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過剩的不是產能,而是歐美國家的焦慮
【有線新聞】美國向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涉及近年推動的新興行業。在北京,商務部重申會採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批評歐美近年搞綠色雙重標準。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所謂產能過剩,過剩的不是產能,是焦慮。本質上是相關國家,擔心自己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以此為藉口抹黑、打壓中國。(歐美)一邊要求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承擔更大責任,一邊阻礙中國綠色產品自由流動,這是典型的雙標。」
市場估計加徵關稅對內地經濟打擊有限。滙豐說受影響的那些產品,幾乎全部本身已被徵稅,例如目前內地電動車已有27.5%關稅,很難打入美國市場。另外,內地直接輸出的鋼材及鋁只是佔美國進口量2.5%,認為今次加徵關稅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影響。
摩根士丹利則說,內地很少太陽能電池或組件直接出口到美國,而部分組件供應商已經整合在東南亞的供應鏈,反而關注美國之後會否透過反傾銷或反補貼稅等舉措,進一步限制來自東南亞的出口,而對內地光伏行業保持審慎樂觀,因為美國及歐洲需要綠色轉型,但當地產能仍然不足。
彭博研究指出,加徵關稅可能令電動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行業更加棘手,加上歐盟亦啟動對內地電動車調查,海外市場前景顯得不確定,內地市場趨向飽和下,憂慮無法依靠內需消化大量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