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八成藝術生負笈海外 兆基創意書院:本地學制不重視文藝、倡大學放寬入學要求
【有線新聞】本港中小學創科教育今年加入藝術元素,由「STEM」變為「STEAM」,有主打藝術教育的中學稱現有學制不重視文化藝術,近年升讀學士學位的學生有約八成會去海外,若要留住本地人才,大學應思考再放寬入學要求。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中六生Fina:「我認為這個步驟是最難,顏色很容易不平均 ,對手要很穩定。」就讀中六的Fina不喜歡傳統學習模式,但修復陶瓷、日本工藝「金繼」就很適合她。
她三年前轉到這間直資中學修讀創意藝術文憑課程,不用操卷考公開試 ,只需要每年創作五、六份作品,Fina:「好像確是找到自己喜歡甚麼,確是喜歡用手做一些成品出來,我在舊校時讀過視覺藝術科,題目不是我特別有興趣,但學校要我們做就做,好像沒意思。」Fina將報考台灣的大學修讀藝術,能否修讀,就憑她三年做過的20多份作品。
不論是讀藝術文憑或是文憑試課程,近五年校內升讀海外和本地學士學位的比例分別是八比二,兆基創意書院副校長陳上城:「作品集這件事在海外大學比較看重,面試過程都十分重要,不會太看重傳統學術成績,未考文憑試已經取錄我們的學生 ,他們多了思考對未來的可能性,想像力會闊許多,出路不會只靠考試的成功或失敗而決定。」
要入讀八大資助大學和演藝學院,四個核心科成績要達到「3322」,近年院校多了彈性收生,一科「失手」都尚有機會。
校監黃英琦覺得大學的藝術類課程可思考再放寬收生要求,兆基創意書院黃英琦:「我會反問為何香港要有『3322』,並非因為他有文化藝術天份,而其他科目成績不需要太高,如果作品集很出色、具某些天份,其實要求他升讀大學時再額外修讀例如英文科目以令他能達標,不是因為英文差而沒有機會進入香港的大學。」
黃英琦又覺得,政府要制定精密的人才藍圖,例如由中小學的學制入手培育學生對文化藝術興趣,亦要檢視未來需要甚麼範疇的人才,在大學學位和學額上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