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濕疹又發作?中醫解構濕熱型濕疹特點 2款湯水舒緩 患者6個生活貼士
香港有不少人受到濕疹困擾,尤其春夏天,又熱又濕,更是發作高峰期。《有線生活》邀請註冊中醫師何慧潔,從中醫角度講解濕疹應對方法,更提供2款食療方法,以及6個濕疹患者要注意生活貼士。
天氣開始又濕又熱,是濕疹復發的高峰期。(Tora Chu @ Unsplash)
【以下為註冊中醫師何慧潔撰文】
最近香港迎來春季,天氣變得又暖又濕,人們紛紛穿上夏裝,但有否發覺濕疹悄然上身?中醫稱濕疹為「濕瘡」,按發作部位分為四肢「四彎風」、耳部周圍的「旋耳瘡」及乳頭的「乳頭風」等。為什麼春夏天一致,濕疹便會覆發或加劇呢?
慢性濕疹治療前後對比圖。(註冊中醫師何慧潔提供圖片)
中醫學認為,濕疹受風、濕、熱等外邪影響,而春夏天氣急劇變化,天氣變得又熱、又濕,加重人體的風濕熱三種邪氣,使患者難以適應,繼而加重濕疹。而且港人生活習慣欠佳,如壓力大休息不足,易肝鬱化火,天氣炎熱更喜大量進食冷飲及生冷食物,影響脾胃運化,使濕邪蘊結在身體內。
而現代醫學角度看,春夏天濕疹加劇原因包括:
(1) 春天的過敏原增加,如花粉, 天氣潮濕亦易使黴菌, 塵蟎增多,從而誘發濕疹。
(2) 氣溫變化及濕度轉變急驟: 人體難以適應以致免疫力失衡,形成皮膚敏感。
(3) 天氣變得又熱、又濕,人體的汗液增加對皮膚刺激,會容易加重症狀。
急性濕疹治療前後對比圖。(註冊中醫師何慧潔提供圖片)
春夏常見濕熱型濕疹的特點
此類患者發作時,多見皮膚潮紅膚熱,有紅疹及痕癢,身不怕冷、即使衣著單薄仍愛吹冷氣,口乾及大便乾結。
針對濕熱型患者,中醫多處方清熱祛濕、涼血止癢的中藥材,再配合純中藥的藥膏治療。再治療不及時,則可演變至慢性期(血虛風燥型),表現如下:
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劇癢,夜間為主或皮損粗糙肥厚,皮膚裂開;伴口乾不欲飲,疲乏,納差腹脹。治法:養血潤膚止癢。
舒緩濕疹食療1 ── 綠豆袪濕湯(2人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