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養生|中醫推介冬季17種食材補腎益精 附黑豆淮山烏鷄湯食譜
今日(12月7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在這天北方地區往往都會下雪。香港近日雖未至於非常寒冷,但連日早上多區氣溫都徘徊於攝氏13至17度。《有線健康》邀請註冊中醫何慧欣,從中醫藥角度,分享寒冷天氣下養生貼士!
「大雪」,已經是進入冬天的第三個節氣,從「小雪」進入「大雪」,氣溫逐漸下降。冬意漸濃,寒風蕭蕭,地面上的陽氣進一步下降。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曾提及「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冬天我們應該添衣保暖,保護人體陽氣,否則到了春天會得温病。
冬日養生注意預防寒邪入侵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肩頸亦是督脈、太陽膀胱循行的部位。督脈主一身之陽氣,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幫助我們抵禦外邪。所以保護肩頸,可以幫助保護我們身體的陽氣,加強衛外能力,增強抵抗力。
建議冬日在戶外的時候,可以用圍巾或高領的衣服保護肩頸及四肢,不受寒邪和風邪入侵。在室內也建議穿着襪子及拖鞋,預防寒氣從足部侵襲人體。醫師建議大家,在溫度較冷的日子,應該要穿戴手套及襪子,預防四肢遠端冰冷,預防寒邪入侵身體。
按摩身體穴位預防手腳冰凍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天的養生原則是藏精,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界收藏陰精而濡養五臟,隆冬不宜作激烈運動,使陽氣不易外泄。也可以選擇在腰間的腎俞穴位,敷貼暖包,提升身體的陽氣。另外亦都可以建議按壓手部的陽池,是為陽氣生發之池,可以幫助增加氣血循環,保持手部溫度和暖。我們按摩腳部湧泉、三陰交穴位,幫助改善手腳冰凍的問題。
養陰平補為道
適當地進食溫補食品,可以幫助保存身體的陽氣;不過過多的進食或進補,經常嗜吃火鍋,令體內陽氣過盛,過吃容易出現上火。所以適量是道,冬日食療以適量及平補、養陰為原則。建議冬日日常多選擇以下補腎益精的食材:栗子、黑芝麻、合桃、桑葚、山藥、銀杏、枸杞、桂圓、黑豆、糯米、烏鷄、鴨子、蓮子、百合、芡實、小米、南瓜等。
何慧欣醫師在大雪推介以下食療:
黑豆淮山烏鷄湯(四人份量)
功效:健脾補腎固精
材料:炒黑豆30g 山藥30g 枸杞15g 陳皮1片 烏雞一隻 芡實10g 大棗(去核)5粒
做法:
- 先把烏雞去皮及切去雞腳部份,切件汆水備用。
- 把其餘材料洗乾淨備用。
- 準備六碗水煲滾後,加入以上材料,水滾後轉細火,大概煲1小時可以飲用。
烏雞有補肝益腎、滋陰補血的效果,素食人士可以選用黃精20g或腰果50g 代替。這個湯水性味平和,適合一家大細飲用,尤其適合容易尿頻、有夜尿問題的朋友飲用。每星期可以飲用兩至三次。
何醫師介紹大家一款大雪期間適合的養生浸泡,可以用來泡腳都可以。
生薑艾葉泡腳
材料:生薑4-5片 艾葉10g
功效:溫陽散寒
時間:20分鐘
功效:
●艾葉及生薑可以幫助溫陽散寒,對於感受風寒或陽虛人士引起的感冒,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 有助改善因為虛寒引起的關節痛或皮膚麻木感,適用於風寒濕痹。
● 有助改善血虛寒凝引起的痛經,適合月經前、月經期間使用。
● 以上材料除了可以浸浴以外,還可以外洗內服,加強功效。
【注意】
1 月經過多者應謹慎使用。
2 生薑及艾葉,辛溫助熱,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崩漏之人士忌用。
(全文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