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騙案增逾四成 以進口、開倉價作噱頭賣假貨 警推「視伏器」助起底商戶
【有線新聞】今年上半年科技罪案有一萬多宗,佔最多的是網購騙案,有近四千宗。有商戶賣冒牌貨但聲稱外國進口,又以低價發售。警方下月推出搜尋器,讓市民查核商戶有否涉及網上詐騙的歷史。
瀏覽網站,一不為意又付款購物,不過若沒「金睛火眼」看清楚,隨時買了假貨都不知道。警方表示今年首半年其中一宗網購個案,六人購買九個懷疑冒牌手袋及無線耳機,損失23萬元,其中一人付款9.7萬元買了三個冒牌手袋。
網購遇到冒牌貨,不只手袋,球鞋、家具廚具全部有價有市。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指揮官王誌賢:「賣家標榜德國直郵、韓國直送、平行進口、超抵開倉等字眼吸引消費者,售價是市價一半或低至3折出售,貨品由本地速遞寄貨逃避執法人員偵查。」
今年上半年有一萬多宗科技罪案,其中網購騙案佔最多,有3,954宗,比去年同期上升四成一,但涉及金額就由五千萬元跌至四千萬元,跌幅超過兩成,相信與現時流行物品較便宜有關。
下月便到中秋節,警方已經接獲至少兩宗月餅網購騙案,預計將會出現很多與月餅、月餅券、水果有關的網購詐騙。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范俊業:「要識別一些假專頁,要看看那些社交平台是否新開設或有否經常更改名稱;實際地址是否該店舖;收取轉數快或銀行戶口是否個人戶口;要看看讚好專頁的帳戶名稱是否南亞裔或外籍人士。」
警方下月推出一個名為「視伏器」的搜尋器,市民只要輸入商戶的電話號碼、銀行帳戶等,就可以查核他們過往有否涉及網上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