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館、教育局合推中史教材 以文物介紹清代歷史 新學年派全港中學
【有線新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教育局推出中史教材,運用文物推廣清代歷史。
來自18世紀的飾盒,有二龍戲珠的圖案,原來是外國貨,來自琉球,即是現在的沖繩。琉球曾是清廷的附屬國,要每兩年上貢一次,這件送給乾隆的貢品,代表清朝盛世和朝貢制度。拜訪乾隆的還有英國使者,乾隆寫了首詩記錄情況。當時英國送咗火槍、劍、炮等,希望改善和清廷的貿易關係,在中國設置使館,可惜乾隆看不上眼,使者無功而還。
以上兩件文物不但在香港故宮看到,日後中學課堂都用到,館方與教育局合寫這本教材,教老師運用四件故宮文物,講解清初盛世、對漢族統治、外交政策等歷史。
教育局策略伙伴陳嘉雯:「其實老師好像用一個放大鏡,帶學生找回文物生命,拉近文物與學生之間的隔離。」九龍工業學校副校長劉偉華:「乾隆的詩為什麼全部有關英國也有「口」字在旁,這麼有趣的,這個可能是興趣,誘發他們去理解為甚麼有這樣的情景。其中一個說法是可能是特意用作貶低英國的意思,文物探究我覺得沒有其他可以取代。」
資源冊新學年會派給全港中學老師,亦已上傳到教育局網頁,將來可能還會有其他教材給幼稚園、小學等。