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騙案涉社交平台逾七成 轉數快難追數 苦主:為何沒制度保障
【有線新聞】今年首九個月有超過6,000宗網上購物騙案,超過七成在社交平台發生。Facebook應警方要求
刪除超過300個涉及詐騙的帳戶或專頁,絕大部分受害人經轉數快付款,難以追回款項。
網上購物騙案受害者Kan:「在Facebook看到有個廣告,是一個網站出售本地Staycation的套票。整個專頁的讚好有過千個,看完之後都覺得有信心,和家人決定購買時我都問他會否被騙,我們自己都會回答,轉數快、有電話號碼,應該沒問題吧。」
Kan10月初透過轉數快付了3,000多元訂三間酒店房,打算一家人去放鬆一下,過了數天未見有電郵確認信,追問才發現賣家封鎖了他的Facebook,Kan於是報警。Kan:「(警方)凍結戶口可以很快,我看到其他新聞,(警方)程序就是要法庭手令,然後找戶口持有人回來問話,問完才知道下一步怎樣做。你信任銀行,就信任轉數快,信任轉數快就信任這個過程可以追討,我完全想不到原來這是很難的事。」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葉卓譽:「金融的便利是一個雙面刃,當受害人按下確認按鈕,交易已經即時完成,款項即時到對方戶口。對方可以隨即將款項提現或轉走,不計香港,在境外一些地區,其實網上購物騙案情況沒那麼嚴重。在外地較流行用電子商貿平台,而這些電子商貿平台有第三方支付擔保。」
Kan報案近一個月,騙他的旅遊專頁刪除了,但他發現有同一名字用同一個頭像的專頁,繼續在Facebook賣廣告,公司地址列出在九龍,但按進地圖顯示是在非洲。Kan:「為何Facebook沒有篩選呢?見到假帳戶出現好像沒人檢舉,或者未能發現?我覺得為何(提防詐騙)責任落在市民身上?這個不是制度保障嗎?我每件事都要擔驚受怕,是否有人想騙我,我覺得這樣生活很痛苦 。」
警方說今年第三季Facebook按要求,移除了約300個涉及詐騙的帳號或專頁。葉卓譽:「香港對境外平台監管力度有限,這些社交平台本身的設計就不是用來作買賣,如果一個真正有規模的賣方,會否接受「PM」(私訊查詢價錢),或者接受轉數快,用個人名義的轉數快去收款呢?」
Facebook母公司Meta回覆說致力打擊詐騙問題,用戶遇到誤導、虛假的資訊應該舉報。據了解,Facebook有一組專責審查員,亦有研究新的機器學習技術,審查可能涉及詐騙的內容、廣告、帳戶等。
金管局今年首9個月收到69宗轉數快投訴,說轉數快是一種轉帳途徑而非帳戶。局方一直要求銀行及電子錢包營運商採取合適、有效的保安措施,市民付款前亦必須確定收款人的身份和真偽,核對資料及轉帳金額,保留支付紀錄。市民懷疑收騙應盡快報警求助,銀行及電子錢包營運商會配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