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百科|財政部5,000億人民幣注資四大國有行
【有線新聞】財政部相隔18年再向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注資,將發行首批特別國債共5,000億人民幣,補充中行、建行、交行以及郵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認為有助提升銀行的穩健經營能力,支持銀行服務實體經濟。
截至去年底,六大國有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介乎約9%至14%,均高於監管最低5%的要求。一般而言,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主要依賴內部利潤或者向市場配股、定向增發、發行可轉債或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採用特別國債來補充資本的方式並不常見。
1998年因應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過高,當時資本充足率僅有5%。為符合國際標準《巴塞爾協議》規定,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向工、農、中、建四大行注資2,700億人民幣。當年的注資方式是透過人行降準為銀行釋放資金,再由四大行向財政部買入特別國債,財政部再將所得資金注入予銀行來提升資本率,變相將存準金轉化為銀行資本。
去到2003年至2007年期間,政府通過中央匯金公司向工、建、中、交四大行注資,協助四大行財務重組與市場化改革,推動內地及香港兩地A、H股上市。財政部期間亦發行逾1.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透過收購中央匯金,由人行手上接收四大行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