。」
現時美股亦有類似的場外交易,俗稱「粉紅單」市場,有學者認為值得參考,相信兩者的功能相若,估計主要由熟悉這些公司的人交易。百家塔政策研究中心經濟研究總監徐家健:「始終去了這個市場後透明度是會低了,因為沒有太多要求,不用提交太多報告,監管機構不會看得太緊,所以可能都是自己人,或對這間公司較熟悉的人,或是行內會購買的人較多。」
去年被強制退市的股份有32隻,主要涉及長期停牌、業務運作不足等,當中有一隻市值逾50億元,其餘大部分股份都是不足1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